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人崇尚的六个学习方法

2020-07-22新闻14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学习,强调学习要刻苦,正是因为刻苦学习,才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

今天就来看看古代人都是怎样刻苦学习的!

方法一、襄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讲的是“囊萤”、“映雪”两个刻苦学习的故事。

“囊萤”说的是晋代一个叫车胤的人因为家里穷,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的故事;“映雪”讲的是晋代一个叫孙康的人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来看书的故事。

车胤、 孙康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因为刻苦学习,两人后来都当了大官。 车胤本来是穷人,后来刻苦读书,做到吏部尚书。孙康则是官二代,自己后来也当了大官,孙思邈就是他的后人。

方法二、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头悬梁讲的是”孙敬刻苦学习的故事。孙敬是东汉时期的人,非常爱学习,学到深夜的时候,容易打瞌睡,就把自己的头发系在屋梁上,打瞌睡的时候头一低,就疼清醒了,继续读书。孙敬后来成为通晓古今的大政治家。

“锥刺股”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读书的故事,苏秦年轻时经常读书到深夜,读累了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苏秦后来也成为外交家、谋略家。

方法三、凿壁偷光

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刻苦读书的故事。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人,家里穷,而他的邻居比较富裕,为了学习, 匡衡便将墙壁掏个洞,引来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后来匡衡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做了丞相。

方法四、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讲的是唐朝时期李密刻苦读书的故事。

李密从小就喜欢读书,放牛的时候也学习。他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放牛一边看书。

李密后来参起义反对隋朝,失败后投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成为首领。

方法五、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讲的是孔子刻苦攻读易经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那时候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

孔子到了晚年的时候,特别喜欢易经,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通读了许多遍,这样翻开来又卷回去地读 ,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都弄断了好多次。

方法六、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时期 杨时、游酢尊敬老师,向老师求教的故事。

杨时、游酢两个人是宋朝时期的人,两个人非常好学,不懂就问老师,他们的老师叫程颐。

有一次, 杨时、游酢两个人又来向老师求教,到了老师家门口的时候,从窗户外看见他们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他们两个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睡觉,就站在门外边等老师醒来。等着等着,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都没有走,一直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古人这么刻苦学习,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刻苦学习呢?

#诸子百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