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时期的三大怂人:一个比一个怂,现在算老好人乱世人称窝囊废

2020-07-22新闻6

有道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话绝对没错。

三国时期有几个领袖,放到现在的和平时代那是绝对的好领导,

老好人,万民拥戴,

然而放到三国那个乱世就成了著名的窝囊废了。

我们今天来盘点一下,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名:刘璋

刘备攻陷雒城后,成都告急,刘璋聚众官商议。

从事郑度献策曰:

“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

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

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

彼至请战,勿许。

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

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这个策略没毛病,可以拖延很长时间,

而时机是乱世最重要的东西。

我前面讲过,刘备拿下成都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当时曹操苦于马超之叛,精力全在西凉;

而孙权在合肥与张辽苦苦对峙,也没法放弃和刘备的同盟,

所以刘备才能集中精力花费近四年时间进川。

换了其他的任何时候,都会被曹老板截胡的。

所以刘璋如果采纳了郑度的意见,

或许可以让曹操加入乱局,到时候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然而刘璋却不愿意惊扰百姓,他说道:

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

等到成都被刘备包围后,当时城中有三万精良部队,粮食够支持一年,

刘璋手下都对背信弃义的刘备痛恨不已,都想抵抗到死。

但刘璋却说:

“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没有给百姓施加恩德,

却打了三年,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

只是因为我的缘故。我怎么能够安心!”

于是打开城门,出城投降,部下百姓没有不哭的。

刘璋是好人啊,然而好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第二名:韩馥

在讨董的十三路(演义为十八路)诸侯中,韩馥是第二路。

而且这大哥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那可是了不得的角色。

要知道这讨贼排名可是有讲究的。

第一路袁术,四世三公,又是嫡子,所以排第一;

而韩馥的能量和资历足够做第二。

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是袁绍(根正苗红)、刘表(荆州)、刘焉(益州)、刘虞(幽州)、马腾韩遂(凉州)、袁术(根正苗红)、刘岱(兖州)、孔伷(豫州)、韩馥(冀州)、陶谦(徐州)。

这些人都是刺史级以上的领导,比太守大,曹操、孙坚等都不够看的。

但是强大如韩馥,最后却落得自杀的下场,咋回事呢?

原来袁绍发展壮大之后,韩馥一直想把冀州送给袁绍。

其长史耿武、别驾闵纯、骑都尉沮授得知后,都劝阻韩馥。

韩馥说:“我就是袁氏的门生,才能又比不上袁绍。

禅位是古人推崇的事情,各位为什么觉得不好呢?”

当时,韩馥的从事赵浮、程涣率领一万精兵驻守孟津,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知道韩馥要投降后,马上带领军队飞速赶回,请求抵御袁绍。

韩馥又没有听从,直接让儿子将印绶送给袁绍。

想不通,莫非是因为上将潘凤死了,心灰意冷了不成?

袁绍接管冀州后,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

有个河内人朱汉,原来是韩馥的手下,曾被韩馥轻慢。

韩馥投降后,朱汉被袁绍任命为都官从事。

他想迎合袁绍的心意,便擅自发兵包围韩馥的住宅,拔刀登屋。

韩馥以为是刺客,逃上楼去,

朱汉捉到韩馥的大儿子,将他的两只脚打断。

袁绍听说后,立即逮捕朱汉,将他处死,给韩馥报仇。

可以说,袁绍这个人,够义气,但是韩馥仍然忧虑惊恐,

请求袁绍让他离去,袁绍同意了。

韩馥为什么会如此胆小呢?恐怕跟刘虞之死有关。

当时公孙瓒逮住刘虞,也是让他做个傀儡州官,最后却被杀死,

韩馥和刘虞是好朋友,害怕袁绍跟公孙瓒一样狠。

事实上,公孙瓒这个人虽然称为白马将军,

又是仁义皇帝刘备的好朋友,但是为人颇让人不齿,

袁绍比他强多了。

之后韩馥投奔陈留郡太守张邈。

有一次,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

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

韩馥当时在座,以为是在算计自己。

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了……

此君堪称三国最怂的老大。

第三名:刘禅

公元263年夏,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兵分三路大举伐蜀,

刘禅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

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

刘禅派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

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

但他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

诸葛亮一生征战,对儿子的教育差了些,

比起司马懿来差远了。

刘禅害怕了,决定投降。

刘备的另一个儿子——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

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南中监军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

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

刘禅到洛阳后,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

没心没肺,活得很幸福。

有个乐不思蜀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特此黏来,博君一笑。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