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时期,或许有着不少的官员和仕子,都期盼着慈禧太后能完全地退居二线,还政于光绪帝。因为他们大多都觉得,光绪帝有能力有魄力,可扶大清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百多年后的今日,我们再作回顾。
慈禧与光绪
倘若当年光绪真能成功夺权并废掉慈禧,是否就能改变清王朝统治下,已经江河日落的中华大地呢?小王子愚见,千疮百孔的晚清灭亡,是历史发展所注定的必然。况且慈禧的确有做出过还政于光绪的尝试,但结果证明光绪的理想,很大程度上还只属于纸上谈兵。
慈禧与光绪1
据《清实录》的相关记载,光绪曾经有过自主亲政将近10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89年—1898年。在这10年里,光绪也确曾努力将洋务运动进一步深化及推广,但是在朝野上的各种政治博弈,光绪却表现得十分无力。所以即便光绪真能如愿以偿,废掉慈禧掌握大权,朝野只会更加动荡。换言之年仅20出头的光绪掌权,清王朝将会坍塌得更快。
窥一叶而知秋!光绪把问题想得太理想化和过于简单了。
马关条约
光绪亲政的5年,执政结果却是甲午战败,当时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全军尽没,经营数十载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还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便是光绪执政下,强行主战的结果。
马关条约签订
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继而引发起的公车上书。
正正是公车上书,又再次让光绪重燃希望,决定开启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光绪,似乎不太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因为戊戌变法变的是天下之大法。说白了就是要将封建积弊进行大改革。但对于当时已经病入膏肓的晚清,猛喝一剂重药,无异于饮鸩止渴。
清朝时期
光绪改革动了谁的奶酪?
光绪实行的戊戌变法包含,军事国防改革、行政部门改革、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及政治改革等诸多方面。
清光绪
首先在国防军事改革上大幅度削减国防预算,裁减老弱残兵,全面建立新军进行替换。那么这些十数万被裁减的官兵将何去何从?难道就这么大安主义,不怕引起各地官兵的哗变吗?
清朝官员
其次在教育上的改革,革新延续千年的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不再以四书五经及八股文作为考核重点,而侧重于政治、经济、建筑、医学、等现代学科。那么这些三年又三年的数十万八股学子将何去何从?难道不会成为地方治安隐患吗?
科举考生
再者在行政部门上的改革,批量革除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冗余。那么这些没甚技能的下岗人员今后如何安生?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难道不会动摇行政根本吗?
清朝行政官员
而最为关键的是政治的上层结构的改革,这是触及清王朝既得利益核心圈的底线。因为维新变法中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由君主专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这在慈禧太后及皇族的眼中是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妥协的。所以慈禧又怎能不发动戊戌政变,收回光绪的一切权力并将其囚禁于瀛台。
慈禧与光绪2
但即便光绪被囚禁,慈禧之后在主政的基调上,仍旧都是延续光绪原有的方向继续在执行的。
结果还是我们所看到的,清朝灭亡。所以事实证明,光绪即便是在慈禧手中夺权成功,历史的潮流依旧是无法避免的,大清灭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