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泉州传了多少文化到台湾 大家觉得泉州文化如何去推广?

2020-07-22知识8

福建泉州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举例来说先说泉州,德化的白瓷泉州南音泉州拍胸舞泉州提线木偶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港北管泉州花灯德化瓷烧纸技艺晋江布袋木偶戏泉州纸扎泉州漆线雕泉州彩扎惠安木雕惠安石雕惠安女服饰泉州杨氏锡雕江加走木偶头留言可以补充,哈哈哈,大家好,我就是没什么文化还要答文化的太阳泉州的风俗有哪些? 1、拍胸舞2113拍胸舞5261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4102都是体魄强壮的1653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2、彩球舞彩球舞又称\"踢球\"、\"贡球\",是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喜庆等表演的民间文艺活动主要形式之一。舞蹈形式为4位妙龄少女丫\"髻簪花,身着彩衣绣鞋和一位头戴\"丁香托\"的丑婆,围绕着一手持长柄彩球的男性双手舞动的彩球,翩翩起舞。少女、丑婆以手、肩、头、膝捧球、托球、顶球、踢球,活泼多姿丑婆表演诙谐风趣,或以背承球,或用膝接球,或双肩颠球,或抬脚绕球,载歌载舞,惟妙惟肖。3、唆锣谜唆锣迷\"又称\"采莲\",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泉州\"驱疫傩\"及唐、宋宫廷\"采莲舞队。舞队一般由10至几十人组成。4、火鼎公火鼎婆火鼎公火鼎婆\"由3人表演:火鼎公手执橘木长烟管;火鼎婆手执大圆蒲扇;村姑身着襟衣和宽筒裤,脚穿绣花软底布鞋,肩挑一担用绳子扎系的木柴,属\"丫环\"打扮。公与婆抬着用长竹竿架着的大铁鼎,鼎中火焰熊熊,随着民间小调“十花串”等乐曲的节奏,在观看踩街的人巷中穿行。大家觉得泉州文化如何去推广? 泉州文化要升级,文物和建筑也要升级,游客体验要舒服,交通和住宿一定要提升,泉州地区的江和海没有很好的开发,靠海却感觉没有海,没有游客轮渡,没有几个设计很漂亮的欧式风格建筑,农村建筑太乱,如果农村房改造成一道风景线,旅游大巴和旅游公交也没多少泉州都有哪些宗教文化呢?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始点,曾经的当年的“东方第一大港”,同时也是著名的侨乡,又是台湾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海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泉州更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聚集点和辐射点,有“泉南佛国”、“宗教博物馆”之称。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广荣博纳了众多外来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多元的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宗教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泉州是名副其实的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她拥有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婆罗门教、和拜物教等众多多种宗教在不同时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品,拥有众多信教群众,历代信徒在泉州兴建了许多寺庙、道观、清真寺、教堂等,现今仍然保留了一大批重要的历史遗迹。不同的宗教派别对泉州的文化、艺术、教育、及建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泉州现存的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仍拥有众多信徒和众多的寺观教堂。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民间信仰宫庙。虽说多种宗教共存的现象并不是泉州所独有的,在中国或者世界的其他地方,不同宗教不同派别共同存在的现象长期、大量存在。但泉州宗教共存的。泉州妈祖文化是怎么深入台湾的? 1680年,清朝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最终取得胜利。据泉州知州刘颖所编的《泉州府志》载: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妈祖神恩,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在1684年,康熙遂敕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天妃宫也改名为“天后宫”了。后来,施琅将军为报答妈祖的恩惠,对天后宫进行重修和扩建。并且在施琅平定台湾和重修天后宫的期间,他也带领泉州百姓向台湾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移民。到了1723年,雍正御书匾额“神昭海表”,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后来清文宗加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泉州天后宫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在清代,私商贸易和向台湾的移民热潮也在泉州港进一步兴起,泉州的妈祖信仰文化也随着泉州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1732年和1760年,清政府曾两次开放海禁,当时有许多泉州人乘机东渡,到达了台湾。也正是因此,台湾的居民中有很多人的祖籍都是泉州。这些泉州人,在来到台湾的同时,也将妈祖文化带到了台湾。台湾的妈祖基本上可分为湄洲妈祖、泉州妈祖、同安妈祖三大类别,它们分别为湄洲妈祖、泉州妈祖和同安妈祖的分灵。从台湾妈祖庙宇。

#妈祖#泉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