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川 通讯员 陈佩湘)日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完成国内首个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的一期设备进场安装。该系统是首次由国内图书馆引领的全球图书馆行业科技创新,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工业自动化技术,再造图书馆内部业务流程。目前准备上线的该系统一期设备,包含正在申报的4项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通过初审)、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可完成无人值守自动对批量图书进行ISBN号码扫码及信息识别、订单验收、条形码打印粘贴、覆保护膜等十余项操作,加工效率可达每小时500册。
工程师以一本书为例讲解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运作的流程和技术原理。通讯员供图
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结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建设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工作部署,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着力推动建设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该系统将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技术应用于图书采分编环节的新型作业平台,推动了图书馆采分编作业由传统人工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创新催生了“智能化编目”新业态,为相关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座谈会专家组聆听项目介绍。通讯员供图
据悉,采用该系统后,图书在设备上流转一次即可完成传统人工处理的十余项操作。以加工10万册图书为例,仅计算图书搬运一项,使用该系统就可以比传统加工作业节省约100万册次的重复搬运劳动,不仅实现了编目前加工作业的自动化和规范化,还能显著提高采分编作业的综合效率,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后续将逐步建设智能化图书分类编目模块、典藏加工和分拣模块,利用人工智能图像采集和识别技术完成对图书的精准识别,开发专用的分类编目软件,实现无纸化分类编目、智能化分类编目、智能分拣等,打造全新的图书采分编全流程、一体化的智能作业新模式。
馆方介绍,即将上线的图书采分编智能作业系统项目,是“智慧图书馆”概念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落地和典型应用,是公共图书馆引进新兴技术带动自身资源建设转型升级的又一代表性举措,既能解决传统业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又紧扣“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趋势,努力追寻业务创新途径,为业界探索和建设“智慧图书馆”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