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第一古刹 ——访洛阳白马寺

2020-11-29新闻9

中国第一古刹

——访洛阳白马寺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人说,到洛阳,必须到白马寺,否则,算白来。

拜完老子拜佛教?风马牛不相及?抑或精神错位?

走进位于洛阳东郊12公里处的洛阳白马寺,坦率地说,平静的心情突然更加平静。

这座创建于东汉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佛教入东土,教化我先民;官府建寺院,百姓筹资金。由于政府亲自组织修庙,所以它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

古树参天,奇形怪状;四季绿色,处处泛辉。如织的游人,不少是佛教信徒,他们会选择初一、十五、中秋等特殊日子,前来拜佛许愿。有时候,民间、团体往往也会有佛教活动。

入目的中国式风格建筑、印度式风格建筑、泰国式风格建筑、缅店甸风格建筑,风情万种,风姿绰约,各领风骚。

如果要问,世界上千差万别、却又融合相生的教派是什么?

图片源自网络

答案肯定是唯一的:道教与佛教。

道佛两教,一个是中土文化,一个从西方泊来;一个求当下,一个图来生;一个“想得开”,一个“放得下”,但两者在中国哲学、宗教发展史上,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兴衰经历。

老子和他的信徒庄子们,信奉自然,讲究无为,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所以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个方法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这一点,就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它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槃”,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没有尽头,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槃,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图片源自网络

那么怎样实现涅槃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

走在白马寺,微风一吹,佛性顿感,随意踱步,用心领会着尊尊塑像隐含的寓意。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不管是老子、庄子,还是陈抟、张陵,他们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图片源自网络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就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槃,也就是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图片源自网络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老子发端,庄子光大,陈抟、张陵承载,东汉形成,南北朝盛行,距今近2000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求成仙,求长生。比如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黄帝等。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天马行空,让东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同台“演出”,以至于使很多民众把两个宗教混淆一体。虽然两个宗教都是本着引导人们向善的,但我们不应该就此把“宗教自由”变成“自由宗教”。

图片源自网络

道佛融合,道教摄取了佛教的名相术语,大量地吸收了佛教的方法和范畴,然而这些范畴却是根据道教自身的需要进行改造的。隋唐的道教学者一方面发挥道教的兼容特性,深入纳佛;另一面他们的道教主体意识也很强,他们要因循其本,再博采他说。他们的主旨是,借佛教的名相术语阐扬老庄的思想,进而使老庄思想根据宗教发展的实际需要得以提升,达到安身立命的目的。

而佛教呢,也摄取道教的思维方式。魏晋时期,佛教曾以格义的方式大量地袭取了道家的概念、范畴,带有鲜明的玄学思想色彩,在“出世”中“在世”。

这样想着,不知不觉、懵懵懂懂地走出了白马寺。

图片源自网络

#宗教信仰#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