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朝龙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的从医生涯中,他始终以创新临床诊疗方法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找方法、解难题。
他在这个理性而艰苦的历程中,留下了永恒的足迹。
在学术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他坚持自己的三个原则:
1.不重复别人的研究;
2.不照搬外国人的研究;
3.注重系列研究。
他发表过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过《肝脏移植》《华医学纲目》等多种专著。
无论是文章和著述,他都强调思路独到,内容新颖,解决临床上的实用问题。
因为,他不是为自己著书立说,而是为医学、为病人、甚至是为全人类。他志在创新,重在致用。
他要找到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留给人类。
他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比较集中,始终紧紧围绕临床难点和重点,例如:新的术式、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术后复发病症的防治等等。
(1)在肝脏外科方面的贡献:
1)率先应用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栓塞化疗或单纯栓塞方法,为防止肝癌术后复发找到了有效措施。
2)在大肝癌和广泛性肝切除的手术前后处理中,李朝龙提出如下措施:
① 术前按结肠切除准备肠道,从而大大降低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生。②术中不阻断肝门或不完全阻断肝门,以减轻肝脏的缺血性损伤。③术后高流量、长时间吸氧以增加肝脏供氧和增强白细胞的功能,以预防术后感染。④术后严格控制钠盐的输入,以防止门脉高压症的发生。上述简单而又经济的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广泛性肝切除的并发症。在李朝龙切除肝脏的病例中,很少发生相关并发症。
3)在肝脏边缘区域的肝癌,他创用隔离带(防火带式)酒精注射法,是防止肝癌转移的一种新方法。
4)他发明了新的腹腔镜下肝动脉插管术和门静脉插管术,为腹腔镜治疗中晚期肝癌提供了新途径。
5)率先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前肝血管的预处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6)在断肝的长期研究中,最终李朝龙以普通(钢质)吸引器代替其他器械,使断肝快速、准确,几乎无出血、胆瘘并发症,他将这一技术传授到许多医院,深受好评。
(2)在胆道外科方面的贡献:
1)李朝龙教授于1987年率先开展胰胆返流和胰酶性胆管炎的研究,发现12指肠乳头旁憩室和胰胆管汇合异常是其主要病因。而且,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常常易被忽视。李朝龙提出了胆汁与胰液分流方法:胆汁改道和12指肠憩室化是治疗胰胆返流的最佳选择。他指出,胆总管囊肿应尽可能切除,不宜行囊肿空肠吻合,否则,会加速囊肿癌变。
2)李朝龙教授发明了后径路解剖肝门法,方便快速分离、显露门静脉和胆总管,有助于胆管癌的快速探查和确定手术方式。同时,为寻找肝门部失去解剖关系的胆总管提供了快捷方法。
3)在医源性胆道狭窄的修复性手术方面,李朝龙教授率先打破“放置支架防止术后胆管狭窄形成”的传统观念,他认为支架在此时有害无益,过度支撑造成局部缺血,恰恰是再狭窄的原因,应立足于首选胆肠吻合的重建方法,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沿用的“胆道粗大支架防狭窄”的错误理论和做法。
(3)在胰腺外科方面的贡献:
1996年,李朝龙教授在世界上首创“扩大区域胰切除加自体小肠移植治疗胰腺癌”术式,比美国医生早半年完成了这一崭新的根治胰腺癌的最高级别的术式,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癌症根治性手术,显示了中国医生在外科方面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4)在脾脏外科方面的贡献:
李朝龙教授率先开展了巨脾切除术前1小时栓塞脾动脉,达到脾脏自体血回输、脾脏体质缩小而方便脾脏切除,降低手术风险、缩短切口、减少胰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5)在器官移植方面的贡献:
李朝龙教授开展了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系列研究,处于当时的世界领先地位;并率先在亚洲成功实施首例五器官联合移植。该术式弥补了肝、胰、12指肠联合移植易发生的致命性瘘的短处;移植的胃窦部可用来造瘘而不易发生瘘;移植的部分空肠由于血运充足、方便与空肠行侧侧吻合,而从根本上降低了12指肠瘘的风险。此例手术的成功,使我国器官移植获得了新的突破,为中国和亚洲争得了荣誉。
(6)在肿瘤外科方面的贡献:
在腹部巨大肿瘤和多病灶、多器官广泛性切除时,李朝龙教授提出了“保全半肝、1米小肠和一个肾的腹部大清扫概念”,既保留了生命必需器官,又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降低了并发症和复发率,促进了肿瘤外科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李朝龙教授不断完成的大量疑难肿瘤的再切除,包括许多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内外医师无法完成的特大手术,受到广泛的高度赞扬,为中国医生争了光。
(7)在中西医结合方面:
李朝龙教授数四十多年坚持中西医结合,最终创立了融中西医于一体的崭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华医学。华医学创用的“清、补、运”治则,解决了中医中药配方难题,提出了中草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华医学致力于不断提高大众的医学素养,让百姓做自己的医生,学会以天然食物作为调理人体健康状态的主要物质,减少对医院的依赖,逐步引导“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化,颠覆医学理论,革新医学教育,改变医学研究,创新医疗方法,从根本上改观医学现状,走出医学困境,让自然医学更好地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