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川金阳东山社区:挪“穷窝”住新居 喜迎幸福生活

2020-12-01新闻13

来源:四川学习平台作者:白里呷

“想起过去住在那高山上的苦日子,如今,咱们真是过上了幸福生活了,搬到这儿后,住上了那么漂亮的楼房,街道宽敞干净,街边绿化美化好了,环境又好,社会风气也好,真安逸!”

“现在真好,我在外打工,老婆在社区做清洁工,娃娃在门口读书,生活充满阳光呢!”

走进四川金阳县马依足乡东山社区,街道旁几名刚回来探亲的打工的人相见,互相亲切地问候着,摆起了龙门阵,说起自己过去居住在高寒村寨时的贫困,又摆起了搬到社区居住后的巨大变化,说着、乐着、笑着……

四川金阳东山社区远景

说起挪“穷窝”、住新居的好日子,当地群众就有说不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说这美好幸福新生活,是共产党给贫困群众“送”来的好日子!

2020年5月,金阳全县14个乡镇38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99户6748人搬离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的高寒地区,入住东山社区,之后住房、出行、就医、就学、饮水等各方面条件极大改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也有明显的转变,文明意识、科学意识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觉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积极掌握科技知识,寻求致富门路,盼富思富、勤劳致富的愿望日益强烈,讲文明、讲科学、重教育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

如今,入住东山社区的贫困群众,开始迎接易地搬迁“搬”来的新生活,接触网络,连接外面的世界,开始走出了大山,见识广了,观念变了。在东山社区,他们的教育、健康有了保障,居住环境、生活条件有了质的改善,致富能力明显提高,思想观念实现了大转变。

告别“穷窝” 贫困户住上好房子

走进东山社区,大街两旁有花有草有树,再往街道两旁看,是一排排高大的楼房,蓝天、白云、民居成为山旮旯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川金阳东山社区漂亮的楼房一角

通过“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群众,在这里感受着易地搬迁“搬”来的新生活,吃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全面解决,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走在社区街道上,不时能遇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听到一声声温暖的话语。

“现在,住楼房喽,交通方便,子女上学也方便了,水、电都有了,卫生间用上了水冲式,厨房用上了家用电器,啥都好了!”“与过去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是共产党给了我们好日子过!”进了农户家中,彝族同胞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诉说着社区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2018年,金阳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依托未来县城东区的发展优势,将高峰、甲依、热柯觉等地处偏远、环境恶劣的部分乡镇贫困群众搬迁至县城东区马依足乡周边安置,建设马依足“千户彝寨”集中安置点即东山社区。

东山社区2018年10月启动建设,总投资4.37亿元,规划面积618亩,建设面积13.8万平方米,安置14个乡镇38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199户6748人,配套建设社区卫生院、学校(幼儿园、小学、九年一贯制、高完中各1所)、农贸市场、民俗活动场地、文化广场,发展经营性用房,全面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着力帮助搬迁安置点农牧民更新观念,让易地搬迁贫困农户稳定脱贫,安居之后能够乐业,既住上好房子,也过上好日子。

2020年4月,东山社区成立了党支部和居委会,共有党员142名,党支部下设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名、副书记(兼居委会副主任)1名,党支部委员5名、党小组8个、楼长39名、治安联防巡逻队和民兵应急连30人,配备公益性岗位500个。

东山社区立足于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架构,以打造智慧社区为依托,强化基本政策、产业支撑、就业创业“三大”保障,推行党建引领规范化、为民办事集中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文化生活特色化、综合治理多元化“五化”治理模式。

“我家是从高峰乡搬到这儿来的,原来的居住、生产、生活条件都很差,孩子上学、有病就医都很不方便,用电、饮水、出行都很困难,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了。”被安排在公益岗位上的社区管理人员陈拉体说。

贫困妇女转身成绣娘 居家灵活就业增收入

“大家刺绣的时候要认真,针缝要注意穿过围巾、袜子线路,线结、线头不能露在外面,确保彝绣产品质量。”

