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南朝宋开国君主 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皆为卓越之人,为何其谥号都含有“武”字?

2020-07-22知识5

南北朝时各朝的开国君主和亡国君主是谁 宋朝宋武帝刘裕 宋顺帝刘凖(zhǔn齐朝齐高帝 萧道成 齐和帝 宝融梁朝梁武帝 萧衍 梁敬帝方智陈朝陈武帝。陈霸先 陈后主 名陈叔宝北朝北魏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举兵复国,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来高欢所控制的东魏 宇文泰所控制的西魏北周与北齐对峙 北齐继承东魏版图,于550年由齐文宣帝建国北周继承西魏版图,于556年由周孝闵帝立国,但朝政由堂兄宇文护掌握578年周武帝去世后,由太子宇文贇继立,即周宣帝被杨坚打败还是建议你去上看看,简单明了南朝宋的开国皇帝 南朝宋。不是南宋。小兄弟,你要搞清楚呀!魏晋南北朝,也就是三国之后,西晋又灭亡,东晋南迁后又过了百来年,被刘裕篡掉,建立的宋。是宋齐梁陈南朝中的第一个。南宋那是北宋灭亡后南迁建立的。中间还隔着好大一个隋唐五代十国北宋等等只能说这位同学历史基本知识还极度缺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开国皇帝有哪些 南北朝·宋国(420年—2113—479年),刘裕5261(汉族)南北朝·齐国4102(479年—502年)1653,萧道成(汉族)南北朝·梁国(502年—557年),萧衍(汉族)南北朝·陈国(557年—589年),陈霸先(汉族)南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珪(鲜卑族)南北朝·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鲜卑族)南北朝·北齐(550年—559年),高洋(汉族)南北朝·西魏(535年—556年),元宝炬(鲜卑族)南北朝·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鲜卑族)麻烦采纳,谢谢。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皆为卓越之人,为何其谥号都含有“武”字? 魏晋南北朝,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这时候谥含“武”的君主有:魏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晋孝武帝司马曜、后赵武帝石虎、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南朝齐武帝萧赜、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魏宣武帝元恪、北魏孝武帝元修、北朝齐武成帝高湛、北朝周武帝宇文邕。谥号含“武”一般都是指他们有的开疆拓土,有的励精图治发奋进取,有的更是一个朝代的奠基人,总的来说就是参加过战争的,或指挥过战争的,并在其位上的时候赢得过战争的,且在战争中得到了相应的战果,这样的君主才能在其死后的谥号中配享”武“字。细数历史中含”武“字的也就二十四位,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百六十余年,就出了十五位这样的君王,足见当时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到何等不堪的程度。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是谁? 刘裕,小名寄奴南朝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是( ) C刘裕南朝宋武帝刘裕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南朝宋。东晋十六国时期结束,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希望对你有帮助南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南朝哪一国的开国皇帝?宋(420年—479年)开国皇帝:高祖物皇帝刘裕亡国之君:顺皇帝刘准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而立,建立刘宋。公元479年,萧道成逼迫刘准下诏禅位。齐(479年—502年)开国皇帝:高皇帝萧道成亡国之君:和皇帝萧宝融公元479年,宋顺帝禅位于萧道成。公元502年,萧衍逼迫刘准下诏禅位。梁(502年—557年)开国皇帝:高祖武皇帝萧衍亡国之君:敬皇帝萧方智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南梁建立。公元549年,陈霸先逼迫萧方智禅位,南梁遂亡。陈(557年—589年)开国皇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亡国之君:后主陈叔宝公元557年,陈霸先废萧方智,即位称帝,建立陈朝。公元589年,陈叔宝被隋军俘虏,南陈灭亡。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是谁 刘宋政权(420-479年)刘宋是东晋北府兵将领刘裕于420年建立的,并改元永初,是为宋武帝.刘裕建宋后不到三年病死,其子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年号元嘉.元嘉三十年间,宋文帝励精图治,出现了\"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宋书·孔恭传》)的兴盛局面,被后人誉为\"元嘉之治。魏晋南北朝开国君主皆为卓越之人,为何其谥号都含有“武”字? 魏晋南北朝,各国开国君主谥号为:魏:实际开国君主武帝曹操;晋:武帝司马炎;宋:武帝刘裕;南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定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东魏、北齐:实际执政者及实际开国君主神武帝高欢;西魏、北周:实际执政者及实际开国君主文帝宇文泰。(其余十六国、及地方割据政权君主不计)。这里面,只有齐高帝萧道成、北周文帝宇文泰,没有加“武”字谥号,其余诸人,皆加“武”字谥号。为何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国君主多谥号为“武”,这要从谥号法说起。《逸周书·谥法解》有载: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号曰谥。前代君主去世后,后继君主及大臣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盖棺论定,这就是谥号最初的意义所在。而在最初的谥法中,“文”、“武”是最高的评价。直到汉高帝刘邦登基,为显示自己受天命而开辟新朝,功最高,所以上尊号高皇帝。谥法原本没有“高”字,自刘邦始,“高”字在谥号中更优于“文、武”二字。隋唐之后历代开国君主,多用“高皇帝”为谥号。而高在谥。

#萧道成#刘裕#历史#君主#魏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