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滴滴的新欢PK旧爱:D1对比e5强在哪里

2020-12-02新闻16

D1天生高贵。

作为滴滴与比亚迪联合,专门为出行市场打造的产品,D1一登场就备受关注。

滴滴D1

但曾几何时,比亚迪的e5也是出行市场的抢手货。现在滴滴平台旗下,还有大量的比亚迪e5。当然,e5出身就不行了,速锐油车改的电动,求得就是一个物美价廉。

但新欢凭什么就胜旧爱?一款为出行而生的车,和一款为私家车而生、兼做出行的车,差距很大吗?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或者伤害。我们来看看,对比比亚迪e5,滴滴D1到底有什么好的?

1

乘坐者为中心

乘坐空间是网约车的核心参数,也是划分网约车级别的重要依据。

按照滴滴官方的定义,滴滴D1是A级车的尺寸,B级车的轴距,C级车的后排空间,并具有MPV的上下车方便性。

那么,滴滴所言是虚是实?

我们可将滴滴D1与传统网约车进行一些对比。

滴滴D1定位在快车和专车级别之间,对应于家用轿车的紧凑级轿车和中级轿车之间。比亚迪e5是一款常见的快车级网约车,因此我们将通过滴滴D1与比亚迪e5的对比,同时辅以专车级网约车的空间数据进行参考。

通过车辆外形参数的对比,能够看到滴滴D1除车长略短外,在宽度、高度、轴距方面,滴滴D1均大于比亚迪e5。

通过车身侧面的对比,可看出轴长比优势带来的好处,在保证内部空间优势的前提下,较短的车身还能保证驾驶灵活性。

在空间方面,后排乘坐空间是网约车的重要参数,而后排乘坐空间可分为横向、纵向、竖向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上,滴滴D1相比比亚迪e5具有很大优势。

上部:滴滴D1

下部:比亚迪e5

横向空间方面,滴滴D1的后排坐垫宽度达到了137cm,肩部宽度达到142cm,而比亚迪e5的数据分别是130cm和136cm。

更宽大的后排座椅能提供3名成年人的乘坐空间,而比亚迪e5的后排在乘坐三名成年人时,需要有一名身材娇小的乘员才能保障乘坐舒适性。

车高和轴长比的优势,被转化为竖向和纵向空间优势。

滴滴D1后排竖向空间,即从坐垫至车顶的距离为92cm,而纵向空间从后排座椅靠背至前排座椅靠背的距离达到了100cm。

通过后排空间的对比,能够轻易发现,滴滴D1确实具有越级的空间,但能否达到C级车,比如奥迪A6L级别的空间呢?

在媒体公布的全新一代奥迪A6L空间测评中,A6L的后排最大腿部纵向空间为93cm,竖向空间为95cm,而横向空间为154cm。

数据自汽车之家

因此,在纵向和竖向空间方面,滴滴D1明显超越了网约车中快车级别的空间水平,达到了C级车的空间水平。

如以车长定义车型级别,滴滴D1是毫无争议的A级车,而以轴距定义车型级别时,滴滴D1又是标准的B级车身材,与雅阁凯美瑞等专车级网约车同级。

通过与滴滴D1与比亚迪e5的详细对比,以及与B级、C级轿车空间参数的对比,可以确定,滴滴所说的滴滴D1拥有A级车身材,B级车轴距,C级车空间所言不虚。

2

场景为设计出发点

滴滴D1的设计取向与传统汽车不同,是依据场景需求设计的汽车。

车身右侧的电滑门,就是场景定义汽车的最好例证,电滑门也是滴滴D1不同于传统网约车的重要特性。

电滑门除具备上下车便利性外,也会带来安全性的提升。

据滴滴官方统计,滴滴每年因开关门产生的纠纷是2万次,因此安全需求是滴滴D1采用电滑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开门方式上,滴滴D1共有三种开门方式,其中驾驶员侧两种,而乘客侧一种。

在司机侧,可以通过档杆边上的按钮,以“长按”方式开启,同时侧滑门支持语音控制功能,也可通过语音方式开启。

在乘客侧,可以通过B柱上的按钮开启。同时为了更好的安全性,滴滴D1还为侧滑门加入了超声波雷达避障功能,在检测到右后方有障碍物时,滴滴D1的电滑门将暂停开启。

在上下车便利性方面,滴滴D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将后排地板设计为全平状态,以便于后排乘坐3名乘员。

