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县扶创编织袋就业扶贫车间
綦江新盛气田村扶贫技能培训学员认真学习养老护理技能
重庆南川区采取包机形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
渝北区放牛坪食品加工厂就业扶贫车间生产场景
重庆市“就业扶贫行动日”暨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专项帮扶行动启动仪式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重庆人力社保系统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特点,积极承担脱贫攻坚重任,全力以赴往前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几年来,已在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保生活、人才人事扶贫促发展、对口扶贫增实效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70多万人就业支撑起数十万贫困家庭稳定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重庆人力社保系统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毅然担当起帮助贫困人员就业创业重任。
就业扶贫,让众多贫困家庭走出了贫困,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9年,彭水县走马乡金银村建卡贫困户家的赵昌芳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有找到工作。正当她为就业着急时,县就业局及时帮助她,通过公益性岗位,让她在乡政府从事扶贫工作,实现了就业,每月有稳定收入,全家从此实现了稳定脱贫。
一些有创业能力的贫困人员,也在人力社保部门的扶持下,通过创业,带动了更多贫困家庭脱贫。
“创业让我家脱贫致富,也带动了乡亲们脱贫。”黔江区金溪镇脱贫户陈淑香说,她通过区就业局提供的创业培训、担保贷款等帮扶措施,办起了家庭农场,年总产值达65万元。如今,除自己家脱贫摘帽并致富外,还常年吸纳200余名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在农场里就业,为更多的人打开通往脱贫致富的大门。
就业是支撑脱贫和稳定脱贫的最主要途径之一。重庆人力社保系统探索出扶贫车间吸纳、有组织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精准帮扶新路径,构建起就业扶贫新格局。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市人力社保系统通过开发就业信息系统,从就业、创业、培训3个方面,科学设置指标,依托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村(社区)扶贫信息员,全面摸清了全市16周岁以上贫困人员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做到了“情况清、数据明”。
同时,市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贫困人员就业创业政策,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就业。例如在促进就业方面,成功就业的贫困人员可领取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跨区域就业交通补助;在鼓励创业方面,正在创业的贫困人员可申请创业贷款,并享受政府贴息;在技能培训方面,贫困人员可免费参加培训并获得生活费补助。仅2020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向贫困劳动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企业发放系列就业奖补资金超过3亿元,向有创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5亿元。
有了需求和政策,精准开展就业服务,成为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在脱贫攻坚中做得最为扎实的一项工作。近几年来,全市已集中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企进村送万岗”等招聘活动,年均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服务超过10万人次;累计创建就业扶贫示范车间400余个,吸纳了大批贫困劳动力就业。
特别是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针对贫困劳动力“出不了家门、上不了车门、进不了厂门”的困境,市人力社保局创新实施“分组编队、行前提醒、准备物资、出发签到、途中衔接、抵达对接”六步工作法,“点对点”输送5万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提升贫困人员技能,也是就业扶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通过扩大扶贫培训项目,完善补贴标准,实现培训项目、补贴标准、参训人员、承训机构、培训渠道、技能评价6个全覆盖,并探索出“订单式组织、菜单式教学、工单式就业”的“三单式”培训新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实现以技能促就业、助脱贫。截至目前,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已累计组织贫困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超过20万人次。
就业扶贫有效地促进了贫困人员就业。据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市73.3万有就业意愿、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应转尽转”,每月都有了数千元以上的稳定劳务收入,为数十万个贫困家庭,奠定了稳定脱贫的基础。
织密“保障网” 为脱贫和稳定脱贫兜底
“两不愁三保障”,是在现行标准下脱贫的最基本要求。市人力社保局发挥职能作用,多方面为贫困家庭织起了一张“保障网”,为确保全市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如期脱贫摘帽、稳定脱贫,起到了兜底作用。
刘秀珍老人是潼南区群力镇的贫困人员,常年居住在贵州亲戚家。当家乡社保所的工作人员专程到贵州为她完善了社保领待手续时,她流下了感动的泪:“你们心里真的是装着我们这些贫困人员哟!”
