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化“高”“新”布局 蓄势高质量蝶变——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0-12-02新闻9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2020年12月2日《河南日报》15版

“十三五”,见证了郑州高新区的奋进发展历程。

这5年,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郑州高新区在时代发展浪潮中书写蓬勃发展的精彩乐章,积淀下深沉的记忆。

这5年,郑州高新区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嘹亮号角,抢抓机遇、全面布局,激发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引领高新产业的前沿阵地,5年来,郑州高新区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省、市关于高新区发展的决策部署,努力当好带动郑州西部区域发展美丽经济、建设美丽城市、打造美丽生活的龙头,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实现更加出彩的进程中担当高新责任、奉献高新智慧、做出高新贡献。

郑州高新区进一步坚定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功能定位、国家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先行先试”使命任务,明确了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和“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践“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建设更加宜创宜业宜居智美新城”的“四链一城”路径。

截至2019年年末,郑州高新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基本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科创指标均实现了大幅提升。

集聚成势 高新产业发展蓬勃向上

郑州高新区是1988年启动筹建的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2016年获批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核心区。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以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等核心领域。

2020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据统计,自创区成立以来,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共签约落地了67个产业项目,总签约额约834亿元。先后引进开发了亿达科技新城、赛维小镇、大数据产业园、紫荆科技园等一批产城融合园区。

网安周科技馆 王玉丰摄

围绕传感器、信息安全、大数据等主导产业,引进建设了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猪八戒网、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哈工大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园、新华三大数据总部、启明星辰华中大数据总部项目、明峰医疗高端医疗生产基地项目、芯盾网安基于DR4H核心技术的内膜芯片项目、创新科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战略支撑型项目。

聚焦头部企业,着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把高新区99平方公里,近80万生产生活人口的真实场景,打造成承载智慧城市项目的实验场。引入阿里、腾讯、百度、华为、新华三等领航企业的生态体系,搭建高新区“一台五峰”战略架构。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活力澎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下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十三五”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出台创新政策,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人才支撑等举措,聚焦创新驱动,助推转型升级。

打造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先后举办、承办郑州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暨“郑创汇”总决赛、郑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北斗应用大会、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等大型创新创业活动10余次;开展“走进中科院系列活动”“走进重点高校”和“走进资本市场”等系列产学研金合作活动7次。

2020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年度总决赛 王玉丰摄

知识产权优势持续聚集加速转化。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区、河南省北斗导航试验区。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过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00余件在全省领先。2019年在全省率先成立“郑州高新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基金规模达到2亿元;联合10余家商业银行建立1亿元知识产权风险补偿池,质押融资累计17769万元。

推出国内最具力度的科技创新服务券政策。在目前国内服务券政策中支持金额最大、受众最广、服务内容最全。每年设立1亿元科技创新专业服务券,在全省率先通过前补助方式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在创业成长发展阶段中购买所需的专业化服务。

加快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四个一批”建设,催生更多创新成果。截至2019年年末,创新型龙头企业由4家增长到14家,占全省的14%,全市的58.3%。全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03家,总数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一。

P08-机械研究所

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全市之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23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1家,占郑州总数30%以上。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密度中部领先,初步形成了“两院”院士、中原学者、科技创新杰出人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等组成的金字塔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着力提升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截至2019年年末,创新孵化载体数量从17家增至61家,是2015年的3.59倍,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从6家增至22家,是2015年的3.67倍;在孵企业从2000家增至3730家,增长86.5%;2019年国家高新区评价中,郑州高新区以在孵企业数3400家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五位。

深化改革 勇于破解发展难题

回眸“十三五”,郑州高新区改革蹄疾步稳,勇毅笃行。以改革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以发展提升实力保障改革,紧扣改革主线,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分量、有影响的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通过“赋权、改制、考核、激励”,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干部管理、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四个体系”,“两级两类四板块”的组织架构。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改革期间,扩权赋能实现新的突破,与省直部门开通直通车事项142项,关键事项全部实现直通。

全省首个开发区暂行规定——《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获批实施,明确了管委会派出机关的性质,同时以授权为主、委托为辅的形式将4982项行政权责事项赋权给高新区管委会。

全省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落户高新区。紫荆科技园、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用地通过公开挂牌出让成交,成为河南省首次落地的新型产业用地项目。

筑巢引凤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有“温度”,发展才有力度。“十三五”以来,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把政策优惠和优质服务转换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催生出聚企强磁场。

“放管服”改革取得扎实成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建立企业开办一件事“一张表单申请、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流程办理、一日全部办结、一个窗口出件”的“五个一”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开办“一件事”零成本一日办结,在全市率先推行40项事项的办事材料可免交身份证即可办理的功能。

企业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深化。坚持企业家接待日、重点企业分包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协调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助力不断做大做强。

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涵盖创新创业、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五大类的“金梧桐”“1+6+N”政策体系。

宜居宜业 绘就发展幸福底色

沿着科学大道一路西行,一座座高新园区鳞次栉比;常西湖宛若绿带环绕。目及之处郁郁葱葱,一派盎然生机。郑州西区这片99平方公里面积的高新技术集聚的区域,正在全力成长为郑州新发展的活力区,郑州“西美”新布局增长极、发动机。

截至2019年年末,郑州高新区建成区面积由2015年42.86平方公里增长至62.14平方公里,新增开发19.28平方公里;年均新开发面积增长了4.6倍。

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初显。2019年主要污染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降低11.5%,PM2.5年均浓度同比降低7.5%,优良天数151天。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2019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道路项目共计实施144项,建设里程100.445公里。打通3条连接市区的出入区口道路,已通车项目85项,通车里程51.769公里。安置房共网签28462套。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奋力发展,郑州高新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展望“十四五”,郑州高新区必将以奋楫争先的闯劲、披荆斩棘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为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夯实基础、累积动能。育新机、开新局,新的发展故事将上演在更加壮阔的时代舞台上。

编辑:陈浩

#催生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