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营商环境介绍

2020-12-04新闻23

(2019年12月9日)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绵阳经开区)不断强化政策、资金、人员保障,以打造国内一流、西部领先的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建成绵阳市首个园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幅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园保贷”融资增信改革,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减税降费,强化市场主体信息公示,落实“双随机一公示”抽查,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推进企业“多证合一”,实施“136工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施“3346”项目服务工作机制提供精准有效的项目推进服务,依托“互联网+”创新打造“云集惠”税收优惠政策云平台,开启智慧便民办税新时代。现将营商环境做如下介绍:

一、市场投资环境

坚持“围绕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服务制造业”工作导向,以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为奋斗目标,立足经开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决定优先发展“智慧家庭”产业形成新支撑,加快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构建新特色,培育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新亮点,着力建设在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三大主导产业示范基地,确保到2035年基本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已形成以长虹智能终端、华丰连接器、海立电器为龙头的智慧家庭产业,以东材科技、旭虹光电、利尔化学、禾大西普为代表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以波鸿好圣、华晨瑞安、中久光谷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等主导产业,先进制造业正在集聚发展。有各类企业4396户,其中“四上”企业19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户;荣获省著名商标企业12户、市知名商标企业17个,拥有省名牌产品7个;上市挂牌企业27户(其中A股上市公司2户,另有10户上市企业分〈子〉公司);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236户(其中500万以上44户)。

距市中心约2公里,距绵阳火车客站5公里、货站6公里。经过区内的绵阳城市二环路、绕城高速、成渝环线高速(G93)与京昆高速(G5)成绵广段、绵九(九寨沟,在建)、绵南(南充)互通相融。位于区内的绵阳南郊机场开通有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6个重要和旅游城市的航线,每周航班301个,2018年旅客吞吐量394万人。南湖汽车站开行城际线路56条、日发360班次。规划中的绵阳轨道交通2号线在园区设站2个,其中塘汛设南起始站。园区土地资源较丰富,供地手续便捷。道路骨架网络、给排水管网、燃气、电力、通讯、4G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辖区日供水能力7万吨,日供气能力70万立方米,有日处理能力2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3座并正在提升改造,有装机容量5.1万千瓦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已建在建的长虹信息化物流园、科达物流等物流保障充足。园区推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开发模式,平台公司——经开投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为AA,并全资收购中玮海润小额公司和控股四川坤泰融资担保公司,年融资能力约20亿元,企业融资需求可得到多方位满足。

实行“3346”项目服务工作机制。“3”是指项目招引、项目建设、项目运营“三段式服务”,分别由区投促局、区产业化服务中心、区经发局负责,并实现无缝对接。“3”是指“三级责任制”。每个项目由一位区级领导、一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位项目专员负责,形成“三位一体”工作责任体系。项目专员对项目实施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全面掌握项目推进进度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如遇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报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一把手”协调解决。如遇重要、重大问题,及时向区级责任领导汇报,由区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4”是指组建“政务服务、征地拆迁安置、要素保障、施工秩序维护”四个专项工作组。各工作组由区领导挂帅,负责在行政审批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用地拆迁安置、项目进场道路及水电气等要素协调保障、施工秩序维护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专业化服务。“6”是指出台并严格执行“项目专员、例会推进、挂图作战、公示倒逼、督查通报、专项考核”6项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全面推行项目服务“专员制”,对项目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精准服务,并在经济工作一线部门设立“项目专员”中高级岗位,给予相应岗位报酬激励,提升项目专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大重要项目明确推进时间节点任务,每月督查并公示通报推进情况。不断优化项目推进目标绩效考核办法,明确责任领导、部门、专员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

国务院成立了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组成的科技城建设部级协调小组,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绵阳科技城大力支持。四川省赋予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企业均可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绵阳市、经开区支持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出台经开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50条,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和科技创新、人才予以重点扶持。

