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脑出血根据部位,可分为脑桥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室出血、基底节出血等。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区,尤以壳核多见,脑叶出血次之,丘脑出血多于脑桥出血、小脑出血。
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导致患者症状差别很大,病势亦有较大区别,治疗方案及预后亦不同。
脑桥出血,病情较重,常突发昏迷,表现为交叉性瘫痪(患侧面瘫、对侧软瘫)。如果出血量较大(大于5ml),侵犯了双侧脑桥,则表现为四肢瘫痪及双面瘫,病情逐渐加重,出现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消失、甚至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血压升高。由于脑桥分布大量神经核、体温中枢、呼吸中枢等均分布于此,手术治疗效果亦较差,患者一般预后不良。
小脑出血,主要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患者自觉头晕、恶心欲吐、头痛头胀、行走不稳、偏向一侧,一般无偏瘫或语言障碍。如果出血量较大(大于75px),挤压脑干,神经功能迅速恶化,出现眼肌麻痹、急性脑积水等表现,则需行手术治疗,最好12小时内手术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
脑叶出血,根据具体部位临床症状亦不同。枕顶叶出血,常出现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出血,伴失语、记忆力下降、肢体失认等;额叶出血,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淡漠,不欲语等;中等或大量脑叶出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持续性进展,可考虑手术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常见出血对侧身体感觉障碍、乏力,同向性偏盲等,出血量增加可导致神志改变,出现昏迷等,严重者诱发脑疝,预后不良。
总而言之,一般出血量较少(除脑干外小于10ml)、神经功能缺损不显著,或者昏迷量表评分低于4分者,不建议手术治疗。如果脑出血是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所致,患者年龄、既往中风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条件符合手术要求,患者及家属希望积极治疗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依旧存在较大风险,手术不能完全保证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