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推动协同发展进入一体化新阶段
(图为保定市中关村创新中心。保定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前不久结束的保定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以推动“七个一体化”的明确要求,为保定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航定向,这也标志着保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十四五”时期,保定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北京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创新“发动机”常态化对接,发挥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政策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支撑,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开发、保定链接;雄安创新、保定先行”新格局,让创新之风涌动,使创新发展成为“十四五”保定最闪亮的名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保定而言,最为紧迫地就是要对接承接北京产业链,实现产业联动,这是保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关键之举。“十四五”时期,保定将重点在“生命健康、氢燃料电池汽车、电力智造、数据服务”四个产业上发力。
保定全域位于白洋淀上游,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十四五”时期,保定将重点从九河治理入手,通过河道治理、生态补水、沿岸水源置换、美丽乡村建设、华北“大漏斗”和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工作,努力绘就“九河流觞、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
承载更多北京非首都功能,公共服务一体化是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时期,保定将大力承接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通过托管、合作、联营等形式,推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建设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保定。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范例,把交通一体化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与北京和雄安新区交通路网对接,着眼骨干交通支撑、城乡联系畅通、毛细血管融通,形成铁路、城际、高速、快速路、城乡道路等互联互通、融合衔接的一体化网络。
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四五”时期,保定在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中,将按照“两城三微五宜”要求,加快城市更新和微改造,集中建设一批标志性路段、标志性街区、标志性建筑,打造城市CBD,用绣花功夫为城市“美颜”。将统筹推进县城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力促镇改市、乡改镇、村改居,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风貌规划,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京津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好去处。
协同发展的要义是开放。开放度低是长期以来制约保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资源条件、文化底蕴等看,保定优势突出,但先天禀赋是一方面,后天营商环境更为重要。“十四五”时期,保定将打好优化环境“组合拳”,持续每月开展送政策上门行动、每半年查处曝光一批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每年推进一批惠企改革措施,加快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了不让政策制定后挂在墙上、装在柜中,保定市正在制定惠企政策兑现倒逼机制,坚持“谁制定、谁兑现、谁抓落实”原则,确保政策真正落到企业上、落到发展中。
保定因“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是北京的“南大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是直接受益者,在构建社会治理一体化新格局,必须率先作为,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十四五”时期,保定将对标北京,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将坚持依法治市,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蓝图已经绘就,步履必定铿锵。保定,正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未来、决胜未来。
(来源|新华网 姚琳 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