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一曼牺牲20年,丈夫才知她真实身份,儿子将她名字刻在手臂上

2020-11-26新闻9

1936年8月2日,已经遍体鳞伤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被敌人绑在大车上“游街示众”。面对敌人的刺刀和即将到来的死亡,赵一曼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

当赵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门外的草坪上时,几个军警将枪口对准了她,这时一个日本军官走到赵一曼面前,趾高气昂地问:“”你还有什么话要讲吗?

赵一曼用带有怒火的眼睛看着他,然后将手中的纸卷递过去说:“把这些话传给我家乡的儿子。”

日本军官看过字条后,愤怒地一挥手,接着数发子弹都投进了赵一曼的身体,随后赵一曼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牺牲那年,赵一曼年仅31岁。

赵一曼曾写过一首《滨江抒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赵一曼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她的名字和功绩,名垂千古,万世流芳,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她牺牲20年后,丈夫和儿子才知道她真实的身份,儿子还专门在手臂上刻下了“赵一曼”三个字,以表示对母亲的怀念。

1905年,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虽然父亲是大地主,但思想并不僵化,也不压迫穷人,还专门开了一家医馆,为乡亲们低价治病。

1913年,8岁的赵一曼就进入私塾学习,在进步青年姐夫的引导下,阅读了《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新书刊。

书读多了,思想自然转变,小小年纪的赵一曼就这样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一名思想开化的进步分子。

1926年,21岁的赵一曼考入了宜宾女子中学,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赵一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为中国军事学校的第一批女学员。

虽然是弱女子,但赵一曼在接受训练时,意志丝毫不比那些男兵差,她不但学习了指挥作战,还能够手持步枪冲锋在山道和树林。

同年,赵一曼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莫斯科期间,她将名字改为李一超,俄文名字为科斯玛秋娃。

学习期间,赵一曼结识了未来的丈夫陈达邦,同处异国,他们彼此照应很快就产生了感情,并在1928年“五一”劳动节这天,结为夫妻。

婚后二人度过了一段甜蜜的岁月,但不久后组织上就通知赵一曼回国,当时他已经怀有身孕,但依然服从组织安排。

临行前,丈夫陈达邦把一只戒指和一块怀表送给了妻子,告诉她要“保重身体”。

赵一曼含泪对丈夫深情地说:“我看到这两件东西,就如同见到了你。”

抗战岁月,没有岁月静好。就这样刚刚结婚几个月的赵一曼夫妇,因工作关系便依依不舍地分开了。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离别,竟然是永别。

回国后,赵一曼就开始投入工作,先后辗转湖北、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的情报工作,并在工作途中,生下了儿子。

赵一曼为儿子取名为“宁儿”,她不求儿子大富大贵,但求他安宁健康。

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赵一曼没休息多久,就要回到组织上,她只能将儿子送到陈达邦的堂兄陈岳云家中抚养。

动乱年代,很多时候一别就是一生,临行前赵一曼抱着宁儿在照相馆拍下了母子二人的唯一一张合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应组织要求,赵一曼被调到东北,参加抗日工作,此时她才化名为“赵一曼”。

战友朱新阳曾问道:“你为什么叫赵一曼呢?”

赵一曼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喜欢‘一’字,所以给自己起的名字都带个‘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赵一曼虽然是女儿身,她在战斗中遇敌不怯,逢战必争先,亲自率部冲破敌军的防守封锁,获得全军上下的一致好评,并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就连敌军也在报纸上对她表示称赞,惊恐地称她为“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1935年,赵一曼因为作战失利,在率部撤退时,不幸中弹,身受重伤的她,一度陷入昏迷状态。

敌人得到情报后,将赵一曼俘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日军对赵一曼采用非常残忍,将身体虚弱的她关押在寒冷、潮湿的牢房里,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他们连夜拷打数小时。

虽然饱受折磨,但赵一曼意志坚定,无论他们如何残忍,她都一字不说,审讯中凶残的敌人对赵一曼实行了近乎地狱般折磨的酷刑,对她进行惨无人道的言行逼供。

敌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弱女子,竟然有钢铁般的意志,无论如何严刑拷打,赵一曼就是一个字不说。

但他们依然不罢休,为了瓦解赵一曼的意志,轮番使用鞭打、吊拷、竹筷夹手指脚趾等酷刑,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面对敌人的酷刑,没有丝毫的胆怯,甚至怒斥他们:“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折磨了一夜又一夜,折磨了一天又一天,可浑身是伤的赵一曼,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怒视敌人,让他们无计可施。

经过多日审讯后,敌人一无所获,于是他们决定将赵一曼处死。

1936年8月2日,是对赵一曼执行死刑的日子,死她并不怕,唯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宁儿”。

于是,在赴刑场前,她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和笔,为儿子写下了绝笔信:

“儿子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

写完后,赵一曼觉得还有许多话要对儿子说,于是她又写了一封,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

在战场上坚强勇敢的女英雄,面对敌人的刺刀和酷刑,她都丝毫不畏惧,但在给儿子写信时,她泪流满面,从此母子天各一方,致死都没有见上一面。

多么悲壮,多么痛心啊!

赵一曼英勇就义后,她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甚至开国将帅也对她不吝溢美。

多年后,大文豪郭沫若为了纪念革命先烈赵一曼,写下了一篇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颂她的忠贞和爱国情怀。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尤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

2010年赵一曼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赵一曼牺牲时,远在苏联的丈夫张达邦一无所知,他和妻子自从分别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上,他到处打听妻子,却音讯全无,整个人都比无比焦虑。

战胜胜利后,张达邦的家人也一直帮助寻找赵一曼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因为赵一曼和张达邦结婚时,用的是“李一超”,所以家人一直不知道她真实的身份。

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长大成人后,也想尽办法寻找母亲,一直到1956年,经多方查实,宁儿才知道赵一曼就是自己的生母,此时距离赵一曼牺牲已整整20年。

1957年,赵一曼的儿子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当他看到母亲的遗嘱时,几乎哭晕,精神受到了重创。

最终,宁儿用钢针和墨水,在左臂上刺上了“赵一曼”三字,表达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崇敬。

赵一曼是民族英雄,虽然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1岁,但她的精神也永垂不朽!!!

#抗日战争#神话传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