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历史上的太原城到底有多彪悍?连宋太宗都容它不下,必毁之而后快

2020-07-22新闻13

引子:

太平兴国四年春,在数十万宋军的日夜围攻之下,北汉政权最终陷入了绝望之中,很快,太原城内便伸出了白色降幡,倔强许久的北汉政权自此灭亡。

望着气势雄伟的太原城池,宋太宗赵光义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很意外的决定,他下令焚毁了这座城池。

尽徙余民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纵火。——《宋史》

好不容易拿下的北方重镇,宋太宗不忙着赶紧修缮城防以为己用,却为何要做出这种“自残”的行为呢?

作为一国之君,宋太宗的决定自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只是有些事情,史书基于简明的原则也未详细说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历史,看看宋太宗的这段迫不得已的背后,到底还有哪些未曾言明的隐衷?

一座hold不住的城池

太原城,这座彪悍的城池给宋太宗赵光义留下的印象可谓是相当深刻,从后周王朝建立起的那天开始,盘踞在太原的后汉余孽们便开始了割据之日,自己和哥哥当年崇拜的Boss——周世宗柴荣,那是多么逆天的人物,然而在坚固的太原城面前,照样没辙。

从开宝二年,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到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御驾亲征,这座小小的城池,吸引了两位皇帝前去军前为众军加油打气,在北宋大军的数次围困、攻击、淹灌之下,其依然硬生生地扛了十年之久才最终力屈投降,这座太原城,让宋朝君臣足足憋屈了三千多个日日夜夜。

当太原城最终归顺之后,宋太宗下达了这样一道诏令:

乃眷太原,本维藩镇,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子,违天拒命,因其悖逆,诖误军民。今既荡平,议须更改,当令众庶,永保安宁,其太原旧城并从毁废,乃改为平晋县,别于榆次县创立并州。——《宋会要辑稿.方域六》

从这份诏书可以看出,太原城被毁的原因在于,这是一座连大宋王朝也没有自信能够hold住的城池,如果不将之焚毁,太原城今后还不会消停,可为何宋太宗会如此肯定地给予这座城池这样的差评呢?

一起看看这座城池以往的“黑历史”就知道了。

一座奇葩的城池,其“特产”是——皇帝

在宋太宗的眼中,这个太原城绝对是个另类,从隋朝末年开始,这座城池就一直不消停,而其主要的任务竟然是——产皇帝。

第一个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就是在太原这个地方起家,以太原留守之职,成就了大唐王朝的帝业,自打他开了这个头之后,太原城就成为了造皇帝的龙兴之城。

第二个皇帝:后唐庄宗李存勖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晋王李克用就是靠着太原城的坚固,几次打退了梁军气势汹汹的必杀,最终给予了后唐庄宗李存勖成就帝业的希望。

第三个皇帝:后唐末帝李丛珂

而后唐末帝李丛珂也是靠着太原城这座城池,在朝廷大军屡攻不下之际,喊出了那句“我有何罪?”,城下十万军众,闻声纷纷解甲倒戈,其趁势挥师南下,最终夺得帝位。

第四个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

而恰恰就是先前那位唐末帝,最终也栽在了这座太原城下,依托坚城太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最终熬到了契丹老爹南下救援,用卖国的代价,换来了一世的帝业荣华。

第五个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

后晋王朝在与契丹闹翻之后,耶律德光挥师南下,将锦绣的中原河山搅得一塌糊涂,而此时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强势崛起,收拾旧山河,成为了新的中原之主。

加上一直顽强存在于后周、北宋前期的后汉残割据势力北汉政权,这些太原城的“不良记录”,让北宋皇庭的执政者们不得不带上有色眼镜去审视这座城池,这座城池好是好,就是这个“特产”太麻烦,两者权其轻重,最终只能忍痛放弃太原城。

那么天下州郡众多,那么多城池,为何单单太原城会如此开挂般地产皇帝呢?

