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扶不起来阿斗,被人讥笑嘲骂了一千多年,没有想到,在五胡之乱时,竟然成了香饽饽,成了几个少数民族皇帝手中收买人心的金字招牌。
264年3月17日,皇帝曹奂临朝,令太常嘉奖赐封举国降魏的刘禅为安乐县公。
食邑万户,赐绢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称是。子孙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馀人。
安乐县公刘禅,享有食邑万户,同时赏赐一万匹未染色丝织品,配置100名杂役、侍女。其他日常生活物件,适当置配齐全。刘禅的子孙,分别安排为奉车都尉、驸(通“副”)马都尉、骑都尉官职。另外他的子孙、宗亲、以及原蜀国忠心耿耿的官员,封侯者,共有五十余人。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历史不会重演,但常常上演惊人相似的剧情!
《晋书》记载: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
《晋书》记载:赐山阳公刘康、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附马都尉。
即,265年12月,也就是刘禅投降曹魏刚好两年之后,继任晋王的司马炎,“从汉魏之制”,仿照曹丕,逼迫曹奂写禅位诏书。
西晋代魏的禅让大典,在洛阳举行。司马炎“蹈舜禹之迹”,封魏帝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居曹操故居——邺城鄴宫。魏曹姓诸王,一律降封为县侯。
风水轮流转!刘禅也奉召,参加了禅让大典。
此次,司马炎赐山阳公刘康(汉献帝刘协孙子)、及安乐公刘禅的子孙中一人为附马都尉(附马都尉,即副马都尉,负责皇帝出行时的随行车驾)。
安乐公与山阳公、陈留王逊位后,都是食邑万户。但皇帝也分正统与偏霸!
汉献帝刘协与魏元帝曹奂,禅让后,除了食邑万户之外,其他方面,刘禅都不能与之相比。
刘协与曹奂两人,在自己的封地之内,衣食住行、祭祀律法,仍沿用皇帝规格,对皇帝“上书不称臣”,称“宾”。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公泰始七年薨於洛阳。
《三国志·引<蜀记>》记载:谥曰思公,子恂嗣。
《晋春秋》记载:禅谥惠公
即,271年,当了8年安乐公的刘禅,在洛阳去世,终年65岁。西晋追谥刘禅为“思”公。另有记载说:追谥刘禅为“惠”公。
《山西通志》:新兴王刘恂,后主子,景耀二年封,后入晋,袭后主安乐公爵。
刘恂,刘禅第六子,于259年封为新兴王。264年正月,随父亲刘禅一起仓促搬至洛阳。271年,继承了安乐县公爵位。
《华阳国志》记载:世子早没,次子按孙盛《蜀世谱》,当名瑶,宜嗣。而思公立所爱者。同上引当名询。立亟谏之,不纳。
即,安乐思公刘禅的世子早已不在,按家谱上年龄大小顺序,应该是他的次子刘瑶,继任安乐县公合适。可是刘询能说会道,会逗刘禅开心。刘禅很喜欢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让刘恂继任安乐公。曾任蜀国尚书的文立,心情急切而屡次劝谏,刘禅都不听,就是不改变自己的主意。
《三国志·二主妃子传》:咸熙元年正月,钟会作乱於成都,璿为乱兵所害。
即,264年正月,因钟会在成都叛乱,238年被立为太子的刘璿,没有到洛阳,在乱兵之中被害。
《三国志·引孙盛蜀世谱》:璿弟,瑶、琮、瓒、谌、恂、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
太子刘璿的六个弟弟,除了北地王刘谌,因悲愤不已,在刘禅投降当日自杀之外,其他五人,都随父亲举家迁至洛阳。
★刘禅的四子、西河王刘琮,与262年(即刘禅投降前一年)病亡。
《华阳国志》记载:及爱子立,骄暴,二州人士皆欲表废。立止之曰:“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当以先公,故得尔也。”
等到刘禅宠爱的孩子刘恂,承袭安乐县公爵位后,行为傲慢专横、胡作非为,梁州、益州的百姓、士族都纷纷表示,想要上表给司马炎,废黜他刘恂的爵位。在蜀地德高望重的文立,当初救极力反对刘恂继任安乐公。如今没有办法,为了平息事态,又出面为刘恂说好话,劝阻要上表的人,说:我保证今后,只让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族内为所欲为,绝不让他损害祸乡里百姓。看在他父亲刘禅的份上,还希望你们多多担待包函。
★刘禅投降的当月下旬,曹奂下诏,将益州一分为二,设立梁州与益州。
《华阳国志》记载:后安乐公淫乱无道,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为书谏责,称:“当思立言。”凡立章奏,集为十篇;诗、赋、论、颂,亦数十篇。
后来,刘恂欺凌百姓、鱼肉乡里虽有所收敛,可是他生活糜烂,声色犬马的事又来了。当时的益州主簿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三人,不断写信进谏指责他伤风败俗的行为。刘恂也认识自己的错误,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勒令他深刻反思,写下检讨保证书。
刘恂也还有一些文采,在多方的警告之下,他立下保证书,先后写下的文章、奏疏,一共有10篇,另外还写有诗、赋、论、颂等文体的反思认知,也有几十篇。
《三国志·引孙盛蜀世谱》: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
即,正是永嘉大乱(约311年)之时,刘禅子孙灭绝。
至此,从264年到311年,存在48年的刘氏家族安乐县国,在战火中结束!
