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学史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有何区别?各年代是怎样的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发展

2020-07-22知识1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哪三个十年?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社团?请详细回答.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以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汪敬熙、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大批白话新诗人,以白话新诗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内容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散文方面的成就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还有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出现了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所有这些创作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有关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的论文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内容提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着述。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着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的介绍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中国的现代通俗小说从晚清即开始萌发,并且逐渐开始走向成熟。即使是在遭遇了“五四”这个大冲击后,通俗小说的创作群体依然人才辈出,如“在地狱边缘写尽人间纯情”的毕倚红、民国武侠小说奠基人的向恺然、现代讽刺幽默大师程瞻庐,以及30年代出现的几位通俗大家—张恨水、王度庐、秦瘦鸥,及至40年代的张爱玲、徐訏、无名氏,他们三人的小说超越了雅俗的界限,将通俗小说的层次又大大地提升了。此后,现代通俗小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才告一段落。这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清晰的通俗文学的发展线路。文学史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有何区别?各年代是怎样的 先秦:顾名思义,就是在秦朝之前的年代古代:鸦片战争以前近代: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现代:新中国成立前当代: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谁能帮忙介绍一下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史? 要改变目前文学翻译作品评奖中存在的问题,评委们要从翻译课的课堂里走出来,要进入中外文学、中外文化交流的大平台,要从中外文学、文化的交流、交往、传播、接受、影响的层面上去审视文学翻译家的作品。二○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是一个值得中国文学翻译界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的晚上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在深圳颁发,有两位译者翻译的译作荣获优秀文学翻译奖,即田德望据意大利文翻译的《神曲》(但丁著)和黄燎宇据德文翻译的《雷曼先生》(斯文·雷根纳著)。诚然,此前两届鲁迅文学奖评奖也已经颁发过文学翻译奖,不过那两届文学翻译奖被称作“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虽也与其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一起颁奖,但多了“彩虹”两字,多少有点属于“另类”之意。事实上,此奖也确实是因为当时的鲁迅文学奖没有设立文学翻译奖的奖项,才由著名作家韩素音资助,设立了“彩虹奖”。这样,其奖金数额当然也不可能与正式的鲁迅文学奖在同一档次。但这一次却是正式纳入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意义大不相同。我对这一届鲁迅文学奖把翻译家的翻译作品与我国其他作家的创作作品(中短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等)一起正式纳入评奖范围,让文学。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是咋么样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鲁迅写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然后发布之后大家觉得这种写法通俗易懂,就有很多人开始写白话小说了。在此之前流行的是半文言半白话体系的小说相比其它通俗小说门类,中国的推理小说为何发展这么差? 通俗小说这么多门类,像科幻,奇幻,言情,武侠,悬疑,历史这些在国内发展都不错,至少有一些有影响的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通俗小说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内容安排上有什么样的审美特点? 近现代以来,因为小说这一文体的地位骤然拔高,有着鲁迅等人的大力推崇,在内部出现了一次剧烈的分化。鲁迅、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走了主题先行的道路,希望以小说这种传播广泛的文体来进行思想启蒙;而一些承继着传统小说要旨的作家继续沿着传统的技巧创作,就是近现代的通俗小说。因为近现代以来,各路学者普遍认同鲁迅等人的小说对于社会启蒙的作用,对于他们批判通俗小说的言论也比较认同,所以通俗小说的地位一直比较低下。即使出现了很多大家,但在上个世纪中下旬之后才被人们所关注,他们的作品也才被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近现代以来,通俗小说在受众上一直是碾压鲁迅等人所谓的正统文坛的,这也是历史事实。小说文体分化,其实是一种进步风向,鲁迅等人的新思潮是进步,通俗小说中同样也比之前的同类作品有着进一步的发展。在人物塑造上,更倾向于环境与人物的互相带动古典通俗小说有一个极端,要么是以人物群像来表现一个生动的社会面貌,比如《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要么是以人物为主,讲述和其有关的一系列故事,而背景就显得非常模糊,比如《七侠五义》等等。也就是说,近现代之前的通俗小说其实是把人物和环境割裂开来的,着重表现其中一方。但是,近。

#小说#张恨水#读书#鲁迅#鲁迅的作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