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被慈禧下令斩首在北京菜市口,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就此寿终正寝,仅仅持续了103天“百日维新”结束。“戊戌六君子”从容就义外,还有被捕幸存及成功出逃四君子,即康有为、梁启超、张荫桓、徐致靖,他们的表现和结局如何!
“戊戌六君子”先后被捕入狱和斩首,据老狱卒刘一鸣回忆谭嗣同等六人,在狱中的表现: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林旭则静若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担。林旭闻哭,尤笑不可抑。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甚。刘光第曾任职刑部,安慰康说:此乃提审,非就刑,毋哭。然而,最终结局是正如刘光第所骂曰:未提审,未定罪,即杀头耶?何昏聩乃尔。
谭嗣同在狱中所作诗,并非刘一鸣老狱卒抄录,因为刘不识字。现存的一首为当时任刑部主事的唐昭青在戊戌八月二十五日的日记中所记。诗曰“望门投宿邻张俭,忍死须臾待树根。吾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唐恒还形象地记录了八月十三日“六君子”被匆忙杀害的具体场面。他记述道:??谕旨已到,除张、徐两人另候谕旨,刘、杨、谭、林四章京及杨、康六人,均即行处斩。??约下午四时,日将西下,“六君子”被押至菜市口刑场,观者万人??六人遂从容就义。六君子享年,谭嗣同33岁,杨深秀49岁,康广仁31岁,刘光第39岁,林旭23岁,杨锐41岁,一群为变法事业献身的铁骨铮铮的汉子。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抓捕起来的维新派官员共为八人,其中张荫桓、徐致靖两人另候谕旨,分别改了判决,没有死。张荫桓因长期从事外交与洋务活动,得到列强的出面干预和挽救,保了下来,被“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但一年之后,慈禧先向列强宣战时,又下令在戍所将张荫桓处死。张荫桓变法时61岁,是这群人中年龄最大的,于1900年7月31日被杀,时年63岁。
徐致靖变法时54岁,任礼部侍郎属从二品,为朝廷大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张元济等人,全都是徐致靖向光绪帝推荐并主张破除资格录用的。当时,九门提督署到徐府抓人,徐致靖正好外出访友去了,没有抓着。徐致靖访友回来,听家人一说,他却不慌不忙的回到室内,认真地换上朝服,庄严肃穆地主动到刑部投案请死。后来在菜市口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的徐致靖,为何突然得以免死待遇?曾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谜。
当时,徐家“一门三翰林”统统被革职,其子徐仁铸在湖南学政任上赶到北京,上奏疏请求代父坐牢,未准,但学政之职是被革了。徐致靖为什么躲过了被杀的劫难呢?据说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徐伟侯,一个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和徐父是同一年的进士,父亲徐伟侯有恩于李鸿章,李鸿章则通过慈禧身边的红人荣禄,由荣禄向慈禧求情才放过徐致靖的。这一说法出自于徐致靖外孙许姬传著《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一书,方才解开徐致靖由“斩立决”改为“斩监候”之谜。徐致靖逃过劫难,最后以92岁高寿告终。
维新派的“罪魁祸首”康有为和梁启超,双双成功成为“漏网之鱼”,大家都清楚。两人都借助于外国势力,在洋人的保护下成功出逃,保住了性命。其中,还要指出的就是谭嗣同这条汉子,在得知消息,梁启超要其一块儿出逃,却坚决不走,谭嗣同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国人!悲壮,令人仰望。康有为变法时40岁,于民国十六年病逝于山东青岛,享年69岁。梁启超变法时25岁,于民国十八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6岁。(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