ZKX's LAB

重塑产业空间版图 两纵一横描绘“大广州”

2020-12-04新闻21

近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接受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专访时,首度透露了广州构建数字经济核心区“一核引领”,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带动”,空港、海港、铁路港“三港辐射”,特色经济价值园“多点支撑”的发展战略布局,谋划打造沿江、东南部、西部产业带。

“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的发展基础,是构建未来广州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石,也是广州在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重要引擎。

人才、技术、产业、资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齐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必备要素;以中新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代表的广州黄埔、南沙,是广州努力建构获得超速的动力和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向;世界级空港、轨道上的都市圈、国际一流强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发挥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大湾区发展核心引擎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举措;星罗棋布的特色经济价值园区,更体现了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活力。

在产业平台、创新平台、设施平台的多重推动下,广州重塑产业空间版图,谋划打造沿江、东南部、西部产业带,正力图用两纵一横描绘一个“大广州”。

产业空间布局有了新提法

广州“一核、两极、三港、多点”发展战略布局的提出,并非毫无踪迹可循。在《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中,“一核、一廊、三翼、多极驱动”的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初步形成。

相比而言,“一核、两极、三港、多点”的发展布局更加聚焦,着力点更加明确。

构建数字经济核心区“一核引领”,其实就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而“一核、一廊、三翼、多极驱动”中的“一核”指的是“建设具有国际辐射带动力的中心城区现代产业集聚核”,相比81平方公里的广州试验区,此前的范围更大,包括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所在的中心城区和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及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

要形成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带动”,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需要承担的责任重大。刚满十周岁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目标是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去年“横空出世”的南沙科学城,则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的定位,欲打造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全球开放合作枢纽、战略产业策源地和经济社会数字转型示范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构成了“两极带动”的关键要素。

从此前出台的《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中,广州提出要推动空港、海港、陆港三港融合,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打造开放式、立体化、智慧型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将广州建设成为引领现代交通发展的全球交通枢纽。三港既要融合,更要辐射。

不难得出结论,广州要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必须要依托重点交通枢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产业园区。如何发挥化学反应,还尚需时日解答。

产业平台建设有了新进展

当2020世界5G大会在广州落幕,广州在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多个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处在全国第一方阵的消息也为更多人所知。

广州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其中,面积约2.1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琶洲西区,引入了 阿里巴巴、腾讯、复星、唯品会、国美、小米等22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辐射带动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内企业总数超过三万家。

在“一核”的引领下,东部、南部创新经济的“两极带动”也呈现出蓬勃之势。在东部创新经济带上,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平台已发展成创新高地。

中新知识城先后引进瑞士龙沙、粤芯、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重大项目16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1亿元,达产产值超过3800亿元。规划面积扩大至145平方公里的广州科学城正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一直以来,广州是国内涵盖海、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典型枢纽代表,是全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空港、海港、铁路港“三港辐射”的提出,正是希望通过夯实广州交通优势,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白云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全球230多个站点,是国家第三大航空枢纽。广州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去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四。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经济的竞争体系以航空、数字产业和效率经济为引擎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成为广州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广州港出海航道上,巨轮往来不断。8月,这条川流不息的“黄金水道”由243米拓宽至385米,结束了珠江口至南沙港区巨轮单向通航的历史,实现了10万吨级与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

9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超544亿元,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建设。

从人流物流资金流到信息流、从有形流动到无形链接,让超级枢纽带来的资源要素沉淀下来,广州真正实现从“城的枢纽”到“枢纽城市”跃进。

产业组团联动有了新期待

“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如何撑起广州的产业版图?

“要理解广州新的发展战略布局,必须立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表示,“广州迫切需要提高生产能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是大势所趋,选择这个赛道是准确的,也将成为广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

“广州要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推动城市中央商务区迈向线上转型,用信息流积聚代替人流积聚,产业园、开发区等功能区要率先抓住新基建优势。东部、南部创新经济两极之间,以及多点之间能否产生产业联动是关键。”刘金山表示。

在东部,广州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广州的百分之四十;在南部,从番禺万博CBD,到南沙自贸片区,一个个创业创新的高地正在崛起。在刘金山看来,各个产业组团不能独立发展,“一定要联动,才能产生1+1>2的效果”。

广州作为国际交通枢纽,强大的路网、轨道网、水网为产业组团之间的联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清城际花都至清城段、广州东环城际花都至白云机场北段两条城际线路的开通,是白云机场与广州北站实现空铁联运的关键一步。

从流到留、从通道到平台的转变,打开了花都的未来:西部以汽车产业为抓手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东部以空港经济为核心的临空制造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中部围绕空铁联运通道,规划133平方公里的空铁枢纽城。

