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生产合作经营和承包经营形式的逐渐增多,农业生产规模也向着大面积和连片化趋势发展。而大面积的生产植保作业很难单纯地依靠人力完成,且雇佣人力作业的成本也在逐年升高,这就造成了农业生产对机械化植保设备的需求量的逐渐升高。
传统的植保设备具有作业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但作业过程中依然有着土壤压实的情况,并且对于高秆作物的植物也存在着粮食浪费、行驶困难、喷施不均匀等问题。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开始广泛受到了农业生产的关注,成为了农业植保的新手段,而且农业植保无人机相对于传统手工农业所具有的使用成本低、喷施均匀、农药利用率高等优势十分明显。
节省农药使用量
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作业,无人机能够根据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情况进行合理的变量喷药作业,保证农药均匀喷施,有效避免出现农作物顶部喷施过量,解决茎秆和根部施药不足的问题,植保无人机通过更加科学的喷施方式大大提升了了农药的利用率。通常情况下植保无人机作业必须要考虑喷施药物沉降、风力影响、农药的漂移等问题,进而决定单位面积的施药量,在保证高喷施效率的同时,还显著改善了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情况。
喷施质量的稳定性
植保无人机作业的过程中通过GPS 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无人机能在事先设定好的高度和速度下稳定飞行,而尽量减少自然环境对飞行产生的影响,进而保证了喷施质量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无人机飞行的高度越远,喷雾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影响而更容易产生漂移或蒸发问题。但若飞行高度过低,也会由于距离过近,喷雾在没有完全分散时就降落到作物之上,容易产生药害问题,因此无人机喷雾过程的稳定性是植保作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保证无人机合适的距作物距离,这就这需要操作人员的操作和 GPS 技术的共同配合完成。
喷施过程的智能性
现阶段的植保无人机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喷施质量,还能够利用传感器 和GPS 技术技术实现缺药返航、低电返航、断点续喷等多种先进技术要求,并同时对周边的风力、风向等自然因素进行感知发展。甚至利用视觉识别技术判断农作物长势与病虫害情况,进而调整喷药种类与喷药量,从根本上实现植保机的自主智能喷药作业。
工作形式的创新性
植保无人机的作业突破了传统的植保作业限制,更有别于其他的现代农机作业形式,其更趋向于一台智能设备而非传统机具。智能无人机装备能够将植保机飞手、农民、生产厂家通过植保作业联系在一起。这种专业化的作业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农民驾驶农机作业的方式,避免了农机使用和操作不合理造成的喷药质量不佳、喷药机损坏、农作物药害甚至人员伤亡等问题,不仅植保作业的品质得到了保证,植保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需求量特别大,农业的生产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基础建设,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无人机如今应用到农业上,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还能带动农村人口就业率,降低环境污染。这些方方面面的好处,符合科学发展观,真正地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