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北宋为何在边境作战长期失败?与宋太宗有极大关系

2020-11-29新闻7

说起北宋,很多人对他们的评价不低,认为北宋是整个我国封建王朝中对百姓最好的一个朝代,一代大家陈寅恪曾这样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另一部分人则是用“积贫积弱”来形容北宋。小佛却喜欢用一个中性词来形容北宋:

文盛武衰

北宋文风之盛是历代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北宋朝占了6个,而这六个人还大多数生活在仁宗朝时期。欧阳修提倡古文革新运动,让文风从五代的浮夸、流行的“太学体”(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以让人读不懂为傲)逐渐恢复到朴实的境界。宋朝是词作的巅峰时刻,我们能够从《全宋词》中找到许许多多北宋著名文人的身影,比如:柳永、苏轼、周邦彦、张先、晏殊……同时,宋代也出书法大家,仁宗朝臣苏舜钦(苏子美),不仅诗文好,字也好,欧阳修望尘莫及,

“使我终老学 , 得一己

足矜

,而君兼众美,磊落犹自轻……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

自然,宋徽宗的字与画也是历代中的佳品。

然而,文化的繁荣,遮掩不了军事上的短板。

北宋王朝的建立起于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坐上皇帝之后一边集中中原把兵力消灭其他十国,一方面在北方边境用劲旅防守,不让辽人进入。然而,赵匡胤的继承者,其弟赵光义在979年和986年两次出征辽国失败之后,他对辽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愿意去招惹,只想凭借边境的一些地理优势限制辽人南下。

对外使不上劲,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防范各地百姓起义上,而这不仅让内乱发生更加频繁,也让军队的战斗力衰弱下去:

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为惧。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寥寥数语,北宋的军政为之发生了巨大转折:内患才是政权不稳定的最大原因,武装力量侧重使用在镇压各地百姓起义上。开封作为整个政权的心脏所在,为了保开封的安全,北宋皇帝将大量的军队囤在开封附近,当然各个州府也是有重兵,而北方和西北边境就被刻意忽略。

这种忽略边境的政策,被辽国和后来的西夏利用,常常对北宋进行军事侵略,袭扰整个边境,百姓不得安宁。军队的重心不在边境,只能是屡战屡败。宋仁宗在位时期曾派出韩琦、范仲淹去抵御西夏人,双方勉强打了一个平手。最终签订了一个所谓的合约,每年用钱、物去讨好西夏人,加重百姓赋税,也没有重视边境的军队建设,反而让西夏凭借北宋朝廷给的钱、物做大做强。辽国趁着西夏活动,对北宋进行讹诈,两国原本签订的合约被修改,北宋要给辽国更多的钱、物。

对外苟安的失败主义从宋太宗一直延续到宋钦宗(金国兵临城下,他还想着用钱化解危机),边境作战如何能胜利?

送给辽国和西夏的钱、物,宋徽宗为了自己纵容手下祸乱百姓,百姓终于在沉重的赋税下不断起义,金国自完颜阿骨打之后越来越强大,不断南下侵占北宋国土,内忧加外患,北宋终究还是避免不了灭亡。

参考资料:《宋史》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