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如亮,是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公安局黄莲派出所所长,2018年6月19日,我到黄莲乡芭蕉溪村驻村扶贫,419天后的2019年8月13日,我结束了扶贫工作。我驻的芭蕉村112户5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从当初人均收入不到1800元,脱贫后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这是陈如亮驻村日记的最后一页。
与农户一起劳动
“脱产脱贫攻坚,既然已经参战,我就要当好党委政府的排头兵和敢死队,也要当好市县公安局的前沿哨兵和侦查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决战在即,临阵脱逃,就是一种背叛。”陈如亮驻村第一天写在驻村笔记本首页上的参战誓言。如今,翻看笔记本,回想脱贫攻坚战的日子,往事历历在目,永远储存在他的生命里。
回想刚进入芭蕉溪村,老百姓的脸上和眼里都对驻村工作队员心中疑虑。经过开村组会,化整为零,开家庭会,开三五户的连片群众会,让群众讲出心里话、提意见,让陈如亮们找到了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召开群众会
突破从找水源开始。
芭蕉溪村,乍一听村字,好像不缺水,其实是一年四季干旱。缺水一直困扰芭蕉溪村群众生活。
在找到离村里10多公里的水源后,扶贫工作队负责人负责资金和水管筹备。
陈如亮到另外一个村协调水资源。
不到一个月,一条发源于原始森林腹地,横跨两个村,全长8.9公里的地埋水,流到芭蕉村。
工作队在芭蕉溪村修了一个50立方的蓄水池和两个20立方的分水池,从此芭蕉溪群众家家户户用上清澈的山泉水,芭蕉溪村民脸上满是笑容。
水是生命之源,陈如亮驻的芭蕉溪村,有了水源后,群众开始进入新的生活。
为孤寡老人送粮油
接下来是芭蕉溪村5个孤寡老人与陈如亮的故事。
他们是兰祥权、兰祥福、何友开、何德昌、何德富老人。在黄莲这几年,陈如亮每月一个老人100元的生活帮助,两月或者一月去一次老人家看望,给他们打扫卫生,已经成为陈如亮几年来的生活习惯。
如今党的政策好了,老人们不缺一日三餐,但是看见别人家闹闹热热,而自己家门前冷清,心里特别难受。
因此,逢年过节,5个老人是陈如亮必须要去看的。粽子、月饼、汤圆、饺子、米皮、米粉、油盐酱醋等佐料,换季衣服的准备,这些年陈如亮学会了给老人添置选衣服。难怪兰祥福逢人便说:“虽然我和哥哥兰祥权都是五保户,这几年有派出所的民警,有陈所长的关心问候,我们心里面过得踏实,他们就像我的儿子。”
乍一听,有点假,不可相信,真正了解的人一定会相信他说的是心里话。前年兰祥福肺气肿生病严重,是陈如亮他们把他送去医院抢救,才活了过来。每次陈如亮去看他,他都会眼泪汪汪的拉住他的手,要是没有他的及时送医,他骨肉都打响了(当地土话,意思人去世了)。“在老人有生之年,我会继续坚持照顾他们,因为这份特殊的'父子情'已经走进我的生命。”陈如亮说道。
去年腊月二十六日,陈如亮像往年一样给老人们买年货送去他们家。在他准备离开时,突然,79岁的兰祥权大声喊:陈所长!你等哈!你拿钱叫我给你割的肉已经熏好腊肉了,你带回去过年不要忘了……他听到后赶紧离开,害怕老人家提腊肉出来追上来。
深入群众家中
再来说说安心菜园的事。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的一项民心工程,尤其是对黄莲这样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人居的地方,更是意义重大。
居住在芭蕉溪村高子弯的27户124个人,全是苗族同胞。
2018年正月十六,27户124人搬出大山,进城当居民。
初入县城,山里人很多不习惯。习惯了靠山吃山,搬到城里离开大山,没有了土地耕种,坐如针毯。
陈如亮老家就在马元岩移民社区附近,家有土地。在和家人们商量后,把土地免费给高子弯的苗族群众耕种。就这样,陈如亮家的20多亩土地分成小块,成了他们的菜园子。后来,其他村其他镇的搬迁户知道这个消息,也不断找到陈如亮,他通过家人和生产队的人支持,把土地让出一部分,帮助他们。如今,马元岩社区的不少移民搬迁户都在生产队有一块种葱、种蒜、种蔬菜的菜园子。老人们一天有了事做,不感到无聊寂寞。有一部分勤快人家,把吃不完的蔬菜摆到社区门口去卖,补贴家用。社区小菜摊,成为移民搬迁的一道靓丽风景。
陈如亮还联系当地老板、企业钛厂,为年轻一点的人联系工作找事做,先后联系解决89人务工。老人们早上起来上坡种地,年轻人附近务工,一家人各忙各的,不再抱怨无事做,他们已经逐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向孩子捐赠爱心物品
最后说说陈如亮的爱心超市。
黄莲爱心超市,是免费爱心超市。坐落在黄莲派出所的生活区,和户籍窗口连通,爱心超市是他创办的,汇集的是全国各地爱心团队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力量。
陈如亮是爱心超市店长,派出所民警辅警是店员。爱心超市不上锁,全天开门,全天候服务群众。里面的东西进出两本台账,进出有序,电脑登记。爱心超市有两块墙,一块积德行善墙,上面镌刻好心人、好心团队、好心企业的名字名称。一块感恩墙,不记载耻辱,只记录你曾经贫穷过,当你摆脱贫困、当学生长大成人,你一定要心怀感恩,反哺社会,献出爱心。近年来,黄莲爱心超市的新旧衣物、救灾物资、民政救助、助学救助资金,源源不断运进大山,送到需要人的手里。
家住芭蕉溪桐梓坪组的精准扶贫户学生陈洪,十二年苦读,今年被大学录取,成了芭蕉溪的第一名大学生,这对陈洪乃至芭蕉溪村来说是大喜事,可陈洪却没有因为被大学录取而快乐。原来陈洪父母常年多病,哥哥姐姐结婚各自成家。报名费、生活费成为陈洪上大学的拦路虎。听到消息后,陈如亮和驻村工作队赶到他家。陈如亮对陈洪说:“做好上学准备,报名费生活费,我们来帮助凑。”就这样,陈如亮通过朋友圈、公安内部群、桐梓幼教协会群、同学战友群、家人群等等,三天之内为他筹学费31645元,分三次送到陈洪家,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驻村扶贫的日子,留下太多回忆,有过艰辛,有过疑惑,也有过冷静思考,419天的驻村扶贫,最终交上完美答卷。而今,陈如亮又回到基层派出所的岗位上,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自己力量。(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