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领略诗意中国丨中山大学教授分享“读懂唐诗的几个角度”

2020-11-24新闻18

11月21日下午,“文化里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之“唐诗里的中国”第二场讲座开讲。第一场讲座的特邀嘉宾,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谢有顺再次来到南城历史文化陈列厅,为现场观众讲述“读懂唐诗的几个角度”。

讲座开场,谢有顺简短回顾了“唐诗里的中国”第一讲“认识一个诗歌中国”的主要内容,从宏观上为现场观众讲解诗歌与中国的关系。据悉,现场大多数观众都参加过上一场讲座,跟随着谢有顺的回顾,观众们很快进入了唐诗的世界。

“今天会具体讲几首诗,讲讲这些诗好在哪里?读唐诗有什么方法和窍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谢有顺以《静夜思》《登高》《下江陵》等脍炙人口的唐诗为例,为观众们分享了他读唐诗所采用的各种角度与方法。

谢有顺认为,唐诗的创作已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李白、杜甫的诗文传诵最为广泛。他们最朗朗上口的诗句,往往是平淡无奇的表达,因为他们创作的诗已融入生活,并影响了今天的汉语表达,人们习惯了这些诗歌的表达方式,所以才觉得很平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讲座中,谢有顺多次邀请现场观众一同读诗,认为理解诗歌需要从诗人的情感出发,通过诵读揣摩诗人的情感转折。这也是训练人们感受内心情感微妙变化的方法。

“对于诗歌来说,重要的是表现诗人的内心体验,情绪波动,以及一种意境。”谢有顺认为,读诗是一种审美训练,能帮助读者体会诗人写诗时的内心情感,带领读者进入独属于诗歌的世界,体会诗中细小与宏大的美好,这种共同体验能改变现代人的视野。诗中每一处转折与变化,都需要读者细细体会。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意犹未尽,争相举手与主讲人提问互动。其中一位从事多年幼儿诗歌教育的老师,向谢有顺提出了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少数家长问她幼儿唐诗教育的意义?谢有顺说:“诗歌教育与其他审美教育一样,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正在被愈来愈多的教师与家长接受,我虽然没有什么办法快速扭转少数反对诗歌教育的家长,但我对诗歌教育持非常乐观的期待。”

“唐诗里的中国”系列专题讲座第三场,

将以“唐诗所建立的精神坐标”为主题,

于12月12日下午

在南城历史文化陈列厅开讲。

届时,

谢有顺将继续带领观众领略唐诗之美。

素材来源:南城档案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