这其实与它所处的地理、经济、城建等众多因素密不可分。

太原,山西之腹心

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读史方舆纪要》

太原,古称晋阳,位居山西(河东之地)中央,作为山西的腹心,影响、辐射着附近的州郡、城邑,而一旦占据太原城,便可进图并掌控整个河东之地,从而拥有与天下势力一争高下的可能。

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四塞也。

而且太原这个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是好到令人眼红的地步,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太原所处的太原盆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左黄河、右太行,北大漠,南首阳,自带山河“加强护甲”,对比北宋首都汴梁城那种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太原城的地理优势直接秒杀对方。

一旦有人在太原城拉起反叛的旗帜,朝廷想要攻克叛城,必然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力量,来克服山川地理的防御优势。

当然,山川险阻方面在宋太宗眼里或许还不算什么,毕竟他先前在怼自己哥哥赵匡胤时,曾经说过那么一句“在德不在险”的著名论断,毕竟这么大的国家,哪个地方没有险要之处呢?

当然,如果单单只是山川险要,还犯不上让北宋朝廷下定决心去要毁掉太原城。

那么太原城究竟还有什么让朝廷担心的地方呢?

山西——一个实力超强的地方区域

太原城是山西的腹心,而毁掉太原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强干弱枝的国策,地方上的军事优势,不能超过中央。

因为山西这个地方,自身实力实在是太彪悍了,地方上不仅军事出众、经济实力也很厉害,因此毁掉太原城,可以弱化山西的整体实力。

唐末文人柳宗元就是山西人,他曾经在《柳宗元集》中描述过山西的优势。

一曰晋之山河,表里而险固;二曰晋之金铁,甲坚而刃利;三曰晋之名马,其强可恃;四曰晋之北山,其材可取;五曰晋之河鱼,可为伟观;六曰晋之盐宝,可以利民。

军事实力:战士与战马

民风尚武

在中国的历史上,始终与中原王朝始终交锋不息的便是北部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柔然、羯、突厥等游牧民族轮番登场,控马南下入侵中原,他们选择的突破口,往往都是山西,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一线战地,雁门、云中、马邑就属于山西范围。

而中原王朝为了抵御北部入侵,往往也会调集大量的精兵强将长期驻边防御,这些屯守的军卒们往往会选择留在边地安家定居,娶妻生子。

在靠近塞外的区域,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融合、互动交流,使得该地区的人们渐渐习染戎风,形成了崇武尚勇的社会风气,同时,在北部游牧民族战争的威胁之下,此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自保,也都会自发地养成尚武之习俗。

因此,山西地区的人们往往人性劲悍,习于戎马。

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舆地广记》

战马资源

在古代战场上,战马如同装甲机车,一旦启动起来便可以横冲碾压步兵方阵,骑兵是战场上的大杀器,而战马资源则是决定一个国家、势力强弱的因素,山西之地,不缺良马,因为河东向来就是产马的牧场,地靠塞外的河东,通过畜牧养殖、与游牧民族的榷场买卖,可以积攒出一直令天下为之震撼的骑兵军团。

请点击沙陀骑兵,横行天下

在五代时期,沙陀军之所以能够横扫天下,凭靠的就是那支战无不胜的骑兵军团,而充足无虞的战马资源,就是沙陀军敢于争夺天下的底气。

山西北部和西北部的五台山、管涔山、恒山一带,草场丰茂,宜于畜牧,盛产良马,太原背面的楼烦监牧就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养马场。——《秦晋豫访古》

经济实力:

河东殷实,京邑所资。——《旧唐书》

山西地区的经济实力在唐及五代时期一直都是北方的龙头,在河朔之地烽烟频起,幽云之处胡骑频犯之际,山西凭借着四塞的地势,为内部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农业:

山西之地,水系发达,两面环绕黄河流域,加之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等水系纵横交错,使得山西之地灌溉非常便利,唐代时期作为北都的太原,政策上的重视,使得朝廷对之经济也相应扶持倾斜,从而带动了附近的水利基建建设,使得山西之地水利非常发达,而发达的水利,也使得山西地区的农业产量常年都位居北部州郡前列。

太原险固之地,积粟甚多。——《旧五代史》

手工业: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这里的快剪刀,指的就属于山西手工业中的一个名牌产业,而山西的手工业,特别是冶铁业非常发达,在唐代时期还专门设立了“太原冶”,同时山西之地,矿产丰富,冶铁之所众多,而冶铁、铜业的发达,可以使得盘踞于此的割据势力从经济上能够制作钱币,支撑经济运行,从军事上能够制作兵器,支援战争持续,经济、军事都可以做到自己最足。

