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再谈项羽和刘邦:看一下领导的艺术

2020-12-02新闻10

这是第二次写项羽和刘邦了,第一次是12年前,在某浪博客上。12年弹指一挥间,有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以前的认知有了不同的见解。这两位秦末逐鹿中原的领导人的性格和风格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这也和他们的不同的成长背景有关。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后杀太守起兵反秦。史记其“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后遇始皇帝出巡,项羽说“

彼可取代之

”(敲黑板,注意这里,读者请自行后面和刘邦对比。)

在这看来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有大志向,力能扛鼎,骁勇善战。但贵族的傲娇和思维也圈住了他一生,注定了他的结局。不可否认,军事上他可以说用天才来形容,但在政治上,他是难以望刘邦项背。

他不是一个终身学习的选手。毕生的政治理想还是恢复周朝的分封制,只要是秦朝的所有东西他都是反对的。这和他不喜读书有关,更别说复盘了。后来巨鹿之战后他杀了他叔叔立的韩王然后把张良推进了刘邦的怀抱,韩信就不说了,再后来赶走了范增,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明明自己作的,临了还怨老天,说什么非战之罪。战场不止在疆场啊,朝堂也是啊!

相比较,街溜子刘邦,背景简单,混底层社会比较久,懂得察言观色,有胆识且醒目。也曾建国始皇帝出游,但和项羽的充满傲气的那句“彼可取代之”,刘邦感慨道“大丈夫当如此”,首先是肯定了始皇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这两句话你品,你细品!

刘邦对自己认知很清楚,我斗胆猜测他应该是把在底层混社会的笼络人心,收小弟的那套不断改善并活学活用在了发迹的过程了。对张良可谓言听计从,对韩信也是大胆且有节制启用。

我们看看太史公怎么写汉初三杰和刘邦同学相处的,首先我们看张良。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和别人说,别人都是木头。

说明有悟性。

再看看萧何---“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成,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萧何、曹参等都是文官,都顾惜性命,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满门抄斩之祸,都极力地推让刘季。

说明有胆识和担当。

再看韩信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有格局,懂得放权。

对比这二位,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当一个团队领导的艺术了吧---要有胆识有担当,有格局,会得人,会用人。

千万别沽名学韩信评价的霸王啊!

至于韩信怎么评价的,《史记.淮阴侯列传》 有记载,可以找来一读。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