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王天晓报道:美好如期而至,梦想如愿以偿。
11月20日,沁水正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消息传回,当地民众无不欢欣鼓舞、激动振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交上脱贫攻坚合格答卷的沁水人,又用心血和汗水为自己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路豪歌、奋斗不止,21万沁水人民在追梦文明城市的征程中不断奏响华美乐章。
步履铿锵的足音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对一个城市经济、生态、社会等文明成果的全方位检阅。能够捧回这个沉甸甸的荣誉,沁水究竟凭什么?
“我们沁水90%以上国土面积富含优质煤炭、煤层气资源,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更是富强县域的标杆。”沁水县副县长丁坚强说,近年来,沁水全力聚焦高质量转型发展,打造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县域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2019年全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中,沁水名列45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榜首。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65%,总面积全省第一;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十。”掰着手指,晋城市生态环境局沁水分局局长李柒兵如数家珍,“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魅力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今年,又摘得“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两项重量级荣誉。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精准开展污染防治,捧着“金山银山”的沁水人不断刷新“绿水青山”的最美底色。
“我们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集中力量每年办好10件民生实事。全省首开从幼儿到高中15年义务教育先河,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连续八年进入全省前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县先后涌现出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先进296个,道德模范、好人158人。”沁水县县长任彩虹说,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这就是沁水勇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硬核底气。
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沁水便迈开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坚实步伐。2008年入列山西省文明和谐县城,2014年起蝉联山西省文明城市称号。该县县委书记原光辉说:“沁水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我们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对标更高标准,以此为抓手,带动补齐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全民素质迈上更高水平,把沁水建设得更加美好!”
胸怀炽热梦想,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接力赛在沁水鸣枪起跑。
万千汇聚的力量
“这份是这个月各单位测评考核的星级评定,这份是整改通知,而这份则是‘红黑榜’通报文件。”手握3份沁水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的文件,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沁军向记者详细介绍。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沁水县制定出台《三年行动方案》、建立起“一线指挥”“部门协作”“全民动员”三大机制13项工作制度。每月一考核、一整改、一通报,首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形成了具有沁水特色的闭环运行长效管理机制。
县城开展网格化管理,单位、社区联点共建,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乡村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公开公正“评”星、动态调整“管”星、正向激励“奖”星,全面营造乡村文明新风。有力的措施、浓厚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全县各级、各单位的积极性,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出来,一幅全民参与、人人奉献、争创文明的生动图景在全县上下铺展开来。
寒风瑟瑟的新建东街路口,56岁的环卫工人侯粉丽和队友们正不停地巡逻清扫。放眼望去,绿植密集的路上竟难觅些许落叶。“这是咱的职责,大家都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咱更得百倍用心。”带着“像扫家一般扫街”的热情,侯粉丽管辖的这条路段被评为“省级保洁示范街道”,而与她一样的260名沁水“城市美容师”已然将一条条街道打造成了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秩序井然的政务大厦路口,30岁的交警辅警冯海洋笔直站立,不停有力地挥舞着臂膀。“现在轻松多了,有段时间,我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为治理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顽疾,冯海洋和队友们一辆一辆抬、一辆一辆挪,用实际行动感召引导市民。“现在,不仅是乱停乱放越来越少,乱穿马路、不礼让行人的现象也几近绝迹。”冯海洋笑着说,“警民一条心,才换来这个文明的好局面。”
周末午后,沁水树理广场上,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大人、孩子们分外忙碌,捡拾垃圾、擦拭展牌,满脸认真。7岁的小姑娘柳子璇是其中一员,又一次跟着父亲参加“小手牵大手”公益活动,她已然是一名“老”志愿者。“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400多次活动。”女孩的父亲,活动组织者、沁水“冬日阳光”义工队负责人柳亚军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的义工队现在已有上千人,大家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目标:为我们的‘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沁水全县注册志愿者达到3.8万人,占总人口的13%,年服务时长超过100万小时。每个人都是一簇温暖的星火,当万千星火汇聚,文明沁水逐渐散发出耀眼光芒。
美好生活的序章
创建文明城市依靠人民,创建文明城市为了人民。文明城市的创建带给沁水百姓的是满满的幸福与收获。
“你瞧这厕所,比家里的还干净。咱沁水啊,现在是真方便、真好。”街头的公共厕所前,下班路过的煤矿工人孔建华感慨地说。
“走在沁水县城街头,不到500米,你就能见到这样一座公厕,不仅干净卫生,而且每一个都配备有无障碍设施。两年时间里,我们不仅新建起24座标准化公厕,更完成了4562户旱厕改造。县城百姓彻底告别了使用旱厕的历史。”该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环卫队队长邵鹏鹏告诉记者。此外,在创建文明城市攻坚战中,他们还实现了对11条城市道路、792处街巷的改造升级,建起第三水厂、打造再生水利用系统,让县城居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沁河水,打造出了20万平方米的水面景观。
初冬时节的沁水县城,两旁高山依然葱茏,穿城而过的梅河、杏河、县河碧波荡漾。龙岗、龙脖、石楼、碧峰四座森林公园环绕县城,城市综合展馆、全民健身中心,一座座美轮美奂的现代建筑与城市绿道交相辉映,构筑起“一城山水半城园”的秀美风光。“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站在河岸,回到老家的贾亮动情地唱起来,“我们家乡作家赵树理笔下的美景回来了!”
临近中午,沁水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梅杏市场里,菜篮子果蔬店的经营者廉冬花忙碌地招呼着顾客。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这个原来乱糟糟的露天市场经过改造,变身成了一个个整洁规范的“小超市”。“干这行10多年了,没想到能这样体面地卖菜。环境好了,人也多了,营业额比原来高了近一倍。”廉冬花说着,脸上洋溢着笑容。
“你看看我们小区,多整洁,多漂亮!”走进北丰小区,居民们围着记者争相述说。原来满天密麻的线缆不见了,原来乱停的车辆规范了,原来四处乱贴的小广告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文明宣传画。73岁的老居民张玉峰说:“环境变了,居民们的素质也跟着提高了,生活在这样的小区里啊,舒心。”
文明的新风温暖了县城,更在广袤的乡村散发芬芳。
家里挂满喜字,土沃乡下沃泉村村民孙锁斌喜气洋洋地说:“刚给儿子办完婚礼,总共下来没花了5000元,由红白理事会操持,还不用自己忙。”村党支部副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廉社社说,这个传统早就有,现在更规范了:酒不能超30元一瓶,烟不能超10元钱一盒,饭菜也都定下了具体的标准。“大家都谨遵村规民约,不攀比、不浪费。家家争创文明户,人人争做文明人。”
文明风尚同样也滋养着杏则村。“我们2006年成为‘市级文明村’,2016年入选‘省级文明村’,今年更荣膺‘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旭辉说,正是在文明程度的不断晋级中,杏则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明星乡村的飞跃。凝心聚力谋发展,杏则村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千亩连翘、龙隐山居康养项目如火如荼,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提前步入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没有终点的文明城市创建中,沁水仍在勇毅前行,不断收获着新的希望。
校对:薛江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