盐业:

盐,在古代是国家垄断产业,特别是在唐代后期、五代时期,盐业在国家的经济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份额,养军、维持朝廷运转的费用,多从盐税中获得。

靠海的地区吃海盐,而内陆之地则多取盐池之盐,河东地区就有着很多的盐池资源,不仅可以自足,还能满足其他地区的需求。

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新唐书》

山西这么雄厚的地理、军事、经济势力,使得朝廷对这个地方非常敏感,你可以优秀,但你优秀到失控,那可就不能令朝廷再容忍了。

宋朝实行的是强干弱枝政策,而太原城,绝对是一个强大的枝,同时它其实不是一个普通的城池,有它存在就能够让整个山西之地如虎添翼。

太原城的城防规模实在是太彪悍,太原城有多大?可能大家脑海里没有这个概念,打个比方,北宋汴梁城虽经过后周时期的大规模扩建和改造,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到,那可是国际大都市的范儿,但比起这个太原城,还是有点儿low。

它不是一个城池在作战

在我们平常的印象里,古代的城池应该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样子,非常规则,但那只是普通的城池罢了,对于太原城,这种北都级别的城池,形状不是建造时所考虑的因素,城池数量也不是,与其说它是一座城,不如说它是一个城池的集合。

是月,遣大将贺德伦、氏叔琮领大军以伐太原,叔琮等自太行路入,魏博都将张文恭自磁州新口入,葛从周以兗、郓之众自土门路入,洺州刺史张归厚以本军自马岭入,定州刺史王处直以本军自飞狐入,晋州侯言自阴地入。——《旧五代史》

在五代时期,后梁数次北攻太原城,往往拿出泰山压顶的气势去进攻,然而李克用最终都是依托坚固的太原城,打赢了每次的进犯,这其实不能怪后梁军对无能,而是因为,这个太原城,太变态了。

太原城到底有多变态呢?它有三个大城池,分别为东城、中城和西城,而主城西城之内还有大明城、晋阳宫、仓城,这么多城可想当时梁军的窘迫。

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来一个城池后,剩下还有一堆城池等着你来解锁,这种感觉任谁都会有巨大的无助感。

这种巨无霸式的城池,就是割据一方的绝佳之资,留着这样一个根本无法轻易攻克的城池,再配合这么一个实力雄厚的地方资源支撑,让谁能放心?

把太原城毁了吧,将这个巨大的城池从地图上抹去,再重新建一个新城,防御力不太强,即便其造反,也能轻易攻克,当初的宋朝执政者们的想法确实很简单,不久一座新的太原城便在附近建起来,不过这时的太原城是座土城,跟往日更是根本无法相比。

利与弊

只 从 巨 屏 失 光 彩,河 洛 几 度风烟昏。——《过晋阳故城书事》

如果说燕云十六州的丧失,使得北宋王朝失去了与北面游牧民族抗衡的防御要塞,那么随着太原城的拆除,山西防御的弱化,则使得北宋王朝不得不为自己的鲁莽,不停地纠正、弥补。

虽然焚毁了太原城,使得北宋短时间内没有了地区反叛、割据之虞,但北面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却一次次使得北宋王朝为太原城的焚毁错误的行为买单,从宋仁宗到宋神宗时期,朝廷都对新的太原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建和修筑,然而始终无法与昔日的太原城相媲美。

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南侵,西路军抵达太原城下,太原城在抵抗了二百五十余日之后,最终陷落,而太原城的陷落也使得金兵最终完成了对汴梁的军事包围,从而完成了对北宋王朝的一次致命绝杀,靖康之耻随即发生,北宋灭亡。

结语:

随着北汉政权的攻克,太原城的去留成为了摆在北宋执政者面前的难题,考虑到太原城恐怖的造皇效应,同时基于强干弱枝的国策,宋太宗最终决定,毁掉这座城池,然而在毁掉这座屏藩之后,虽然没有了反叛之虞,但大宋王朝也感觉到在太原方向的军事压力,在后续几位皇帝的弥补纠错之下,新的太原城渐渐兴起,但依然无法与昔日的巨无霸相媲美。

最终,金军南下,自断臂膀的北宋王朝终于为自己的决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太原城,最终成为了留给宋初皇帝的一柄福祸相依的双刃剑。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