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决胜2020】陕西石泉中坝作坊小镇:72间闲置铺面的“七十二变”
石泉中坝作坊小镇 石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国青年网石泉11月24日电(见习记者 席聪聪)“手要稳啊、都攒劲啊、多出油啊、奔小康啊……”,石荣成一边用力推动木榨机的撞杆,一边大声吆喝喊着号子,他招呼在场的大家一起体验这种最原始的菜籽榨油技艺。
石荣成在中坝作坊小镇阮小二油坊工作,2016年创业能人陈国盛利用中坝村社区的72家闲置铺面打造了中坝作坊非遗小镇,2017年石荣成被聘请到作坊的阮小二油坊做小工,传承老技艺,这种中国所特有的古法榨油工艺吸引了不少游客来参与体验。
中坝作坊小镇位于陕西省石泉县中坝村,地处后柳水乡和中坝大峡谷之间。中坝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5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9.7%。
2016年,镇村积极动员外出创业能人陈国盛返乡创业,规划打造了中坝作坊小镇。通过公司化运作,把安置小区的一楼闲置房通过采取租赁和房产入股的方式建成作坊,让沉睡的资源火起来。
近日,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陕西省石泉县中坝村,走进中坝作坊小镇,采访在小镇就业创业的村民,见证中坝村72间闲置铺面的“七十二变”。
技艺传承 安保员用劳动号子唤来人气
石荣成邀请记者体验菜籽榨油技艺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摄
中坝作坊小镇的这家阮小二油坊,店面几十平米,店内的榨油床、撞杆、石碾、砂锅等物品串联起古法榨油的重要环节,油作坊在修建时,考虑到观光旅游的需要,采取的是全透明化作业,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古法榨油的整个流程,也可现场体验榨油的乐趣。
石荣成是这家油坊的小工,他告诉记者,有次他在给游客介绍古法榨时即兴表演了一段劳动号子,被游客录下来发到了朋友圈,获赞过百,有人还通过视频连线订购了10多瓶菜籽油。从那之后,石荣成不仅一个人吆喝,还邀请游客和他一起互动,“让游客高兴了就能多买油,我也因此开心”。
石荣成生于1966年,今年54岁,因为小时候经常去油坊玩耍,这门手艺看得多了,慢慢也就学会了。当然,这份工作,对于石荣成来说,是技艺传承,也是聊以为生的选择。
石荣成家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他被聘请到作坊做小工,一个月能拿到3000块钱左右的工资。在这之前,石荣成在一处旅游景点做安保员,一个月工资只有1500多块,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如今,石荣成妻子做保姆,一个月可以赚到1500块左右,儿子也已经顺利大学毕业,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技艺精湛 小镇妇女当创业标兵
李宗琴在编制棕扇 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摄
石荣成所在的阮小二油坊斜对面,是一家手工作坊“一扇天下”,老板名叫李宗琴,作坊里制品种类多样,有蚂蚱、蝎子、竹蜻蜓、竹篓、粽扇等。李宗琴正坐在门口忙活,几片粽叶在她手中来回飞舞。
李宗琴在婆家经常和老人们一起编粽扇,但是回收价格低,几块钱一个。石泉县中坝村是李宗琴的娘家,2018年李宗琴看到中坝村正在建设作坊小镇,她找到村书记,想开一家手工作坊。在中坝作坊小镇开店,第一年不仅免租金,还管吃住,就这样,李宗琴靠着很小的成本把店开了起来。
李宗琴一边开店,一边摸索着学习。“刚开始,脚踩不稳,攒不了劲,身体不敢放松,特别累”,李宗琴说,粽叶特别割手,别人玩手机多了没有指纹,“我也没有,不过是编扇子磨得”。
随着手艺越来越精湛,店里的品类越来越丰富,李宗琴手工坊的生意越来越好。2019年五一假期前后的一个月,卖了两万块左右。淡季的时候一个月也能卖到七八千或者一万块钱。李宗琴说,之前在超市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1000块左右。
生意越做越红火,李宗琴开始吸纳周边妇女过来做帮工,或者外包出去回收成品,她把这门手艺无偿传授给乡亲们,解决了周边一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她也被评为“小镇妇女创业标兵”。
更有趣的是,李宗琴店里的微信收款二维码也是自己编制的,“开始就是自己研究,编了很多天”。有些商家看到后,也想要定制这种手工编织二维码,李宗琴说她给别人做了10个左右,一个收费200元,“我就是看别人喜欢,不靠这个赚钱,一个真的要编很久”。
现场有记者提问李宗琴,这个手艺目前可以养活自己吗?李宗琴很干脆地答了一句,“当然可以啊”。不过,李宗琴并不满足于此,未来她想和政府合作,把生意越做越大。
中坝作坊小镇自2018年开园运营以来,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600余户群众发展订单农业,其中带动贫困户168户,让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6000余人依托小镇实现就业创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2020年10月,中坝作坊小镇项目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百大案例。当然中坝作坊小镇也没有满足于此,他们下一步将争取创建国家4A级景区,使其在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