“应保尽保,不漏一人”,这是全市人力社保人的使命职责,全市上下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心血,把这脱贫攻坚工作,做得细而又细,实而又实。
在织密“保障网”中,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工作人员,深入到贫困户中开展逐个排查,全面准确掌握了贫困人员社保参保缴费信息;同时,做细做实做深参保动员工作。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员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1万人,除去不属于参保范围的人员外,已实现应保尽保。
目前,市人力社保局已全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未标注脱贫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最低档次标准的70%代缴保费;将超龄人员中的贫困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直接享受待遇。截至目前,33万超龄贫困人员养老待遇实现应享尽享。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施失业保险倾斜政策,针对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贫困县,调高失业保险金和企业稳岗补贴标准。今年以来,这4个县共向贫困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超过1600万余元,为贫困失业人员增加了保障。
集聚人才到一线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人才,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和重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人才集聚方式,市人力社保局把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实用型人才集聚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把贫困户子女培养成技能型人才,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重庆五一技师学院毕业的唐承锐,是一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人力社保部门的帮扶下,他凭借优异成绩和高超技能,成为全国首批赴澳大利亚留学的技工院校学生。2018年学成归国后,入职长安汽车集团,靠着一技之长,使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脱贫摘帽。
唐承锐只是贫困人员培养成技能型人才中的一个。
扶贫先扶智,授鱼又授渔。把贫困家庭的子女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让他们用自己的技能实现就业和创业,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和稳定脱贫,是人才扶贫中重要一环。
全市通过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贫困区县就业创业扶贫培训全覆盖行动”等活动,帮助贫困子女进入技工学校学习。据统计,重庆市内50余所技工院校,累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已超过1.2万人。
把人才集聚到扶贫工作中,也是重庆人力社保系统人才扶贫中的重要内容。全市通过招募“三支一扶”人员等,把优秀青年人才,送到脱贫攻坚第一线上。
熊亮是2014年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被选派到黔江区新华乡从事扶贫工作,2年服务期满后,他毅然选择继续扎根基层。5年来,他与驻村工作组积极引入资金和项目,让曾经贫穷落后的中安村和石钟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在重庆,有成千上万像熊亮这样扎根基层,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优秀青年人才。
把专家的力量集聚到扶贫工作中,是重庆人力社保系统做得卓有成效的一项工作。市里组建了45个专家服务团,组织了近400名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在乡村规划建设、农旅融合发展、产业技术保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领域,为贫困地区提供有效服务。
为给贫困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市里还出台了边远贫困地区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倾斜、工资高定和从事扶贫工作专技人才职称倾斜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扎根贫困地区,为实现脱贫出一份力。
协调各方力量精准帮扶 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据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做好对口帮扶地区脱贫攻坚外,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做好精准帮扶工作,为稳定脱贫夯实基础。
在对口帮扶的开州区大进镇,市人力社保局先后落实各项帮扶资金400余万元,帮助大进镇金炉村茶叶加工厂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扩建饮水池,解决4个村组缺水问题,兴建了6条村路便道;帮助大进镇建起2个扶贫车间,举办村民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人员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实现了就业;帮助大进镇设立市级专家服务基地,为贫困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进行科研成果推广转化。
近几年来,各类人才汇聚于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向这里聚集,消费扶贫也让大山里的农副产品走出去……
市人力社保局积极推动消费扶贫,组织职工购买了近80万元大进镇扶贫产品,局职工食堂开设扶贫产品销售专柜;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农业银行APP人社网上扶贫商城,目前已有20余类品种上线;还举办了“党员扶贫公益行·特色农产品进机关”市人社局消费扶贫专场等活动,助力贫困区县农副产品销售。
众人拾柴火焰高。市人力社保局还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帮扶脱贫。如积极开展鲁渝劳务扶贫协作,3年转移贫困人口到山东就业超过2400人,山东帮扶我市解决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近9000人。同时,为我市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能力,开展鲁渝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超过9000人次。
把技工学校组织起来,共同帮扶脱贫,也是人力社保系统为贫困农民做的一件实事。市人力社保局选择了20所优质技工院校,与全市33个有贫困家庭的区县人力社保、扶贫部门对接,开展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助力贫困家庭通过就业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市人力社保局还与中国铁路成都局公司开展“铁路就业脱贫行动”,在渝东南地区每年招录25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毕业后定向为中国铁路成都局公司输入人才,签约就业;与顺丰、滴滴、美团等公司积极开展“数字经济促脱贫行动”,通过数字平台企业,吸纳了4000余名我市贫困人员就业,月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
汇聚各方力量,画好脱贫攻坚同心圆,助力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