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码头条件的南沙,近日成功入围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从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南沙综保区、启运港退税政策落户大湾区到如今示范区的获批,巩固了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全国第四、全球第五的地位的南沙港区,推动南沙成为各种对外开放举措落户的首选地。

“在‘双循环’背景下,广州的生产力不仅要辐射全省,还要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刘金山表示,“这也正是‘一二三多’发展战略布局中,‘三港辐射’的重要性所在。有了广州的空港、海港、铁路港,数字经济这一引擎才能全速开动,产业组团之间才能产生化学反应。”

沿江产业带

30公里黄金岸线彰显大城活力

珠江上首座人行桥已经开建,滨水空间成为便捷可达的共享之地。塑造世界级滨水区的珠江,正从“理想的城市”转向“理想的城市生活”。这种城市发展逻辑的转变,不仅是打造一条沿江景观轴,更是景观轴背后的珠江经济带价值的重新唤醒。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这样看待水系与产业的关系:“企业‘走出去’,他们的研发人才希望去哪里?看看曼哈顿,是水岸绿道、轨道枢纽。当轨道遇到水道,就是创新道。”珠江水网+创新布点+轨道网的交接,会孕育出一个怎样的珠江产业带?

在广州乃至广东,将珠江作为经济大动脉的观点,并不多见。

上海提出将黄浦江沿岸打造成“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武汉由东打造42.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主动脉,拥抱“长江时代”。最好的沿江岸线资源,都给了最高端的产业。

在工业时代,这一资源属于广船、广钢等重工业单元;在互联网时代,这里诞生了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等CBD;在当下,广州应当作出抉择。

观念在悄然间发生改变。作为珠江航道繁华的起始点,白鹅潭商务区最新规划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约为6个珠江新城,大手笔规划13条轨道交通线路;地处市中心的北京路经过改造提升,千年老街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大湾区一号文名义印发的广州试验区方案,“一江两岸三片区”囊括了珠江南北岸的81平方公里,以珠江为轴自西向东依次排布。

两年前,广州提出将珠江前航道白鹅潭三江口至南海神庙的30公里核心段打造为景观轴的同时,也提出发挥珠江沿岸创新资源优势,形成沿江总部、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打造国际竞合中的产业发展驱动引擎。

这一思路正逐渐明晰: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

选择不难解释。两年前广州服务业增加值就已占GDP比重71.75%,仅次北京位居全国第二。而在超高清视频产业、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多个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广州均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沿江区域,对于广州这座超大城市而言,功能疏解也是产业带构建的题中之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此前对记者表示,广州、深圳等城市长期承担了过多的功能与使命,这也导致这类大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强调什么资源都要、什么产业都要强。

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土地资源紧缺,能否在疏解城市功能的同时导入高端产业,这或许是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个思路。老城市需要焕发新活力,老城区任务更重。

从全国闻名的中大布匹市场“转身”为中大国际创新谷,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等命题仍有待解决。老广州的乡愁,海珠广场片区在去年国庆期间惊艳亮相,海珠广场文创金融CBD与广州民间金融街一体化建设发展同样需要加快。

大美珠江亘古弥新,是这座千年古城经久不衰的秘笈。以珠江为轴,打造符合创新经济与创新人才的景观带,是否会催生一条高端的沿江产业带,值得期待。

东南部产业带

“广深联动”撑起大湾区超级CBD脊梁

南沙自贸片区挂牌5周年再出发,中新广州知识城十年蝶变再迎升级。前者是广州一把手工程,后者是广州头号工程。

广州东南部,有重点平台支撑、有重大战略扶持。此次提出的东南部产业带能否与贯穿广州南北向的科技创新轴交相辉映?产业带如何与黄埔、南沙两个重要区域相互成就?能否在广深“双城”联动中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三大猜想让这条产业带引人遐想。

东南产业带的制造业能否通过科技创新轴赋能?

广州“一区三城十三节点”基本上是从中心城区出发,一个是沿着珠江向东分布,从天河、海珠到黄埔再往增城,一个是沿着大海向南分布,从海珠到番禺再到南沙,这两个方向基本预示了未来广州城市功能拓展的方向。“一区三城十三节点”挺起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脊梁,黄埔、增城、番禺、南沙等皆是广州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

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了新的动能。黄埔区的穗港科技合作园内的重点项目京广协同创新中心破土动工,这里建设以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为主产业的“摩天工坊”,打造集研发、设计、试生产、检测、制造、销售、产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产业园区。在广州南端,“芯片+汽车”正在改变传统的汽车产业。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国科大广州学院建设,南沙将加快推进构建集成电路人才培育、集聚体系,推动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

东南产业带能否共享黄埔、南沙创新优势?

