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个网红图书馆如何提升文化服务?

2020-11-26新闻5

淼淼南湖,漾漾水波,红船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

巍巍楼群,册册书卷,嘉兴市图书馆和南湖湖心岛侧畔的红船,仅数百米隔水相望,一个作为历史,敞开着国家民族的时代华章,一个作为现在,守望着一方文脉的耕耘与希望。

嘉兴市图书馆全景。袁培德/摄

“图书馆给了我文化的信仰!”

《越女剑》,金庸著。金庸以春秋时期勾践灭吴为历史背景,改编典故“西子捧心”写出大师气象的短片名作。阿斐大侠绘声绘色地讲到:“‘西子捧心’是什么意思?金庸说:西子捧心是女子最美丽的时候。” 阿斐大侠原名袁斐,籍贯安徽宿州,因着迷金庸,来到其家乡嘉兴工作定居。如今他是嘉兴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的一张金名片。

阅读-金庸读书嘉年华线下读书会(左三为袁斐大侠)

读者“修一”惊叹图书馆“南湖讲坛”演讲人阿斐大侠的记忆力和阅读量,更赞叹同为嘉兴人的金庸有如此深厚雅致的文化底蕴。“我喜欢金庸,但以前只看情节,不知道书中还有这么多经典的、精彩的内容,没有人讲我就读不出书中的味道。”

修一,本名褚哲文,现在是嘉兴南湖区综合执法局南湖分队一名协管员,2017年来到图书馆附近上班,开始频繁出入图书馆。对于借书读书,中专毕业的他不敢奢望,他觉得害怕,甚至图书馆里明亮的光线都会让他炫目。看到大人小孩,都在认真读书,他尝试借出第一本书《南方有嘉木》,“不懂的时候问问,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很亲切,对我很友善”。他放下忐忑的心。

后来,他又从门口那写满了活动的海报上发现了宝藏,来自全国的文化名家、学者专家、文艺大家、媒体达人、网红明星等都会来“南湖讲坛”开讲座,葛剑雄、刘魁立、脱不花、张泉灵、鲍鹏山、梅子涵等人,都是他望尘莫及的大人物,“小孩子请一个家教老师一个小时都要好几百,我哪里能听得上大学教授的课”。一开始还怯生生地坐在最后一排,慢慢地挪到了第一排;有一次听讲座老师说读书要做笔记,于是他开始写笔记。

修一在银行做了六年临时工后被裁员了,后来去做协警,最后才做城管协管员,他说自己“兜兜转转,到图书馆附近工作,却改变了自己,连整个生活都改变了”。

修一也曾认为自己要到处去斗坏人,读书之后他觉得自己知识面开阔了,脾气也好了,交流更注意礼仪,执法也文明了,“跟喜欢茶的谈谈茶,和喜欢养生的聊聊养生,和张家婆婆聊聊菩萨,和刘家伯伯聊聊钓鱼,家常聊久了,再去劝违章搭建、店外经营,就有效果了”,他说“除了管理,更要为沿街商户和居民服务”。

“图书馆给了我文化的信仰”,修一对图书馆的感情已不能用简单的感激表达,而他这句话也让嘉兴市图书馆活动推广部主任程玉芳感受到了职业的荣光。这是她“看在眼里的变化和成长”。

国家在2011年正式发布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文件,在馆长沈红梅的记忆里,嘉兴市图书馆2003年新馆开放时就已完全免费。沈红梅说,“公共图书馆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开放和包容”,“学历教育完成后,再也没有人管你,图书馆就是大家的终身学校”。

让城乡阅读之光一样灿亮

1904年成立的嘉兴市图书馆的前身叫“嘉郡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一批直接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之一,在内外交迫的年代,她孜孜以求,开启民智、化育新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60年代,嘉兴图书馆馆员背着一摞摞图书,乘着机帆船,穿梭在河网密集的水乡,为农村送去资源和服务。1965年上海《文汇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嘉兴县的农村“图书网”。

1904年秀水中学堂是嘉兴市图书馆前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兴市、区、乡镇图书馆各自为政,乡镇财政支撑不了公共图书馆的不断投入,在二十年时间里,乡镇图书馆难以走出建立、荒废,再建立、再荒废的困境。但乡镇、农村居民看书难的问题怎么解决?

