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纷纷进校园后,传统戏曲如今还向着社区、企业等地点延伸,不仅进行常规的表演,还借助互动体验等方式,花式探路大众市场。从实际效果来看,离开舞台走向更多空间的方式令传统戏曲调动出更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持续性上仍显得有些不足。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传统戏曲来到更多人生活、工作的区域,但人们之所以产生兴趣仍主要来自于对外在形式的好奇,未能理解到该类表演形式的内涵,因此并未完全从内心中接受传统戏曲。这背后需要更长时间且丰富多样的培育手段,才能让传统戏曲与观众真正实现零距离。
走出舞台已成风
以“戏曲”为关键词在互联网进行搜索,弹出来的搜索结果页面除了演出剧目的排练、演出信息外,便是各种传统戏曲进社区、进企业的消息,覆盖了全国从南至北多个区域。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传统戏曲进社区方面,11月至今国内多地便已举办13次活动,而在进企业方面,也进行了2次活动。
在上海市,第二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节正进行着各式各样的活动,且据活动介绍显示,11月10日-12月15日,多种传统戏曲表演将在斜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徐汇区中小学及楼宇商圈带来多部好戏,同时还首次开设了戏迷体验日,组织亲子家庭独家探秘院团后台等。
与此同时,在河南省洛阳市,以“古都新生活 时尚洛阳城”为主题的文化惠民演出进社区戏曲专场活动则在不久前刚刚上演,居民在家门口便欣赏到越调《收姜维》、曲剧《泪洒相思地》、豫剧《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等经典戏曲选段。
在进企业方面,就在一周前,2020年花灯滇剧艺术周“戏曲进企业”演出活动走进了元谋人世界公园凤凰山,上百名企业员工观看了花灯表演《数鸡》、滇剧小戏《塘里塘外》等演出。而在广西,桂剧《游春》、戏曲绝活《变脸》、彩调剧《刘三姐》《懒汉脱贫》等则通过当地的“2020文艺精品进企业”活动与观众见面。
已年过65周岁的戏曲爱好者王莲云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从年轻时便喜欢看传统戏曲演出,此前腿脚灵便的时候,还能让孩子带着前往剧场观看表演,但现在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很少能够来到现场,而传统戏曲进社区的活动能够方便更多人在家门口观看演出,希望后续能够有更多的活动与观演机会。
借互动体验消除隔阂
实际上,传统戏曲之所以进社区、进企业,除了方便忠实观众近距离观看演出外,也在尝试吸引更多受众,并拉近与非戏曲爱好者的距离。因此,在演出形式上,除了常规的表演外,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体验也成为不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的标配。
以第二届“日晖有戏”戏曲文化节为例,该活动便举办了戏曲主题夜市等更具体验性的活动,观众可以在夜市中观看沉浸式戏曲表演,也可以DIY制作与戏曲相关的万年历、卡通玩偶、剪纸、彩绘脸谱、书签等,同时还有儿童戏服体验等安排。
“相较于话剧这类表演形式与现实生活较为相似的演出作品,传统戏曲无论是表演形式还是服装、道具,均与人们当下的生活有着较大不同,因此会有很多观众下意识地认为听不懂、看不懂,从而与传统戏曲产生越来越大的隔阂。但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让传统戏曲通过更容易让人们接受的方式能够相对减少隔阂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人们的好奇心。”剧评人蒋颖如是说。
近年来,传统戏曲不仅持续表演经典作品,也在不断延伸可拓展的方向,除了互动体验外,还在与互联网进行更多的融合,同时也在创作与当下人们更具相关性的新作品。而从不少体验者的反馈中可以看出,传统戏曲与新形式的结合确实能实现一定的吸引力,让不少人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其中,体验者刘女士表示,自己此前带着孩子参与过京剧体验活动,孩子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整个过程中均非常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此后走在路上或看电视的过程中若看到京剧,也能第一时间反应出来,并回忆之前的体验过程。
一步一个脚印培育市场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我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长历史的传统戏曲也面临着突破局限,寻觅更大市场的挑战。在业内人士看来,传统戏曲进社区、进企业,并举办各式体验活动,虽然能够带动部分非戏剧爱好者的兴趣,但这只是第一步,若要让该类人群真正成为传统戏曲的观众,未来还有更多路要走。
演出行业分析师黎新宇认为,培育市场并不是一个短时间便能完成的事,否则扩大市场便不会成为传统戏曲领域多年来探讨的话题。“从目前各式活动来看,带来的更多效果在于捅破表面的那层纸,让传统戏曲露出一丝光线,但此时人们只是有了兴趣,对传统戏曲的认识并不够,因此无法从内而外地彻底接受、认可该类表演形式。若要将纸全部撕下,各类教育工作也需跟上脚步。”
除此以外,更多产品也在与传统戏曲结合,如游戏中加入传统戏曲元素,或是以此为影视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或是线下推出相关主题体验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逐渐将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传递给人们。
蒋颖表示,在文化传承方面,传统戏曲永远有着一席之地,但更关键的是在人们心中也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需要政府、市场等各方共同推动,从而让传统戏曲能够有更多可施展、可想象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