二、政务服务环境

以“减证”推动“简政”,有效降低市场准入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已有44498户、约占99.44%在册企业取得“一照一码”。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申请及时办结制,实现企业办照“零跑路”“零见面”“零等待”。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营业执照达1001户。做实走深企业办照“136工程”,将营业执照办理时间分条项分别压缩在1小时、3小时、6小时以内,从2018年12月实施以来累积办理企业登记2371件,个体登记1956件,企业登记平均提速8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为0.75天。用好“一窗通”PC端、“营商通”手机端、“绵阳市企业开办协同服务平台”等企业开办系统,实现全域申请、便利登记,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一次办、印章刻制预约办、银行开户预开办、税务登记同步办”的全流程便利服务,实现6小时完成登记注册、2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的目标;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通过在线免费公示和公告、强化信息共享、精简注销登记材料、注销登记办理加速等措施,注销登记一“简”再“减”,推行简易注销“畅轻”市场主体退市最后一公里,简易注销占总数72.28%。企业开办协同服务从8月中旬实施以来,为企业提供开办协同服务442户次,覆盖率97.22%,占全市总量35.3%,营造便利高效、协同联动的开办环境;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试行半年,为380余户“僵尸”个体户“零成本”解决了“出路”,在全市属于首例;住所申报承诺制在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做法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实施,彻底解决了园区未办证房屋多、企业取得合法使用证明麻烦的困难,利用各类闲置房源作为住所占总登记户数的72.44%。全程网办及时办结,实现企业办照“零跑路”“零见面”“零等待”。线上办理比例迅速提升,2019年办理1001户,同比增长209%。

对园区确定的招商引资、龙头企业、纳税大户等企业提供主体分析和24小时全程导办服务,参与实地考察并跟进落地进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服务绿卡”制度,提供预约式、保姆式、定制式服务,在各个环节“量身定制”,并建立风险提示、信用档案和事后回访制度。支持“个转企”“小升规”,重点在注册登记、商标保护、广告运用、信用建设、党(团)建工作等方面进行政策辅导和跟踪培育。发挥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职能,化解“融资难”“融资贵”。2019年办理股权出质登记72件、动产抵押登记57件,为小微企业融资24.55亿元。

三、科研创新环境

围绕西部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建设,建立创新服务体系。截至2019年11月,累计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6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孵化器3个,市级众创空间2个,总面积达18.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3家,“一中心、多专业”孵化器目标基本实现。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度评价入库138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817家;新增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全区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2家;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12个,市级12个。

建立“政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的创新模式,积极与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绵阳市工业研究院、西科大、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设立研发平台,提升园区技术创新能力。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发挥辖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架起各类人才与我区紧密结合的桥梁,吸引更多博士、专家、高级技术人才来区对接技术、联合攻关,打造从研发、集成到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条。2019年全年吸引了22名高层次人才来区创办科技型企业12家。在2018年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我区规上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5%,位居全省第二。

先后出台了涵盖专利、商标、高企认定、知识产权工作优秀单位评选等政策文件,鼓励辖区企业注重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培育。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优势培育企业3家,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事业单位11家,贯标企业8家。引导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19年辖区1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预计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36家。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指导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秘密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组织企业申报科技进步奖。2019年共组织6项成果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指导东材科技“发电与输变电设备用绝缘材料技术创新工程”、市科院“特色资源北川白山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申报2019年省科技进步奖。组织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连接器等5个项目申报2019年市科技进步奖。斥资1.6亿元收购东虹安防产业园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研发办公和成长空间,并为成果转化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创业帮扶。新成立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开始运营,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提供共享会议室、路演厅、创业书吧、咖啡厅、创客食堂等配套设施,充分保障入驻企业的办公、科研、业务、会务、生活等所需的条件配套;运营好“三江创客岛”微信公众号,树立了“创业在经开”品牌。

四、人才要素环境

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外聘专家团队,定期组织区内企业赴外招聘人才,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扶持。主要有,园区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省市专业会展,给予最高5万元的参展费用扶持;对高校引进博士工作团队或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单位最高一次性给予20万元人才工作补贴;对行业知名企业在区新注册的企业和持续成长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相当层级职务人员,对非工资收入缴纳税收部分予以补助。组织“商界精英”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大型企业学习交流。开展党政干部、创新型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大学生创业者、社会工作人才、退役军人等各类培训19场,共计培训1516名各类人才同时,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市级人才政策。今年以来,为我区10个企业团队争取市级“科技城人才计划”人才团队资金1070万,相比2018年3个企业团队380万元增长181.6%。

定期开展企业、人才座谈会,全力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根据《绵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办法》,为外投资者和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子女在落户、就业、就医、上学等方面提供便利。今年以来,为企业协调解决10名企业人才子女就学。通过经开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收集和发布辖区企业用工需求、职业培训信息、就业服务信息等,组织开展求职和用人登记、职业介绍、招聘洽谈会等人才招聘服务工作。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我区签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培养一大批能够留在本地,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所急需的“能工巧匠”。

