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老有所乐 松江这个社区里的书画团体“高手云集”

2020-11-24新闻20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通讯员陆延玥11月24日报道:篆隶行楷、花鸟虫鱼,松江区方松街道久阳文华居委会的一个小房间里墨香四溢,满墙的书画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只见一块黑色扇形牌匾悬挂于门口,上书“墨香阁”三字,字迹行云流水,矫若惊龙。篆体、行书、小写意、没骨画、鱼骨画、羽毛画……一群热爱书画的老人们在这里各展所长,携手在墨香浸润中走向远方。

2009年,在陶金华的组织下,久阳文华居民区里爱好书画的退休老人们经常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流作品,2011年,社区书画团体——墨香阁正式挂牌。如今墨香阁已有11位成员,平均年龄65岁,他们中有转业军人、退休医生、工艺美术爱好者等。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老漂’,为了帮助子女照顾孙辈而来到松江。”成员李玉霜笑着说,“松江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我们在上老年大学书画班之余,聚在这里一起探讨作品、提升技法。”每周四下午是墨香阁的活动时间,成员们带着各自的作品来到现场互相交流、鉴赏。“看自己的作品是很难看出问题的,别人就能轻易看出,交流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陶金华说,这也是她成立墨香阁的初衷。

正逢周四,成员张如花带来了几幅新作品,她展开画卷,只见一树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张老师一直是我们这最勤奋的,每次她都会带来新的作品与我们交流。”学画近十年,张如花每次外出遇见美景,总会拍照记录下来,回到家中对着照片作画,她说:“我并不是完全对着照片临摹作画,而是会修改一些地方,比如这树梅花的下半部分就添加了我个人的想法。”

在活动日的下午,成员们有时还会跟着陶金华学习作画,因为她是这里公认的写意高手。“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点,有的老师痴迷书法,有的老师醉心绘画,但是我们都能互相交流、学习。”小写意花鸟画是陶金华最喜爱和擅长的,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勾勒出物象的意态,用线的书法味和墨的多变性展现神韵。绘画是陶金华自小以来的爱好,退休以后,她有了更多时间磨练画技。2014年,陶金华的作品《碧水九如澄波图》参加义卖拍出了22000元,她将这些钱全部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九条红色的鲤鱼在水中自在地游动,组成一个“寿”字,“九”为长长久久,“鱼”则为万事如意,色彩鲜明强烈,笔姿从容多变,这幅充满生命力的鱼寿图由陶金华于重阳节时所绘,被成员们称为墨香阁的“镇阁之宝”。

“我们常常外出采风,因为待在家中是画不出好作品的,佘山、醉白池、二陆草堂等地都去过,经常寻一个角落就开始作画。”成员郝昭棣说。参观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观赏、学习名家作品,就地铺上自己的书画作品,互相评鉴,墨香阁的成员们在松江的各处文人旧居不断感受和体悟大家之作,了解其背后的底蕴与文化,提升个人境界。

以楷为本,以草为神,成员朱和军多年来痴迷书法,尤为擅长行书。2002年,朱和军开始用行书手抄《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2004年底他将四卷全部写完后,又开始用行书书写四大名著,直到2017年才全部完成。15年时间,朱和军完成的近500万字的手写版文学作品被整齐地装订成册,足足有几百斤重。“我夏日里有时写得满头大汗,晚上有时写到凌晨,夫人说我是疯子,孩子也不是很理解,但是我觉得这是书法让我‘上瘾’了。”今年,朱和军将这些完整的行书版著作装满了五个大纸箱,全部捐赠给了区图书馆,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留下痕迹,被更多人看见。

图片说明:朱和军用行书写的《毛泽东选集》第以至四卷和四大名著,现已捐赠

“凡事都是一个兴趣,入境之后,整个人根本控制不住。”李玉霜说。用鱼骨作画是他的绝活,在不改变骨头形态的情况下,将骨头拼接成栩栩如生的蝴蝶、花朵、鸟类……沉醉于手工的李玉霜能够从各种鱼身上提取出一个个完整的鱼骨件,再将这些骨件进行处理,作为作画的材料。鱼骨画精致巧妙、立体感强,给人形象生动的逼真之感。制作鱼骨画对创作者的耐心与细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从选取合适的骨头作为材料到烘干处理鱼骨,再到构图和拼接,每一步都绝非易事,但是李玉霜从不觉得枯燥乏味。

#退休#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