《 华阳国志·巴郡 》记载:在《汉中志》第六页“上庸县郡治”行眉上。谓上文云“属县五”,而此下更有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又因吴本原注有“《晋书》郡有上庸、无安乐”十一字,故判云“误衍一县”。指安乐县也。
即,上庸在《汉中志》第六页“上庸县郡治”的横行眉页上(不是正文)注释有文字,说上庸郡下“属县五”,此处正文写有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但吴本原注说:《晋书》中记载上庸郡,含有上庸县、没有安乐县。故可以此判定“多误衍出了一县”。误衍出来的就是安乐县。
★误衍,指古籍文献,在刊抄誊录过程中,有关人员依据自己的认知、想法,提笔增加的字句。
《华阳国志·后主志》,封安乐县公。而上庸郡有安乐县,咸熙元年为公国,封刘主。然上庸郡属县五,有六县,当是不数公国。《晋志》无此县,而幽州燕国有安乐国,相传云,蜀主刘禅封此,未能定为孰是。
即。后主刘禅被封安乐县公,而上庸郡有安乐县。264年,安乐县被封为刘禅的安乐公国。然而上庸郡实际下属为五个县,却记载有六个县,应该没有计算安乐公国在内。《晋志》也没有记载上庸郡有安乐县,而幽州燕国有一个安乐国,相传是昔日蜀主刘禅封国在此,不能肯定是真是假。
《晋书·地理》:及桓温平蜀之后,以巴汉流人立晋昌郡,领长乐、安晋、延寿、安乐、宣汉、宁都、新兴、吉阳、东关、永安十县。
即,东晋桓温平定蜀之后,为了稳定巴西、汉中因战乱出现的大量流民,设立了晋昌郡,下辖十个县。
新设立的晋昌郡,管辖的十个县里面有安乐县。但隔了80多年,不知道是此前曹奂为刘禅设立的,还是后建立的。
《三国志·明帝纪》:景初二年,六月,省渔阳郡之狐奴县,复置安乐县。
渔阳郡安乐县最早是238年六月,曹睿在位时,在地方行政区渔阳郡的狐奴县划分出来,增设的安乐县。
《晋书·地理》:幽州统都国七,县三十四...广阳潞安乐国相。蜀主刘禅封此县公。泉州侯相。雍奴狐奴
即,幽州有七个封国,三十四个县...广阳河流经安乐国地界。昔日蜀主刘禅,就封为此县安乐公,安乐县国侯相,为泉州人。广阳河也流经雍奴、狐奴两县。
此处,《晋书》中明确记载,刘禅的安乐县国在幽州渔阳郡。
《十六国春秋》记载:刘玄汉昭烈帝之曽孙,甘陵王永之孙也,永以咸熙元年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玄,刘备的曾孙,甘陵王刘永的孙子。264年正月,甘陵王刘永随哥哥刘禅一起举家东迁到洛阳,被拜奉车都尉,降封为乡侯。
★刘永,刘备次子。先被封为鲁王,后改封为甘陵王。因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渐渐被刘禅冷落疏远。后东迁洛阳,以宗亲身份,被曹奂封为乡侯。
《三国志·引孙盛蜀世谱》: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唯永孙玄奔蜀,李雄伪署安乐公以嗣禅后。永和三年讨李势,盛参戎行,见玄于成都也。
即,当时正是永嘉大乱之时,刘禅子孙灭绝。唯独刘永的孙子——刘玄,于永嘉五年(即311年)只身一人逃亡到蜀地。
自称成都王、不久在成都称帝、建立成汉的李雄伪政权,安排孙玄继任了刘禅的安乐公爵位。还有人说347年,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大军讨伐成汉李势,看见了刘玄在成都。
综合相关资料看,刘禅的安乐公国,就是在渔阳郡安乐县。
(1)司马昭把安乐公国设置在幽州,不让刘禅在蜀地,是调虎离山,以绝后患,杜绝有人在蜀地借刘禅之名闹事;
(2)西晋早期,蜀地没有安乐县。
(3)东晋桓温平定蜀地的安乐县,应该是李雄为了赢得蜀地人好感,让单枪匹马逃亡到蜀地刘玄,继承安乐公设立的。东晋灭蜀后,因安乐公是伪政权封的,自然不承认而只字不提。
(4)文立劝刘禅不要让刘恂继承安乐公,是因他们都在洛阳;后来文立劝慰对刘恂不满的人,要么就在洛阳劝,要么跑到幽州。
(5)至于益州主簿何攀、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三人,是写信进谏,希望刘恂改过自新。
(6)“二州人士皆欲表废”中的“二州”,就不是梁州、益州,而是幽州与蓟州。
(7)如果安乐县国在上庸郡,离成都比较近,不会只有刘玄一个逃到蜀地,毕竟刘备后代还算比较多,只有路途遥远才会难以逃到蜀地。
不看不知道,看了让人目瞪口呆。五胡之中,刘禅竟然被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吹捧纪念的对象与旗帜。
除了氐族领袖李雄在“蜀国”(史称“后蜀”或“成汉”)敬重安乐公刘禅之外,还有一个匈奴铁弗部的刘渊。
刘渊,是第一个统一大草原的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也是十六国时期汉赵开国皇帝。
《庾子山集》前赵録曰: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冐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渊僭即汉王位,追尊刘禅为孝懐皇帝。
即,前200年,刚刚当了一年多皇帝的刘邦,在白登被冒顿单于30万大军围困了七天七夜之后,以宗室女代替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冐顿单于为妻。宗室公主和亲,生的孩子的子孙,接受汉族文化后,就以“刘”为姓氏。
在西晋司马王爷自家人打得筋疲力尽的八王之乱之际刘渊起兵,自称汉赵皇帝。为了收拢人心,刘渊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对刘禅像模像样顶礼膜拜。
刘禅,被人骂了一千多年,可是他在五胡之乱时,被两个最早的少数民族政权祭奠,也算是一大历史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