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话题 | 你将如何过完2020年最后一个月?

2020-12-04新闻22

原标题:话题 | 你将如何过完2020年最后一个月?

距离2021年只剩下最后一个月。此时的你在想什么?年初的计划和愿想你都实现了多少?你想怎样过完今年这最后一个月?

这样的追问也许有点“扎心”,但换个角度想,虽然只剩下31天,但用这剩下的时间,改写你的2020,仍然充满可能。

如果你对2020年留有遗憾,如果你会感慨“要是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如果你也有感于生活的无常,那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提醒”吧!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改变每一天,就是最大程度地改变人生。

给“耽于安逸”的你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

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报,远不如刷小视频、打游戏来得有意思。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给“想要更多”的你

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瑞·达利欧

我经历了生活中的一切,从一文不名到财富不菲,从籍籍无名到功成名就,所以我知道其中的差别。尽管我是自下而上地经历这些,但我的判断是:拥有很多东西、身处顶层的人,得到的边际收益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么大。

拥有最基本的东西,如一张舒适的床、良好的人际关系、美食等,是最重要的,这些东西并不会因你拥有金钱的多寡而发生明显变化。

事实上,得到适量的东西比得到太多的东西更好,因为后者会伴随着沉重的负担。身处顶层会给你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也对你提出了更多要求。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样的生活对你而言是最好的。你需要自己选择。我看到的情况是: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给四体不勤的你

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

—— 泰戈尔

想起当年系里本科新生入学典礼,快结束的时候,一个老教授缓缓上台,掌声雷动,显然是某领域里顶尖的“大牛”。老教授言辞切切,回忆着自己在清华园里的学生时代……最后他问现场的新生,“为什么一个学术能力不算突出的人,却仍然能登上学科的顶端,获得所谓的‘成功’,这‘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大家在下面都嘀咕着:“情商高吧,机遇好吧……”老教授顿了一下说道:“因为,我比同龄的学者都活得长!”最后他就劝大家不要光顾着读书,要注意身体,多多运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接触越多各领域的“大牛”,越发觉得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于是每当想起这句话,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出门去锻炼身体。

给“勇于放弃”的你

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 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

是懒惰驱使我们不断地退步,是消沉的意志力控制了我们的行为,当习惯了止步不前,你就想停下来休息;当听从了思想的指挥,身体就失去了自我思考力,不管成败与否,都将是身心的一场博弈。真正的成者,是能够将身心分开,其实没有所谓失败,只不过是你先放弃了。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酷。

给“一事无成”的你

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注定有些人,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电视剧《生活大爆炸》

在《生活大爆炸》第八季第10集中,莱纳德、霍华德和拉杰被安排去清理罗杰·艾伯特教授的遗物。莱纳德在教授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瓶没有打开的香槟,贴着一张来自50年前的纸条,上面写着:

亲爱的罗杰,在你获得首次重大发现时打开。

——爱你的妈妈

之后他又发现一本写满数据的笔记本,莱纳德一厢情愿地相信这里面一定藏着艾伯特教授未完成的重要研究,结果也许会轰动世界。于是他们找到艾伯特生前的同事,最终却发现这只是教授用来记录自己每日摄入卡路里的饮食日记。

莱纳德很沮丧,他不愿相信一个人的一生会一事无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的一生怎么能一无所成?”霍华德回答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注定有些人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给“面对无常生活”的所有人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

——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

但是在岁月的拖磨里,我们逐渐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只是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素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人生是如此短暂,

身边的人也总是走走停停,

只是日子叠着日子,

我们常常容易忘记这一点。

从现在开始,

尝试聚焦、学会坚持

你要知道, 改变每一天,

就是最大程度地改变人生。

最后, 与诸位读者分享

朱光潜先生的“三此主义”:

此身、此时、此地。

愿你在此时此地,不负此身,亦不负此生。

《人生幸福,在于理想与能力的平衡》

(节选)

——朱光潜

我们有一句老话:“有志者事竟成。”这话说得很好,古今中外在任何方面经过艰苦奋斗而成功的英雄豪杰都可以做例证。“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须包含这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第二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抱必达目的之决心。

很显然的,要事之成,其难不在起念头,而在目的之认识与达到目的之决心。

……

幻想、痴想不是理想,是理想都必顾到事实。坚持一种不合理的理想而至死不变只是匹夫之勇。

我们固然要立志,同时也要度德量力。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里有一段很透辟的话,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

……

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里提出我个人做人的信条,现在想起,觉得其中仍有可取之处,现在不妨趁此再提出供读者参考。我把我的信条叫做“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第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一个极现实的主义。本分人做本分事,脚踏实地,丝毫不带一点浪漫情调。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彻底地照着做,不至于很误事。西谚说得好:“手中的一只鸟,值得林中的两只鸟。”许多“有大志”者往往为着觊觎林中的两只鸟,让手中的一只鸟安然逃脱。

#人生哲理#人生#东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