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出行推出了与比亚迪联合定制的网约车D1,这是网约车公司与汽车主机厂的首次定制化产品出现。爱车人士关心这款车性能如何,更多业内人士则陷入了深深的担忧,滴滴此举又一次释放出了想要掌控网约车市场的信号。
回顾滴滴这些年每一次站上风口浪尖,都与它试图垄断出行市场脱不开干系。在滴滴的核心管理层中,创始团队里的程维和CTO张博都亲身经历了滴滴在五年之内估值从80万人民币到500亿美元的膨胀,柳青和朱景士则是来自高盛,再加上董事会各大资本汇聚,让滴滴的很多业务决策与资本逻辑高度一致。
双管齐下的野心之路
15年与快的合并到16年收购优步,原先只是一个打车平台到开始踏足汽车制造,频繁收购竞争对手不断蚕食市场份额,一面针对同行不断进行市场垄断,一面针对司机不断实施高抽成法,双面夹击之下网约车市场发展愈加困难,曹操、T3、一味顺风依然在艰难求生,用户体验不好叫不到车、司机拼命跑单佣金有限,浮游难以撼动大树这就是滴滴一家独大后的可悲之处!
可怕的是滴滴不仅是要做一个简单的平台中介,市场份额占比如此之大后开始自行制定了行业游戏规则,为的是设立中心仓,为了自己的“卖车”计划铺路,踢开合作的租车公司就说明了一切。通过刚发布的D1车型先到市场探路,滴滴后期要做的就是覆盖市场,替换现有连接车辆,实现真正的平台“卖车”自产自销,制定规则的人和参与其中的都是同一批人,整个行业将被固化,资本抽走了果实,总有一天将会成为众矢之的!
滴滴的扩张之路一边是将自身改变为一个足够大规模的汽车运营商,另一边则是将原有的网约车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稳固。这种行为违背了行业公平竞争原则,一大表现就是滴滴开始模糊网约车与出租车的界限,试图将网约车“巡游化”。当然,这样的行为也招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强烈质疑,认为此举已经超越网约车的合规经营范围,也不符合市场监管部门的初衷!行业不应走向垄断,多面开花才是网约行业车健康发展的未来!
滴滴的垄断基因
市场垄断一家独大后,滴滴机械化管理放松平台对于合规运营、安全规范的标准后,却出台各种严格限制司机多平台接单的行为,早就违背了当初创业的初心,让司机和用户成为了平台扩张的买单者,利用这一套成熟且成功的机制甚至在与滴滴毫不相关的社区团购,展开了下一步市场的占有行为,在部分入驻城市,橙心优选推出了“橙心优选99水果季”活动,0.99元可任意挑选多种水果。滴滴驾轻就熟的用 “补贴换市场”战术大量砸钱优惠、补贴这种福利,让城市原本的传统经营个体经营的菜贩、果贩毫无招架之力个人难以对抗资本,一边收割用户,一边瓦解线下渠道。当拥有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后,有开支重新制定规则,这就是滴滴放之四海皆准的运行逻辑。
在这样的背景下,滴滴的多圈层垄断之路又将如何继续?不管怎么说,消费者最期待最需要的还是一个开放、安全、可以有所选择的良性市场。科技最终应该服务于人,也希望资本能给升斗小民们多一点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