来到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立于大门处的“金阳县马依足乡东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牌特别惹眼,走进二楼的彝绣工作室,上百名绣娘三人一组、五人一团地围坐在一起刺绣,社区彝绣老师一边绣着绣品,一边为大家讲述彝绣技巧、方法,以及怎样保证绣品质量等事项。

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彝绣工作室

绣娘们一针一线娴熟地绣着绣品。“来,来,快点儿了,不赶紧的话,可能完不成了。”一位绣娘催着旁边的大姐认真点,抓紧时间赶工。她说,党和政府这样关心和支持彝族妇女,她们一定会好好学,把彝族刺绣学好、做好。

金阳县妇联干部阿力比果介绍,绣娘不管是绣袜子还是绣围巾,都严格按照技能要求进行。今年县里派出10个人到外面专门学习彝绣技能后,9个人担任了彝绣小组长指导大家,让大家在学习中提高针线技能,保证了彝绣产品的质量。绣娘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促进彝绣技能的推广,也解决了就业创收问题。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金阳县部分年轻妇女不能外出打工,有了这份工作,她们就能就近居家就业,增加收入。”金阳县妇联主席瓦其依史说。县妇联开展树新风助脱贫彝绣技能培训、移风易俗及树新风助脱贫宣讲、唱感恩歌曲、绣彝绣等活动,推进社区贫困群众移风易俗,增加家庭收入,迎接新生活。

“掌握了彝绣技能,大家可以在这里绣,也可以把绣品带到家里去绣,不影响平时干农活、送孩子上学,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绣娘吴吕木说。

东山社区彝绣的发展,辐射和带动了该县彝绣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该县共在德溪、派来、马依足、南瓦、土沟等20余个乡(镇)的50个贫困村,开展彝绣技能培训5600余人次,帮助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年轻人温馨的“家” 聚似一团火散若满天星

在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彝绣工作室旁边,就是社区的青年之家。

走进一看,房间右手边是青春图书角、青春扶贫超市、体育器材借用区,左手边是青年创业产品展示区,而屋子中间摆放着一些看书的桌椅,两名年轻女子正坐在桌椅上认真地看书阅读。

青年之家成为年轻人的好去处

青春图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供现场阅读和借阅的各类书籍;青春扶贫超市一角摆满了可兑换的洗发水、洗衣液、牙膏、牙刷、毛巾、面条、盐等生活物品;体育器材借用区也有很多可供借用的各类体育用品和体育器材。

“我们两个住的离这儿不远,有空了就到这儿来看书,这里真的有好多好书,可以看图书,也可以看些杂志,还可以看报纸,了解时政新闻。”看书的女生说,她们俩是今年大专毕业的待业学生,是马依足乡附近的村子搬入社区的,自社区建立了青年之家后,她们就经常到这儿来看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助力即将参加的各种就业考试。

“这个展示柜融合了图书角、青春扶贫超市和青年创业产品,通过提供物资兑换奖励移风易俗方面表现优异的青年和家庭,推动移风易俗,提升群众素质和技能。”金阳县团县委书记王清青正在整理着具有本地特色的青年创业产品。她说,青年之家以“青年不止步,永远跟党走”为宗旨,对青年进行形势、任务、党的方针政策、集体主义、文明礼貌、科学生产、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教育,满足当代青年对知识的渴求及生产生活中的需要,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把青年之家办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文化技术学习的课堂、信息交流的窗口、文体娱乐活动的场所。

后续帮扶有良方 精准帮扶托起社区幸福梦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走进东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正对面就是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的党政、劳务输出、农技、新农合等职能部门,在这里一起办公,实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而左边是电商物流服务站,展销台上摆满了各种农特产品。

