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飞天,玉兔登月
为实现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伟大梦想
我们的努力从未停止
2004年
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命名为“嫦娥工程”
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完成绕月飞行并对其探测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物质元素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自主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获得世界上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
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拓展任务实现飞赴日地L2点开展探测
与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
2013年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3年12月4日
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表面
实现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
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完成互拍
并将图像传回地面
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实现月面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国家航天局供图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拍下首张月背近距离影像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是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嫦”风破浪正当时,“五”动九州揽月回
2020年11月24日
嫦娥五号发射成功
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
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
更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
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路透社认为
这是20世纪70年代后
全球首次取回月球表面样品的尝试
凸显了中国的太空抱负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报道
嫦娥五号无人探测器
将尝试从月球正面风暴洋地区
采集约2公斤的月球样品
这是以前从未被探索过的区域
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模拟图
如果嫦娥五号任务取得成功
新采集的样品将填补对月球形成过程理解的一大空白
美国太空飞行网站专家斯蒂芬·克拉克直言
“对任何国家来说,
成功完成嫦娥五号这样的任务都是了不起的壮举。”
航天科技人员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庆祝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然而
为了这一刻
跨越了三千六百多个日夜
十多万人为之努力和付出
这其中
有一生为探月、逐梦不停歇的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从少年到白头
他拿着0.5克月壤发奋研究
推动中国的深空探测越走越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清华大学向青少年讲授科普知识。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有堪称发射场血脉的
通信系统
为高效完成航天发射通信保障任务
保证通信畅通100%
各岗位人员严密配合,紧盯设备状态
在银线电波中追寻梦想的价值
于击键声中找到坚守的意义
有进场最早,离场最晚的
发射平台和地面支持系统
为了保障密集的发射任务
缩短任务间隔时间
他们见缝插针
文昌最热的时候
有的队员干到中暑,简单治疗后继续工作
航天科技人员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庆祝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还有执行火箭发射及入轨段海上测控任务
远在太平洋的两艘远望号船
波峰浪谷间
他们不断调整航线
巨大的测控天线对准火箭升起的方位
测量仪器紧紧盯着海平面方位点
只为了迎接嫦娥五号飞天的那一瞬间
多少曲折,多少奋斗
千年足迹,千年梦想
“地球可能不会去‘流浪’,但人类一定会走向深空。”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到“飞天壁画”上的婀娜身影
再到如今的探月工程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追梦之旅永不停歇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 ”
嫦娥五号任务是“收官之作”
也是“奠基之始”
它将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与深空探测
积累重要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索宇宙
我们一直在路上!
资料来源:新华社、解放军报、解放军报客户端、参考消息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