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学以成人”:儒家的价值追求与人格理想

2020-07-22新闻18

引言:作为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学以成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的人,认为这个主题很好地传达了中国儒学关于人性的智慧;也有人认为这主题有争议性,需要我们加以反思。无论他们对此作出何种看法,我都觉得“学以成人”是站在儒家的角度,且是具有较强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自古中国就强调为学,学礼、学“六艺”、学做人,学做君子,学做圣贤;而“成人”更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因此,“学以成人”意在说明通过学习圣贤来塑造道德人格,成为社会上有用之人,这个人应该“大人”。而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成人的价值取向与主要表现

“成人”是先秦儒家君子人格学说,是德智兼备和仁义道德相统一的理想人格,是“正己”的价值取向。在儒家看来,“成人”主要表现:

一方面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是指对自身道德水准的修养,即成德之人。孔子在回答子路何为君子时,要做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首先是要用庄敬严肃来修养自己,然后才能“博施于众”。而“成人”则是“正己”的目的,意为“成德之人”,实现君子人格。《论语·宪问》记载:“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意可以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提出了理想和现实两种不同的“成人”标准。战国时期荀子则以“德操”为“成人”的标准:“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荀子将遵守礼仪的“道德操守”视为“成人”;另一方面是成全他人之美,孔子提出君子(道德水准高的人)的要求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具有完善的人格即为君子所为,而不完善的人格则为小人所为。所谓“君子”和“小人”是相对于道德意义上言,将道德生活的人分为两类,有道德品格的人的称为“君子,没有道德品质或者无德之人称为小人,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君子是道德风尚的代表,自身的品德可以用来教化百姓;而小人则是好利之徒,是被利益所驱使,如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然后,孟子直接把“成人”视为最高人格意义上的“大人”之人,他将“成人”划分为四个档次,如: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危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在孟子看来,从“事人君者”到“安社稷者”,再到“天民者(贤者)”,最后到“大人”,他们的人格在逐级的上升。原因何在?“事人君者”用“悦色”来事奉君主,其目的是为讨君子欢心。此等人,相对“大人”而言,即为“小人”。而“安社稷者”、“天民”却是安定国家、广播仁德的贤臣、能者,孟子是赞同此等人的政治目标。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大人”,也只有孔子才配享此称号。孔子之所以能够被世人称为“圣人”,是因为他能够“正己而物正”,如孔子提出“正己”、“正身”、“正心”等内在道德修养的实践途径,由内向外以达“正己而物正”的目的。“义”是儒家衡量“成人”的价值尺度

自先秦以降,“义利之辨”是一直是儒家讨论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提倡重义轻利,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主张“见利思义”,先取义然后取利,强调用义来约束人的行为。孟子则进一步认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其厌。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强调如果一个人轻公义、重私利,就很容易导致人欲贪婪。对于义与利的矛盾冲突,孟子直接取义而否定义,这就使得义与利对立起来了。相对孟子的义利观,儒家第三位代表人物,荀子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义与利者,人所两有也”即在道德价值观上,荀子将二者统一起来,而不是仁义与功利相互排斥。西汉儒学的集大成者,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认为义利要以义为主,以利为辅,提出“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的观点。董仲舒之所强调“义”,正是由于他提倡“春秋大一统思想”,也正是在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崇“义”,但他并非否定合理的“利”,因为利民之事反过来说就是“义”之举;到宋代,程颢、程颐将儒家“义利观”推向极致,提倡“贵义贱利”,完全抹杀了利的存在。尽管这观点到南宋得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支持和推广,成为此时的主流思想,但还是受到了永嘉学派代表叶适、陈亮等事功主义的反对,认为没有“利”的“义”即为空谈,毫无价值可言,所以他们将“义”与“利”相结合,提出“义利并重”的观点。结语

总之,“成人”作为儒家道德哲学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成就自己,即成己;另一个方面成就他们,即成人。换言之,成人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即个体与群里的互动,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是在社会交往中完成。交往离不开“利”,但在儒家“成人”的价值系统中,他们不是将利益摆放在首位,而是“仁义”,也即重义轻利。故而“君子喻于义”之说。

(作者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钟纯)

#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