我区公开招标定点的职业培训机构有16家,共开展失地农民、城镇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培训班43个,其中创业培训班3个、电子商务专项能力培训班37个,共计培训学员1290余人,共拨付培训补贴317万元;为更好支持我区创业工作和职业培训工作,目前,我区正向绵阳市人社局、绵阳市就业局申请将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职业培训学校和职业培训鉴定站。为减轻企业招工难、培养技术人才难,我区依托职业培训有针对性为企业开展岗前培训。截至目前,为美丰科技、利尔化学、桃花岛酒店、上汉电器等9家企业共开展电气设备安装、家电维修、餐厅服务员培训班12个,共培训企业新进职工400余人,拨付培训补贴50万元。

我区一直注重在定点院校筑巢引进劳动力、设立职介工作站联络人员、组团外出招聘市场劳动力、“政、校、企”联合定向培养输送劳动力等工作,共发放用工信息30余期,涉及用工岗位近两万余个,其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6期。

近年来,邀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南亚电路板(昆山)有限公司和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等全国前10强企业一行赴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应届毕业生技能人才招聘活动,在西南科技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职业机械学院等开展跨区域专项招聘活动3场,提供就业岗位950余个。涉及212个工种,吸引应届毕业生8500余人,现场达成用工协议3874人。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城市管理学院,辖区100余家中小型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6583个,涉及215个工种,吸引应届毕业生8452余人,现场达成用工协议4261人。

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展“稳岗”护航行动,其中企业稳岗补贴、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为稳定我区就业和企业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享受稳岗补贴的中小型企业共231家,涉及企业职工8000余人,共发放稳岗补贴174万元;享受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3家,涉及企业职工7人,共拨付社保补贴3万元;享受技能提升补贴17人,共拨付提升补贴3.5万元。

五、法制保障环境

2018年,我区被绵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六五”普法先进县市区(园区)。立足群众需求,全区科学划定阵地建设职能定位,打造完成“四翼一中心”“三纵三横法治街区”的法治文化阵地。以西翼-绵州驾校“道路交通”法治文化阵地、东翼-滨河广场“生态环保”法治文化阵地、南翼-群丰社区“宪法法律”法治文化阵地、北翼-南山公园“精神文明”法治文化阵地、中心—餐饮一条街“法”文化墙区建设,在绵三路、绵盐路、机场路、文武西路、三江大道等主干道(街道)24公里街区两旁设置灯杆法治广告牌,大力营造全区浓厚的法治氛围。深入推进“七五”普法,以“法律七进”和科技城法治示范创建为抓手,各级各部门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乡村振兴、污染防治、促进经济高质量法治、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等重点工作,创新宣传教育形式,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增强全民健康生活观念和意识。

依托区法律援助工作站成功打造了集法律咨询服务、外企投诉、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全面完成全区3个镇(街道)、25个村(社区)服务平台打造,实现全区公共法律服务100%全覆盖。区依法治区办联动区经发局、投促局、科技局、区法律顾问、专业律师等组成专项小组深入辖区军民融合企业、制造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企业内部、工地厂房等地,通过集中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法律问诊”和“法治体检”。在华丰集团、长虹空调工业园、创新创业中心等(厂区)门口试点建立“法律诊所”“法律保姆站”“一家亲”调解组织等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整合辖区司法、信访、综治、调解等力量,组织司法行政干部、专业律师、劳协员、公证员等上门开展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六、生态宜居环境

绵阳母亲河涪江与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汇流,在区内形成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三江湖,笔架山、金广山左右环抱湖面,形成山水相依的秀丽风景,以优美环境为依托,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与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城区。区内有高等院校2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中小学5所、公民民办医院9家、公园3座、金融和保险机构8家,建成五星级标准酒店(桃花岛酒店)1家。汽贸商圈建有中高档品牌汽车4S店40余家,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第三代城市综合体经开万达广场大商业开业后已吸引13大主力店携113家国内知名品牌入驻,“特色餐饮一条街”汇聚美食门店80余家,商贸服务业呈蓬勃发展之势。已建在建涪滨印象、吉盛三江国际丽城、五和城南新天地、树高威尼斯等高端商业商住小区商住面积达700万平方米,环境及设施一流。最新通过的经开—小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这一片区正式定位为“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生态宜居新城”,未来绵阳经开区产业格局更大、商业环境更优、发展前景更加光明,一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正加快形成。

#拆迁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