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前,年轻的长沙妹子赵中福从农校毕业后,分配到了衡阳常宁市,在这片土地上,她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还在退休后继续发挥所长,让常宁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她也被人称为“水果奶奶”。
观看完整视频
57年寻甜记
赵中福说,种果树就像培养小孩,从育苗开始,管理、打顶、疏果、到最后的丰收,“要结出最甜的果,就要付出最多的努力”,跟果树打交道的57年,她一直在为水果“寻甜”,为百姓“寻甜”。
赵中福有一位果农“干儿子”李成生,种了30亩火龙果,因为常宁秋冬日照不足,他在赵中福的建议买下补光灯。为了7万块启动资金,赵中福带着李成生到处“找赞助”,最终在冬季来临前,让李家挂上了补光灯,这些光源,照亮的不仅是果子,更是李成生一家的未来。
12年前,李成生为了不让孩子们成为留守儿童,从广东返乡搞起农业,因为听说种葡萄赚钱,他在机缘巧合下找上了赵中福。上世纪80年代起,赵中福就开始在常宁引进葡萄种植,至今,常宁已有超20个乡镇种植葡萄,面积超万亩,她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专家”。而为了李成生的葡萄园,赵中福曾在老伴去世下葬当天,就赶来李成生的果园指导。
说起这件事,李成生感动又愧疚,“当时确实不知道她是这样的情况”,但接到电话后,赵中福却毫不犹豫:“我老伴也很支持我搞果树事业,他比我还能吃苦”,得到赵中福指导的果园很快度过危机,而李成生则是在两年后,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了当时的状况,尽管他知道赵老师为人正直不爱“结干亲”,但仍然坚持叫上了“干妈”,李成生的爱人感慨:“这个妈,比亲妈还亲。”
甜蜜事业价更高
为了让技术跟上农民的需求,76岁的赵中福依然保持着学习的劲头,“只有加强学习,技术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更好服务‘三农’”,她还想把过往的笔记转化为电子版,让习惯了智能手机的后辈们看到,正是这样的劲头,让跟她打过交道的果农都心悦诚服,果农邓志余已经靠种葡萄致富,今年他家的“阳光玫瑰”得到了赵老师的肯定,“她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我们才开始大量的搞。搞农业领路人这个是关键的。”
赵中福1963年从长沙农校果蔬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常宁工作,先在市农业局,后来上任人大副主任,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退休前,长沙的兄妹为她在长沙买了房子,想要她回老家安享晚年。然而看到农民们一双双渴求致富的眼睛,想到自己的技术还有不少没传授完,她谢绝了兄妹的好意,决定留在常宁。她说:“人虽然退休了,但为农民服务的热情不能退。”
自2004年退休以来,赵中福每年下乡200多天,常宁的水果种植开发良种和反季节水果4万余亩,培育出冰糖橙、桂夏橙、熟梨、冬枣等20多个优良品种,赵中福带着全市180多个村5万多农民靠种水果致富,成为了人人称道的“水果奶奶”。
而这位“水果奶奶”,却是一个尝不了甜的人,因为“三高”,赵中福需要和甜甜的果子“保持距离”,只有到丰收的时候,她才在盛情之下品尝到甜的滋味,她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以为然:“别人需要我才叫我去,他们老远叫我‘赵老师来了’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看到他们丰收了,这是心里美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家庭和社会中,老人做的贡献并不比年轻人逊色,在脱贫攻坚的赛道上,一群百折不挠的脱贫老人拼搏奋斗,成为脱贫路上示范标杆,成为致富路上的领路人。帮女郎脱贫攻坚年度专题《青山人未老》,展现脱贫老人和退休老干部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感人事迹。
记者|梁月静、沈俞廷、郝晓浩、杨俊锌
编辑|Lia
编审|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