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矛盾重生的北魏走向分裂,北齐占据洛阳,弱势的北周“逆风翻盘”

2020-11-30新闻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汉化成普遍趋势

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混乱的时期,甚至不能说是其中之一,因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间段中,中国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军政变化和民族变化。

特别是该时段,由起初草原地带游牧民族势力的向南入侵,所导致的大规模民族仇杀,再到中期阶段游牧民族势力,相继在中原地带沿着黄河流域,建立起一个个独立的政权,并不断采取汉化政策,提高封建化程度。

因此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在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之初,由于其原有的游牧社会风格气息非常浓厚,因此在面对陌生的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之时,自然就会出现水火不容的局面。

可是当他们真正在北方黄河流域地区站稳了脚跟,并且成立了政权之后,脱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他们,一时间难以适应。

对此,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不得不选择依靠当时尚未南迁,并且在地方上拥有强大势力和稳固根基的封建士族地主们,这也就是游牧民族在主动和被动当中,所做出的的汉化选择。

而在走向汉化,不断摆脱原有的游牧社会风俗的这条路上,北魏可以说是走的最为彻底和最为成功的,也正因如此,在完成北方地区统一之后的北魏,在冯太后和孝文帝的带领下走上了坚决的汉化道路。

北魏政权虽汉化最为彻底,但仍旧不稳定

北魏政权自从实现汉化政策之后,从都城的迁移、政治体制、社会习俗、服装语言等方面,都在向汉人文明看看齐,尽管在实行汉化政策初期,面对着巨大的阻碍,但是在中央统治者的决心下,一切阻碍都被荡平。

而北魏在成功实行汉化政策之后,其对于北方地区的统治,也就越来越得心应手,因此北魏是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方少有的繁荣政权。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汉化政策的确为北魏带来了繁荣的局面和稳定的政治体制,但这种稳定的局面也只是短时间的。

孝文帝去世之后,北魏政权便开始走向了混乱,特别是在当时北魏王朝北部边疆地区,还有柔然人给予军事压力,这令北魏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北方六镇起义对于北魏的统治是一次巨大的考验,由此催生了尔朱荣这一大军事集团,"河阴之变"后,北魏皇帝以及官僚集团成为了尔朱荣的掌上玩偶。

不久之后,北魏便开始走向了分裂,这种分裂局面的出现,就是某个军事强权集团,对王朝政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并在某个时间段完全打破了王朝政治体制的平衡,最终走向了分裂。

尔朱集团和当时同样崛起的高欢集团,开始了军事交锋,不可一世的尔朱集团被打败,其军事集团也走向了分裂。《周书》载:"侯莫陈悦本实庸材,但为之备,图之亦不难。且今费也头,控弦之骑乃不下一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以突胜兵之士三千余人,并恃其僻远,常怀异望。"

随后北魏政权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其政治中心洛阳已经被新的军政霸主高欢占据,同时北方的六镇以及河北地区的地方势力,都成为了高欢的附庸,一时间高欢几乎成为北方地区新一代统治者。

不过北魏皇帝孝武帝投奔当时隶属于贺拔岳集团的宇文泰占据了关中地区,由此形成了东西两大军阀的对峙。

北魏分裂后,北周逐步发展壮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民族交融,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这段历史是一次,汇集中原农耕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带的大动乱,在这段历史当中,因战乱而失去生命的民众难以计数。

但是我们依然要看到在这段历史过后,隋唐帝国时期的大一统局面应运而生,两大混有农耕和游牧民族血统的帝国拔地而起。

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是北魏政权走向分裂之后的直接产物,东西两大政权的对抗,再加上南朝梁、陈的对峙,使得当时的中国形成了三大政权割据的局面。

东魏北齐实力最强,这毫无疑问,但是最强的后果就是,为其带来了政权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

而西魏北周则在首任领导者宇文泰的率领下,积极开拓进取,坐拥关中地区,将占据蜀中地区,切断吐谷浑进入关中的门户,再推行种族文化颇为浓厚的"关中本位政策",由此实现了内部与外部的双重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东魏北齐之前所占据的洛阳优势,逐渐一点点被宇文泰蚕食,特别是其内部矛盾始终无法消除,而且高欢及其继任者又不注重解决。久而久之,北齐的灭亡在所难免,北方注定将易主于北周宇文氏。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