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有个村,名叫竹联村”。竹联村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蒋坊乡,10月30日上午,在村主任杨章团的带领下,大公网湖南频道记者一行和中共城步县委宣传部新闻组组长阳望春,来到了本次采访对象——村民黄月平的住宅。据杨章团介绍:黄月平不会讲普通话,2014年曾做过开颅手术。
刚进门,黄月平就搬好椅子让我们一同坐下,一边还拿出自己的收纳袋,先后从收纳袋中拿出残疾证、精准扶贫手册等给我们看,并称2013年以前还是挺好的,但是到2014年那段时间身体就出了问题,家里很穷,没有钱,自己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却因患有脑肿瘤需四处借钱做开颅手术,手术前后用了20多万,当时因为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也空了两三年不能做事赚钱。
(村民黄月平住宅)
2018年5月, 黄月平的母亲和妻子也相继去世,留下他与一儿两女。据了解,黄月平母亲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妻子也患有血管硬化,为了治病求医,前前后后花了20多万,但依旧没能留住她们的生命。
妻子与母亲的相继去世,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总共欠了40多万块钱,但是因为自己的三个孩子还在上学,黄月平不能轻易放弃,也不敢轻易放弃。
根据黄月平家的实际情况,政府把其立为建档立卡户,并提供小额信贷5万元帮扶,全家享受低保、雨露计划、医保减半、产业分红等政策支持,孩子学费上也有一定减免。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帮扶与支持下,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黄月平现已还清负债40万。“非常感谢这些帮扶政策,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减轻了好多负担。”黄月平满怀憧憬地说,“我有信心在三年之内就可以还清所有的债务。”
据黄月平介绍:现在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和别人一起合作收野生冬笋,每年平均收入有10万块钱左右。众所周知,冬天的笋是最值钱并且最难挖的,一到冬天,黄月平便去附近山上挖冬笋,晚上半夜还在打包这些冬笋便于早点运到上海等地区去卖。等到春天来临,便照料自己的孩子好好上学,因为黄月平相信,只有让孩子努力上学才能改善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
(黄月平家对面挖冬笋的大山)
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黄月平同样也是一位好父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考上更好的高中和大学。据了解,黄月平现在的大女儿已经成功毕业在邵阳市第一中学当上了化学老师,儿子和小女儿也都考上了高中,成绩非常不错。当然,孩子们的努力和成功也离不开父亲黄月平的循循教导。
黄月平称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可以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并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自己再努力赚钱将房子重新整修一下。这可能也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愿吧!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我们快要走的时候,黄月平说:“特别感谢各位村干部、村支两委、村长和书记以及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与支持,在我们生活非常艰难的时候,村里的各位干部没有放弃我们,经常过来看看家里有什么需要的,时常会送东西过来,能帮到的都会帮忙,还会帮忙解决我的个人负担,同时,也非常感谢国家这个好政策。”杨章团却说:“我不会说多么好听的话,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扶贫先扶志”。近年来,竹联村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积极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而像黄月平这样在政策支持下,凭借自己努力脱贫的家庭还有很多。杨章团说:“我们都相信勤劳致富,村里也建立了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适合的工作,家门口就业,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据了解,竹联村现已建立经济合作社8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蒋坊乡高山猕猴桃延季蔬菜扶贫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 蒋坊延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涉及以红茄、豆角、辣椒为主的高山延季蔬菜和以猕猴桃、西瓜为主的精品水果专业种植,总面积5000余亩,总投资3500余万元,产业基地辐射蒋坊乡、西岩镇等乡镇的13个村。2016年, 扩建的蒋坊莲荷片高山猕猴桃及延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达2000亩。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扶贫办关心和支持下,蒋坊乡党委政府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委托该社将蒋坊乡建档立卡贫困户623户2417人以入股分红的形式进行产业帮扶。2018 年,该合作社又以产业帮扶形式将蒋坊乡35户深度贫困户纳入帮扶,每户每年享受2000元分红,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每亩500元的农资资助。
近年来,该合作社共解决贫困劳力务工就业1000余人,发放劳务工资800万元,其中仅蒋坊莲荷片高山猕猴桃及延季蔬莱种植示范基地解决劳力务工就业200人左右,示范基地正常长期务工人员50余人。同时,该合作社带动全乡老百姓发展蔬菜产业2万余亩,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实现群众稳定增收的长远目标。
采访即将结束时,杨章团指着远处的房子说:“竹联村以前住的都是木房子,经过多年的改革,终于住上了砖房子。现在总共502户人家,贫困户共有87户,2020年已全部脱贫。”这充满希望的话语让我意识到,国家对山区父老乡亲们深深的关怀,竹联村也并没有因此懈怠而停下它前行的脚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脱贫致富,治本之策还是要靠发展。只有通过抓住产业促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群众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支撑。(文/大公网湖南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