滴滴D1地板的离地高度

另外,滴滴D1的后排地板离地间距是35cm,而在比亚迪e5上,这一数据是40cm,并且在比亚迪e5上,还有10cm的门槛。

比亚迪e5的后排门槛

通过电滑门设计,滴滴D1在上下车便利性和安全性上超越了现有快车、专车级别的网约车。

除了电滑门,针对后排乘客设计的使用功能,也是滴滴D1针对共享出行特定场景而设计的。

滴滴D1专门设计了前排座椅背板,如同飞机座椅,将水杯架,纸巾盒,USB充电口等功能置于其中。

主副驾背板有着不同功能取向的设计,主驾驶侧为杯架、纸巾盒、USB口,而在副驾驶侧则为杯架、纸巾盒和挂钩。主副驾背板的不同,充分考虑到乘客的用车场景。

乘坐网约车的乘客,习惯将超市购物袋,餐厅打包袋等富含“汤汤水水”的小件物品放置在后排,传统网约车上一般放置在脚下或是座椅上。此时背板上的挂钩即可得到充分利用,将“汤汤水水”小件物品挂在挂钩之上,不会对座椅、地板等造成污染,影响下一位乘客的乘坐。

值得称道的是,副驾驶背板上的挂钩,可以翻折隐藏。这一功能适用于北方冬季,乘客穿着羽绒服、棉衣等服装时,不会被挂钩挂住衣角。

在前排,滴滴D1专为副驾驶乘客设计了具备冷暖功能的水杯架。

设置在空调出风口前部的隐藏式杯架,可让水杯充分享受到空调的冷热风。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滴滴D1上所有乘客用杯架,均采用无底设计,这种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奶茶、咖啡类饮料包装的使用需求。

乘客需求是滴滴D1以场景设计汽车时必须要满足的,而针对司机需求层面,滴滴D1同样有这不错的表现。

针对滴滴司机长时间驾驶汽车的实际情况,滴滴D1的驾驶座填充物采用了硬度更高的发泡物,并配有腰托功能,减缓驾驶疲劳。

另外,为了保障驾驶安全性,滴滴D1将滴滴车主APP移植到车机端,并采用了全语音交互方式。通过“你好,小滴”即可完成出车,接单等工作。

通过车内摄像头,滴滴司机也无需再进行刷脸认证,桔视系统将通过车内摄像头自动进行人脸识别认证。

针对疲劳驾驶等可能危害驾驶安全的场景,滴滴D1加入的AEB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ACC与车道辅助系统的加入,能减缓驾驶员在拥堵路况上的劳动强度。

在细节层面上,一些特定场景才会发生的问题,滴滴D1在设计中同样设计了特殊功能予以应对。

车窗起雾就是网约车司机经常面对的问题,网约车在行驶过程中,一般不开窗,而是开空调行驶。但电动网约车车型,受制于空调功率问题,在北方冬季连续行驶时,车窗难免起雾。

比亚迪e5车窗起雾

尤其是在北方冬季的雨雪天气中,车窗起雾问题,严重影响驾驶安全。在遇到起雾问题时,网约车司机不仅仅要面对前挡风起雾,还要面对侧窗起雾。

通过合理的使用空调,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前挡风起雾,但传统网约车大多数没有配备侧窗除雾功能,而在滴滴D1上配备这一功能。

在主副驾门板上,滴滴D1设置了空调出风口,用于侧窗除雾,以提升驾驶员视野,进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这种针对特殊场景的细节功能设计,在滴滴D1上还有很多,比如广受好评的“彩虹接驾灯”。

在夜间乘客等待网约车时,往往无法看清车牌号,通过与彩虹接驾灯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确定哪一台车才是自己叫的车,是一个只有网约车才会有所需求的特殊场景需求。

可以说,通过电动侧滑门,前排座椅背板,彩虹接驾灯,网约车司机专用驾驶座等有针对性的场景化功能设计,滴滴D1正在重塑网约车的形象。

这些场景出发的设计,在e5上,当然是一项都找不到的。

3

D1能比e5还便宜吗?