“我们根据农民工自身优势推荐合适岗位,用心做好这个中间环节的服务,确保所有农民工在打工中都是微笑满满,拿到厚厚的人民币。”就业服务窗口的办事人员马日吉说,社区加大务工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深化与佛山顺德、德阳广汉等对口帮扶地区(单位)劳务协作力度,让社区农民工安心、稳定、长期就业。今年以来,已帮助社区1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务工就业。

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便民服务中心,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突出便民服务,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完善项目申办、代办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供销信息服务和劳务信息等综合性服务,让便民服务中心成为真正亲民、为民、便民的集中服务办公场所。

社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安置方式,立足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发展产业、劳务输出、壮大集体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政策性兜底等扶持措施,统筹抓好后续发展,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已将符合条件的2200个搬迁对象纳入低保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同时,足额兑现各类惠民惠农政策补助资金,增加群众转移性收入。

促进务工就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立东山社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货物运输、物管、劳务服务等业务,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搬迁户持续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大力实施“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计划,整合各种专项培训资金,通过举办扶贫培训专班,提升就业技能,确保搬迁群众家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积极动员妇女群众就近采摘花椒、参与刺绣,促进就近务工。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物流、青花椒、养殖场等项目,一方面促使贫困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另一方面项目投运盈利后分红给社区群众,让群众实现二次分红,并以项目为纽带带动群众稳定增收。通过流转社区周边土地,引进特色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群众农业收入。

开发公益性岗位。因地制宜开发道路维护、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无务工技能、未享受低保等国家政策补助的人员就业,着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540个。

发展服务业。建设超市、商铺等经营性用房,鼓励群众自主创业,通过餐饮、交通、旅游、服装等行业带动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移风易俗入人心 文明村风扑面来

来到东山社区,一路上,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不时遇见穿迷彩服的执勤人员,宽阔的街道两边都是绿化带,旁边高楼耸立,有序分布,街道上、楼房周围,不断能遇到认真清扫路面的保洁员。

每到一户农户家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说社区村民沐浴着脱贫攻坚富民惠民政策的春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扶下,如今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活改善,日子越过越滋润。

东山社区立足于管理,保障基层服务,确保管理社区有序、服务群众到位,统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村卫生室、幼教点、学校,同时通过新时代文明家庭培训、开展评选活动等方式,帮助群众移风易俗,全面改变陈规陋习,过上文明的幸福生活。

高高兴兴搬新家,开启幸福新生活

“在移风易俗中,我们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引导群众循序渐进化风成俗。”社区管理干部说。随着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精准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介绍,在脱贫攻坚移风易俗活动中,社区聚焦“看不见”扶贫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系列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大力整治高额婚嫁礼金、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引导群众循序渐进化风成俗,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枷锁”,坚决遏制群众因愚因病因毒因超生致贫返贫。

加强教育引导。突出“感恩、奋进”主题,充分利用农民夜校、火塘夜话、坝坝会、“村村响”等阵地,多层次、广覆盖、有针对性开展“谈经历、话感恩”系列活动、脱贫政策宣传教育,把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厚爱传递到每家每户,确保每户培养1名政策明白人,并通过示范带动,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

促进实践养成。在示范带动、巾帼行动等方面精准发力,发挥妇女“三支队伍”作用,大力开展文明习惯进家庭、科学家教进家庭、优良家风进家庭“三进家庭”活动,推进“十个好家庭”创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建四改五洗”常态化,推动良好卫生、健康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力推动群众从物质脱贫向精气神上的“翻身”转型。

抓实制度保障。因地制宜制定规定和制度,党员带头执行《金阳县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十不准》等规定,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村两委班子成员、红白理事会成员带头宣传执行移风易俗规定,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同时,健全激励机制,表扬先进、引导后进,让广大群众有获得感后,自觉常树新风,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通过‘十个好家庭’创建,开展移风易俗引导活动,现在,大家都比以前更讲卫生了,更讲文明了!”社区居民陈鲁吉说,通过移风易俗,社区群众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逐步改变,如今,都讲卫生了,讲文明话了,办文明事了,做文明人了。

#扶贫#就业#农民工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