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景散尽、夏花凋零,就连那金黄的麦浪也随着中秋月儿圆了又缺。大雁纷飞,晚秋已尽,初冬已至。在这收获的季节,国考也承载着考生们的期盼姗姗而来。此刻相信各位考生正在翘首以待此次考试的解读。中公教育正在快马加鞭,为考生奉上新鲜出炉的公考解析。
一、主题选取:紧跟潮流,把握时代脉搏
2021国考申论副省级主题聚焦改革发展,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波澜壮阔的改革在我国推进40多年,已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国考申论市地级主题聚焦社会治理,强调用科技慧治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创新运用城市数据大脑,将人工智能转化为防控疫情新型战斗力。
整体看来,2021年国考申论副省与市的试卷主题一个从大处着眼,关注改革发展;另一个从小处入手,关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虽然考察主题不同,但二者都十分符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具备极强的时效性。二、给定资料:立足“小角度”,尽显“大格局”
2021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题从小谷村的变化、某市的区域合一改革、地方志编纂工作、《江城日报》发表报道等话题进行展开,最后回归到改革之上,强调改革要具备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2021年国考申论市地级试题关注“村寨银行”、“为乡村种戏”“清河社区的治理”、“人行横道存在的问题”等小话题,通过一个个小话题,最终聚焦到“社会治理”上,以小见大。
国考申论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案例材料为主,描述具体事件,让考生于细节处发现问题,于平和语言中提炼观点及看法,这对阅读理解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材料阅读不难,理解却不容易,难在“角度小”,难在“接地气”,故事好读,答案难写。考生在案例型材料阅读中,切忌只关注材料的“故事性”,必须要结合材料整体背景,多角度地提炼有效信息点。三、题目设置:题量略有变化,大作文回归
首先,申发论述回归。2021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题要求结合两句话进行写作,彰显了现代的哲思;2021年国考申论市地级要求结合一句古语进行写作,体现了传统文化风采。
其次,具体题量发生变化。2021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考察6道题目,由5道大题组成,其中1道大题由2小问组成,共计6道题。此种考察方式在2016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中有出现,但以往试题仅为5道。本次考察6道题目,也是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五大题型均有考察。2021年国考申论副省级试题第一题考察综合分析,要求分析小谷村无形的东西;第二题考察归纳概括,要求概括某市区域合一的背景、措施和成效,问数为3问;第三题为一题两问,考察解释概念与工作思路;第四题为贯彻执行,要求写作一篇短评;第五题为申发论述。2021年国考申论市地级试题第一题考察归纳概括,要求概括变化;第二题考察综合分析,要求对“种戏”进行解释;第三题考察贯彻执行,写作一份发言提纲;第四题为提出对策,要求解决人行道存在的问题;第五题为申发论述。
由此可见,申论的出题方式总体比较稳定,如果在平时学习听课中,跟随老师充分练习历年试题,对这种出题方式应该不会陌生。
摒弃侥幸之念,必须百炼成钢;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公考承载着莘莘学子的青春梦想,承载着青年对美好前程的执着追求。我们谈论公考,并不仅仅是感慨,也是铭记那段充实的青春岁月、致敬那份纯粹的奋斗劲头。人生处处是考场,有小考,也有大考;面对人生考试,有时春风得意,有时也可能铩羽而归。但不管怎样,你挥洒的每一滴汗水,你释放的每一份激情,都不会辜负你。短暂休息之后,整理行囊再出发,我们面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