比亚迪e5在快车车型中,是性价比比较好的纯电车型。D1增加这么多设计和功能,怕是要贵很多吧。

不过,据说滴滴D1向多家车企抛出橄榄枝,只有比亚迪接下。比亚迪自产电池,又有多年的纯电动车制造经验,为降本提供了可能。

滴滴D1基于比亚迪纯电动e平台打造,硬件上采用3+3分体式结构。

在动力电池方面,滴滴D1采用容量为53.5kWh的刀片电池包,电池材料类型为磷酸铁锂,额定电压为396.5V,额定电池包容量为135Ah。在电池成本上,基于磷酸铁锂材料的刀片电池,比三元锂电池成本低。

在动力方面,滴滴D1采用100kW电动机,电机型号为TZ180XSA,该款电机装配在多款比亚迪e系列车型之上,在能耗和成本上具备优势。

依靠53.6kWh的三元锂电池和100kW电机的能耗优势,滴滴D1的工况续航里程达到418公里,在全国大多数城市满足一天一充的营运需求。

在硬件上,滴滴D1没有追求高大上,而是采用了更为通用化的比亚迪自产零部件。

以刹车系统为例,滴滴D1没有采用比亚迪王朝车系外采的博世IPB电子刹车系统,而是采用了比亚迪自产的电子刹车系统,结构上依旧采用传统的真空助力泵形式。

前机舱中的一些关键零部件,比如板式热交换器等,同样采用了比亚迪自产的通用零部件,而非外采部件。

除了产业链优势,在细节硬件功能设计上,滴滴D1为成本进行了一定的妥协。

比亚迪车系经常使用的智能型磷酸铁锂启动电瓶,在滴滴D1上节省的改为使用普通铅酸电瓶,成本上能够节省约1500元左右。

硬件上最大的节省是充电,滴滴D1取消了交流充电功能,只具备直流充电功能。取消交流充电功能,能够将OBC(车载充电机)完全砍掉,成本可以节省3000-4000元。

取消车载OBC后,比亚迪为滴滴D1设计了专用版DCDC控制器,在成本上进一步有所节省。

而在比亚迪e5上,虽然同样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但在前机舱中,五合一电控总成,具备40kW交流充电、放电等诸多功能,160kW电机对续航也产生较大影响,仅智能型磷酸铁锂启动电瓶的单体采购成本即达到2000元左右。

站在私家车主角度看,比亚迪e5多多益善的硬件配置是高性价比的表现,而对网约车而言,冗余无用的功能是不可接受的成本负担。

成本上,比亚迪E平台的成本优势,得以在滴滴D1上显现。

由于采用租赁模式,对网约车司机而言,滴滴D1的一个成本优势是无需为贬值买单,仅需每月缴纳租赁费用即可。相比比亚迪e5的初始采购价13万元,和三年后卖出价格3万元之间存在着10万元的贬值成本,对于网约车司机而言,贬值费用是极大的成本。

以年跑6万公里计算,仅贬值成本一项,传统网约车比亚迪e5,平均到每公里的贬值成本就达到0.55元。

4

滴滴D1终将重塑网约车形象

现有网约车体系中,有大量的车企库存积压车,低价卖给出行公司充当网约车。因此网约车在外观、乘坐感受等诸多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与滴滴D1进行对比的比亚迪e5,就是现有网约车的代表之一,在电动汽车推广初期,比亚迪e5与北汽EV160、EV200等车型一起,依靠新能源补贴优势成为网约车,但这些车型并非针对出行市场设计,在功能配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在乘坐体验上,空间狭小,载物空间少等问题及其明显。

滴滴D1的出现,是滴滴为网约车塑造的标杆性产品,在设计之初,就从各种网约车使用场景出发,功能设计更贴合共享出行需求。

而在成本方面,通过大批量生产,定制化设计等节省成本的技术方案,滴滴D1很好的控制住了成本。

尽管滴滴D1并不对外销售,但在滴滴车主APP上还是能查到该车的指导价,略超15万元的售价,与该车级别相同,介于快车和专车级别之间。

滴滴D1这款标杆性网约车产品,以突出的出行需求功能设计,辅以快车和专车之间的跨界者身份,终将重塑网约车形象。(完)

#21-30万#紧凑型车#比亚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