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实验中学的发展历程 莱芜2113市实验中学是一所倍受人们瞩目的学校。5261迄今已两易4102其名了,1971年12月20日筹建时叫“1653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1976年7月26日改称“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1987年9月1日更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1968年7月,山东省嘉祥县两个小学教师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建议》后,我县寨里公社部分教师积极响应,率先回到本大队当“拿工分的教师”。莱芜县革委以此为典型,在全县进行了宣传发动,至年底,全县所有公办小学和普通中学分别下放到了大队和公社来办。这样,全县所有公办小学教师都回到了本大队。在这种形势下,曾经的莱芜县第一实验小学(即莱芜市实验小学)改为莱芜县矿山公社红星小学,由莱芜县矿山公社红星大队(即西关大队)来办,学生与教师都是西关人。这样县机关及驻城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上小学成了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县机关及厂矿企业单位的人们强烈要求县革委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在当时成了县城人们议论的一大热点问题。1971年12月20日,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向地革委(泰安)生产指挥部打报告,要求建立莱城职工子弟小学。报告指出:“我县县城机关、工矿、企业职工子弟就学问题,原安排在矿山。
李庄镇的大事记 (1913年—2005年)1913年惠民县公立第二高等小学在李庄村建立。1924年改为县立第二高级小学,简称“二高”,又称萃英公学,1948年2月改为李庄完全小学。1928年早期共产党员路雨亭,时任中共绥远特别区地方组织代理书记,受中共山东省委的派遣来德州、惠民一带组织暴动,因无落脚点,来李庄高小任教,寻机开展党的工作。11月份,身份暴露,遭追捕,被迫离开。1938年5月,侵华日寇在申家桥北建据点,修碉堡。据此祸害四乡群众。1941年桥北中学在前王村建立,设小学、初中、师范班,由首任校长,开明人士张益堂多方筹资,谋划而建,1950年3月,改为前王完全小学。1943年正月初八,日本鬼子去北郭村扫荡。把挨家挨户抢来的衣物、粮食、大车等堆积到场园里,放火焚烧,一片火海,连老百姓的耕牛也迁到火海里烧死,并打伤群众多人。1944年农历2月14日上午,一百余名日伪军由归仁村南过黄河西来,(此时黄河无水),八路军独立营(济阳县大队)一部,武器装备很差,甚至无手榴弹,与日军遭遇,由于我方侦察失误,敌人装备精良。当时敌人已占领了有利地势(闫家村北面的交通沟和黄河大堤),组成密集火网,我军几次发起攻击,英勇奋战,未能奏效,经过两小时激战,近六十名。
历史上姓赵的名人和事迹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