2003年嘉兴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乘着互联网的翅膀,新老馆之间尝试推出了总分馆制,运行十分顺畅。两年后,嘉兴市秀洲区区政府与嘉兴市图书馆达成协议,共同建设秀洲区分馆。按照这一模式,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也不断建立起来。

截至2019年底,已建立1个总馆,2个区分馆,18个乡镇(街道)分馆,32个村(社区)分馆,20个智慧书房,20个农村礼堂书屋,345家图书馆流通站,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覆盖,读者可以在任意一个分馆借还书。

沈红梅说:“嘉兴市图书馆在探索精神和服务读者方面真的是薪火相传。先贤们在一百多年前就高瞻远瞩、用先进的思想来建这个图书馆。从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创建到深入推进,至少有三代馆长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充实内容,不断提升效能。”

对话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讲座(主讲人:刘魁立)

2020年深秋的江南小镇,依旧暖意融融,一辆大巴车改成的汽车图书馆,穿行在一片片绿地和楼房交错的巷道。两名馆员和一名司机组成的小分队,依托流动汽车图书馆,把图书和服务送到资源相对缺乏的新居民子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社区、工厂等特殊区域,他们是嘉兴市图书馆服务的神经末梢。在固定场馆里能享受的一切服务在汽车图书馆里也能享受到,办证、借还书、预约图书、电子阅览、读者活动等,一应俱全。

跟着汽车流动的还有深度服务。程玉芳正跟汽车图书馆馆员小吴聊着南湖讲坛的讲座,正在借书的孩子好奇地冲着汽车围过来问:“什么讲座,我们能听吗?”

“一场关于甲骨文的讲座,甲骨文,你们知道吗?”程玉芳问。

一位小姑娘睁大眼睛:“知道,我们书上就有。”

“好,你们感兴趣,我就把讲座送到你们学校。”

于是小吴立马联络校长,程玉芳与校长商量好时间地点,一场讲座因为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在一个小时内迅速落地。

这次讲座兴许只是这所新居民学校的偶然,而那早已品牌化、标准化的“阅动全家—书香嘉兴”项目,则是在馆长沈红梅的策划推动下,更多嘉图人努力的成果。它聚焦农村儿童阅读机会缺失等问题,由孩子、父母、领读者共同参与,推广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乡村阅读。用阅读帮助这些资源尚缺的孩子打开眼界,瞭望世界。

另外一个聚焦困难儿童、问题儿童阅读的“寻找聪明的‘笨小孩’”项目,则凝结着嘉图人令人感动的初心,是几个馆员在本职工作之外无偿义务奉献。沈红梅说:“馆里没要求,是他们自己觉得有必要做。短期内很明显的效果当然也是看不到,我们尽量尝试着,让那些小孩觉得还有更多人关爱自己,可以通过读书,让生活更有阳光一些”。

以活动带动阅读,点亮城乡间每个人心中的阅读之光。文献流通部组织了“《尚书》经典读书会”;少儿部推出了“禾禾”品牌系列活动,又细分成“禾禾手工坊”“禾禾故事会”“禾禾英语角”;古籍部用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的动手体验激起读者对古书的兴趣;采编部的“新书速递”则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有哪些最新采购的书。

用心服务没有边界

最近,70岁的钱旺灿心情终于好起来了,他又坐在嘉兴市图书馆二楼一个专门为他开放的小电子阅览室里,对着电脑改起了论文。前一段时间,钱叔叔由于对电脑操作不熟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电脑输入的论文被弄丢了四五次。

钱叔叔是嘉兴南湖染织厂的技术人员,退休后到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总结一下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2013年至2017年,他已经有5篇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印染》杂志。

他说:“我这个人闲不下来,不上班了就想看看书。如果图书馆不存在,我可能也想得少了,来看书就想写写。”以前写论文只需要将手写稿寄到期刊编辑部,现在要求电子版投稿,因为不懂输入法,钱叔叔只能用外接手写键盘输入,一个字一个字写,写着写着,文档不知道去哪里了,用优盘保存过,可优盘又无端坏掉。钱叔叔异常烦躁,“都想放弃了”。

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馆员、培训班老师杨柳发现后,找到图书馆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共十三人,每人打印一页手写稿,最后合成一篇,老钱乐不可支,并在杨柳的建议下参加了“夕阳红e族”培训班。十年前,嘉兴市图书馆员工就发现了老年人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一个针对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夕阳红e族”培训班开班,一办就是十年,参与者越来越多。

“年轻人对我们的好,不是说普通地尊重,是把我们这些老人当做小孩一样呵护和关心,一遍不懂,他们辅导两遍,两边不懂辅导三遍,他们简直比我们自己的孩子都耐心帮我们。”

“夕阳红e族”培训班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从简单的电子阅览室上网到电脑基本操作,到智能手机运用、微信发红包、网购、电子相册制作等等,课件有一百多个。

