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甘肃的这个贫困小山村,走出20多个大学生!这件事,东方网人坚持了十六年

2020-12-04新闻25

11月19日,以“守正聚力,创新共融”为主题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爱在东方 公益行动”》荣获“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

距上海2000公里之外的甘肃岷县清水镇一心村,有一所小学——“东方网希望小学”。十六年来,这里是所有东方网人的牵挂。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十六年来,这里的校舍从破旧到宽敞明亮,操场从泥地变成了水泥地、再变成人工草地,实验室、图书馆、微机室从无到有……

从30年前第一次出现一个大专学历,到走出20多名大学生,一心村里,一代人影响着下一代人……

小小山村里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大梦想?让我们一起走进甘肃岷县东方网希望小学,听听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的心声吧!

1、“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004年,东方网出资30多万元将一心小学从条件较差的原校址迁至现在的所在地。2005年,完成了校舍重建和各类用品添置工作后,学校正式更名为“东方网希望小学”。

如今的东方网希望小学

东方网希望小学新旧对比

相比此前,竣工后的学校占地面积扩大了8倍,校舍面积增大近2倍,运动场面积和绿化面积均增加了10多倍。

何鹏军的小学是在一心小学读的,当时学校只有两栋教学楼。冬天时,学生们需要从家里找来破旧的废铁盆生火。新学校没盖起来之前,一心小学艰苦的学习环境持续了很多年。

作为村里三十年来第一个读到大专的人,何鹏军的名字在村子里几乎家喻户晓。

许多年以后,见到那些从一心村走出大山的孩子,何鹏军仍会想起他曾经返回家乡,在东方网希望小学任教的两年时光。

从定西师专毕业后,何鹏军曾在福建待了两个月,也有留在那边的念头,但最终——2005年,他选择回到一心村的东方网希望小学教书。崭新亮丽的3栋教学楼和1栋办公室,给一心村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新样貌。

何鹏军

后来,何鹏军在2007年9月通过事业单位的招考,正式成为一名老师,被调到了岷县蒲麻初级中学。“那时起,我就离开了这所学校,但心一直在这。”

现在的何鹏军仍在岷县四中教书,他说他想把岷县考上大学的人资料都收集起来,鼓励现在的孩子们向他们的学哥学姐们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经过十六年的援助,东方网希望小学里有了阅览室、电脑和电子琴……周二和周五下午,学生们各有一节课可以参加自己报名的社团活动。

周五,报了舞蹈社的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舞

从一心小学到东方网希望小学,一心村的教育状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十六年来,这里走出了20多位大学生。

2、“是你们,才有我的今天。”

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开始全部免除学杂费。然而,郎牛巧还是有着自己的苦恼——郎牛巧的父母受农村传统的影响,观念比较落后,让她和她的表哥定了个娃娃亲,当时的郎牛巧刚读初二。

“她来问我该怎么办?”何鹏军说,“我当时就跟她说,你不要考虑家里的事情,你相信我跟你说的话,知识改变命运。“

2013年,郎牛巧考上大学,如愿与表哥退婚。回忆当初的希望小学,郎牛巧说那是“我心里的一块圣地”。

郎牛巧大学时期的荣誉证书

郎牛巧是一心村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在校期间入了党。2017年,从河西学院毕业的她,又投身祖国西部边陲建设,选择去南疆基层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扶贫。

工作闲暇之余去看望贫困户的郎牛巧

“谢谢一路上帮助我走过无数艰难困苦的可爱的人们,是你们,才有我的今天。”郎牛巧说,她选择在南疆工作,是因为她想和帮助她的人们一样,去温暖那些需要被温暖的人,用有限的生命去做平凡有意义的事。

“我在南疆基层工作,为祖国的事业奉献着自己小小的力量的同时,我也延续着那些可爱的人走过的路,坚持每个月腾出一天时间来,去帮扶贫困户。”

郎牛巧帮助行动不便的贫困户种菜

郎牛巧给贫困户送去新衣服

当郎牛巧看见他们衣服破旧了,她会给他们买衣服。看着家中老人没办法劳动了,她会去买米面油。贫困家庭里有大学生的,她会尽自己的力量去帮他们申请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补助……

郎牛巧有了稳定的收入,眼界也开阔了,日子当然也慢慢红火,舒心起来了。她说,现在在想孝顺父母的时候,也有能力了,可以为整个家挑起大梁了……

下班后,郎牛巧跟母亲视频电话,聊聊家常和工作

2019年的农历2月,郎牛巧结婚了,正式把家安在了南疆。

刚工作时,她便给父母打了两万元,逢年过节总是发红包送礼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她的父亲开心地笑着。

3、“我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到外面读书!”

“咱村里人现在对教育读书的看法改变很多了,我们那会是小学读完就不读,现在不一样了。”

接受采访的张芳平

一心村村医张芳平的大女儿张碧婷,2019年考上了三峡大学的小语种专业,为此他在家里简单摆了十几桌,邀请村里人一同庆贺。

张芳平1998年从职业高中毕业,放弃了县城的工作机会,回到一心村当起了村医。“那时(我读书那会儿)我的同学都去山西土砖厂打工,他们春节回家时我还挺羡慕的,但我还是坚持继续读书。”张芳平说。

与城市里规矩安静的课堂不同,东方网希望小学的孩子总是争先恐后回答着老师的问题,课堂显得十分活跃。

1993年出生在一心村的李军芳,依旧记得2000年左右时上学的情景:“都是土路,一下雨全是水坑。木质的书桌坑坑洼洼,写字时一不小心就会戳破纸张,考试都得拿本书垫着。”

那时,每当冬天来临,学生们的手指都是冻肿的。两三年后,村子里才通电。“我们晚上都是点着煤油看书学习。”

据李军芳回忆:“我们那时很多人读到一半就不读了,我初中的时候,我的同学有些已经嫁人生子。”

当年,李军芳的表哥在外求学,表哥给她们家送来东西时,她总会很惊奇,因为那都是她从未见过的东西。“我那会就想像表哥一样出去读书。”

后来,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拜,李军芳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把自己所学传授给下一代,并鼓励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努力学习、走出去。

2016年返乡来到东方网希望小学后,李军芳主教数学,兼教美术、音乐、体育,平均一周下来要上十几节课。这里的老师,总是身兼多职。

周五李军芳在教室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一心村里,走出大山的一代正在影响着下一代。他们听过何鹏军、李军芳的故事,发奋图强希望改变命运。

“我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到外面读书!”

“我以后也要到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生活工作!”

“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

扶智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理想和信念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埋下。

这十年里,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岷县悄然发生了改变,借助药材及养蜂产业的大力发展,岷县迎来了新生,中药材、蜂蜜与毛尾草(一种草料)是目前清水镇三大支柱农产品。现在,一心村的家庭几乎都能供得起孩子读书了。

脱贫最主要还是靠教育,因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方法。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

#扶贫#岷县#希望小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