近日,黄埔区官网发布一则招标公告,争取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申报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提质扩容范畴。早在2018年2月25日出炉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公示中,就提出在南沙、黄埔、空港经济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重大改革促深化开放,南沙自贸片区5年累计形成678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以来,从南沙保税港区升级为南沙综保区、再到获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这些不断深化的对外开放举措落户,伴随着中新知识城、南沙科学城知识创新平台的加速建设,东南部产业带有望成为一条以制度创新作用于产业升级的高端产业带。

从更大的格局范围看,东南部产业带还可以在广深“双城”联动中谋划新的思路。

广州黄埔提出与深圳宝安打造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先行先试地,依托该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宝安工业企业集聚优势,建立产业共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链上共同体”。广州南沙提出与深圳前海协同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南沙先进制造业基础良好、产业承载空间广阔优势和前海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及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优势,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策源地。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潘昭宇发现,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正在显现,大湾区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不断向环内湾集聚,自东向西,深圳的前海和空港新城、东莞的滨海湾新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南沙新区……

潘昭宇团队研究发现,世界级的湾区核心资源向内湾区聚集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其根本动力是产业集聚和科技创新。东南部产业带能否利用这种一体化发展趋势,成为这条产业带辐射作用范围的关键。

潘昭宇认为,要通过构建环内湾合作发展核心平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面向全球的大湾区超级CBD,形成大湾区“增量功能”集中承载区。东南部产业带能否挺起大湾区超级CBD的脊梁?

西部产业带

都市圈视角下的广州西翼新潜力

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正式通车,“广清一体化”全面升温。场景何其相似。

11年前的一个早晨,一列地铁从佛山魁奇路站驶出,广佛地铁登上历史舞台。经历轨道互通、产业协同后,这两座GDP万亿级体量的城市又找到新目标:深度融合,财税分成。

从广佛同城,到广佛肇、广清一体化,再到如今的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广州西翼正通过通过轨道融合的方式拆掉大湾区城市之间的行政“围墙”,推动区域内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综合服务设施等一体化融合的高端经济集聚区。

微观层面看:这是需要转型升级广州老工业诞生地;中观层面看:这是需要合作共赢的广佛融合先导区;宏观层面看:这是广州引领广州都市圈建设的最好范例。

名创优品、唯品会……一家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将在海龙聚首,造就了全市首批M0新型产业连片集聚区。依托大湾区广佛极点的区位优势,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定位,这里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服务珠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郭昊羽介绍,从协同性视角出发,目前广州正规划广佛两地18条轨道衔接,形成80条道路衔接通道,实现两地“一张网、一张票、一座城”,支撑广佛两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极点作用。

在产业融合方面,广佛将共同培育30个特色产业平台,协同开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互补招商。

佛山作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重要城市之一,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未来广佛两市将推动广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佛山市的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制造业等开展补链强链招商,引进一批符合两市发展重点,带动效应显著的优质项目,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在广佛合作的大背景下,未来广佛期望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广佛合作可以看作是广州都市圈建设的一个前奏。随着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奠基,小鹏汽车正形成“广州+肇庆”智造双擎布局,稳扎自主研发、制造的基础。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从长远来看,广州智造基地与肇庆工厂是小鹏汽车未来发展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会不断磨合与配合。

广州的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加强,辐射范围越来越广。以提升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为突破口,广州全面提升“一核一带一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核”“带”“区”在新发展格局中一体协同、各扬所长,促进全省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广州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进一步融合其实也在逐步推进中: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延伸至中山、珠海已进入实质性操作,这是广州都市圈能量辐射的另外一种形式。

走向珠江口,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会如何合作,西部产业带如何发挥作用,也是一大看点。

■专家观点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

满天星星的广州

要做强数字经济这个月亮

“广州的产业布局现状是:满天星星没有月亮。”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表示,当前广州的特色经济价值园区、产业平台种类繁多,但真正能发挥引领产业发展作用的平台并不多,广州的企业发展同样如此。丁力认为,对于广州而言,就是通过数字经济这一核心引擎培育出广州的产业月亮。

“目前数字经济的概念很多很繁杂,大体可包含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丁力表示,数字经济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问题是广州要有所抉择。“产业布局不能贪大求全,广州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与市场优势有所取舍”。

从市场的容量看,城市的定位一旦同质化,就不可避免会带来恶性竞争的问题,从效率和成本导向看,错位竞争、错位分工、和而不同,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未来,单打独斗的城市会越来越少,区域一体化会不断加速。”

丁力建议,广州应将重心放在数字经济的应用领域,打造数字经济成果转化的价值高地。丁力认为,广州自古是千年商都,但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专业市场、商贸业的发展逐渐与广州的产业体系脱钩。作为千年商都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是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供求关系产生的地方,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数字经济作为核心引擎之一,致力于推出更多世界级应用场景示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战略引擎工程,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高水平提升国际数字信息枢纽。

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谭超 统筹 陈思勤

#产业#广州#空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