疫情期间,老人任建芳在微信上联系杨柳,希望老师能教她使用健康码。杨柳不顾家人劝阻,和任阿姨约在南湖边上,保持一米距离,教任阿姨使用健康码。过了几天,任阿姨又忘了,杨柳再教一遍。事后杨柳和另外一名同事到馆里录制了一个十五分钟视频,细致地讲了如何申请健康码,如何出示健康码。疫情期间把培训课搬到了网上,每节课参与的老人超过一千;今年三月份以来,又跟某知名网络公司合作,打磨课程,把这些适合老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课件放到更大的平台,可供全国的老年人免费收看学习。

总馆24小时图书馆开放后,人员爆满,有一次家长带着小孩来看书,没有位置,找到馆里领导,图书馆专门给这个小孩加了桌椅。后来又有读者提出,人太多,希望能有更大的空间,于是24小时图书馆被换到了一个较之前三倍大的地方。

城南街道分馆馆长秦雯燕,小朋友喜欢叫她阿咪老师,因为要带着小读者阅读绘本,秦雯燕特地去考了幼师证,她说要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无证上岗”。

嘉兴市图书馆副馆长鲁祎说:“公共服务,不是简单的礼仪和机械的应对,其要义一是平等待人,二是细心、耐心。服务只有触及人的内心,那才叫真服务。”

嘉禾奇迹 嘉图梦想

嘉兴,又名禾城。稻花繁盛的丰裕之地。后来,这里“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成为人文厚重的诗礼之乡。嘉兴市的阅读事业如此云蒸霞蔚,有其历史的渊源。

2019年元旦,嘉兴市图书馆一年举办5000多场阅读活动的现象,经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跨年演讲的引介,迅速突破图书馆界,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每日电讯》《浙江日报》等主流报刊和众多网络媒体,纷纷报道和点赞。

讲座甲骨文的秘密(主讲人:浦寅)

走进当地医院为医护人员做数字资源与信息服务培训

365天,5000多场?如何做到?

每个员工几乎都这样解释:“这是我们嘉兴市本级整个图书馆服务体系158名做的。”身在其中的嘉图人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沈红梅更是谦和:“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很有危机感,所有的公共图书馆都很努力,我们嘉兴市图书馆不能掉队。”。

在与一个村支部书记就新建农村文化礼堂中开设礼堂书屋的沟通中,村支部书记担心图书会发生丢失而退缩,沈红梅略显单薄的身体里爆发出斩钉截铁的决断:“没关系!书不怕丢!”“要充分信任村民,降低门槛。不能因为标价100元、150元或者更高,就不让借。即使免押金,也要信任读者,让读者享受更开放更有品质的图书资源。即使有不文明行为,我们尽量在技防上想点办法,不能因噎废食。”

一心换得百心暖。做情报翻译工作的马先生退休后来到嘉兴,天天来图书馆看书。有一次他提出想看英文版的马克思相关著作,沈红梅特别让采编部门从国外采购了一套厚厚的英文书。马老先生前几年去世,家人把他的很多珍贵藏书都捐给了图书馆。

疫情期间,图书馆推出了“晒书房”活动,程玉芳和另外三位馆员,冒着太阳、扛着机器,去拍摄嘉兴民间的特色书房。这些看似泛化的阅读服务,把阵阵书香和瓣瓣心香送到读者的内心。很多普通读者已经变成嘉兴市图书馆自发的宣传员,很多民间读书组织也把图书馆视为自己的大家园,并随时准备投入公益服务。

嘉图人用开放的思维、创新的胆略、温情的行动,启迪着民智,浸润着民心,呼应着新时代的文化追求。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建议》发布后,嘉兴市图书馆的班子成员认识到:根据全会精神,我们在整体发展理念上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文化事业发展上要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也要进一步突出系统性、创新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均等化、品质化、数字化。这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战。

嘉兴图书馆馆长沈红梅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应该在几代嘉兴市图书馆人奠定的基础上,加强文脉保护,提升服务质量,着眼长远发展,开拓工作空间。嘉兴市图书馆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嘉兴百姓的知识宝库、素质学堂、心灵港湾、精神家园。”

嘉图人兴奋地感到:一个用质量和人文标注的、以更高标准衡量文化建设的时代加速到来了。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嘉兴图书馆二期科技图书馆。袁培德/摄

嘉兴图书馆二期古籍部。袁培德/摄

嘉兴图书馆二期少年儿童服务部。袁培德/摄

一万多平方米的嘉兴市图书馆二期工程已建设完成,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简单扩大。这意味着,一个更加资源全息化、管理系统化、功能生态化、内容分众化、服务精益化、理念开放化的未来图书馆正在擘画和奠基之中。新一番创新的加盟者如今有华为、支付宝、喜马拉雅......

这不仅仅是为了休闲和享受,这是茁壮成长的人民的精神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这是一个不断攀登的大时代的文化梦想!

责编:杜英杰

#退休#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