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检测第一天,我们派出支援的15辆运送样本的车在风雪中一辆接着一辆,从滨海新区驶来武清区的实验室,几乎每小时都不间断。今天,已经只有一两辆车送样本过来。大部分人都检完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诺禾致源副总裁兼诺禾天津医学检验所总经理曹志生说道。
截至23日15时,“滨城大筛”已检测样本233.40万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庞大检测任务的顺利进行,既有医护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检测机构的付出。
很多市民好奇
采样后的样本被送到了哪里?
自己扫码录入的信息如何被运用?
实验室里的核酸检测是怎样的?
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诺禾”)作为支援滨海新区全员检测的9个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负责了滨海新区6个街道、655个采样点、72万人的检测工作。这场筛查中,他们是“科技抗疫”的重要力量。
诺禾的实验中心位于天津市武清区,距离滨海新区约1个多小时车程。“滨城大筛”至今的近三天时间里,诺禾不仅紧急部署200余人在实验中心待命,随时对样本检测,还派出了120余人的队伍赶赴滨海新区,协助采集现场的样本收集、运送等工作。
“检测机器一刻不停,实验室检测人员三班轮倒,每小时向疾控中心汇报检测最新检测结果,这就是这几天的‘战时要求’。全员检测第一天,支援现场的员工们早晨7点就到岗了,将车开回实验室‘卸货’时,车牌照都被夹着泥沙的雪掩得看不见了。”曹志生感慨道,“这几天实验室也是彻夜灯火通明,晚班需要凌晨3点赶到实验室,很不容易。”
虽有辛苦,但能在这场全员检测中承担着重任,每个人都充满干劲,“员工们普遍比较年轻,其中三四成都是天津本地人,对他们来说,这次大考就是保卫家乡。几个小伙子在滨海新区打车时,司机听说他们是帮忙检测、抗疫的,直说着不要车钱了。还有的街道领导给现场检测人员准备了热的红豆汤和姜汤,虽是大雪天,大家的心却是暖的。”
检测工作缺不了热情,而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备战,临战方能不慌。幸运的是,对诺禾来说,这次检测是一场“有准备之仗”。“早在9月底,我们就参加了市卫健委为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出现的反弹而做的部署会议。我们的日检测通量已达到3.3万管,以10人一组的检测来说,就是33万人。此外,检测所用的耗材、棉签也都齐备,就是为了应对现在这样的突发状况。”曹志生说道。
随着“滨城大筛”渐入尾声,这次全员检测的经验也将被总结,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曹志生表示,伴随着今年多次核酸检测工作一路走来,直至此次滨海新区全员检测,诺禾见证了我们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正越来越完善。
“北京新发地、新疆喀什、大连、青岛……在这些地区出现新冠疫情时,我们都参与到检测中。我最明显的感受是,检测水平在不断进步,信息化、自动化已成为新冠病毒检测领域的重要趋势,也是‘科技抗疫’的重要方向。”
曹志生回忆道,6月中旬在北京新发地,诺禾是第一批支援抗疫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当时,近90万份样本的检测量约占同时段内北京市核酸检测总量的15%,受检人员信息采集、录入成了制约检测速度的一个难题,“当时,许多人员信息是纸质采集、人工录入,可以想见,近90万份样本用这种方式记录信息,会消耗多少精力。”
北京新发地疫情缓解后,诺禾通过复盘、总结,优化流程,持续在科技抗疫上投入研发。在此后多地的核酸检测,特别是在“滨城大筛”中,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了亮眼的作用。
“这次在滨海新区,绝大多数检测点执行了提前扫码、通过小程序自行填写个人信息的步骤。诺禾的系统还可直接识别居民身份证信息,免除了打字的麻烦。相比于人工录入可能出现的错漏和效率低下,这些更信息化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核酸检测的现场采样效率和防控工作的调度效率。”曹志生说道。
信息化管理系统带来的便捷不止在采样环节。据悉,实验室检测人员能通过样本容器上的条码与市民先前填报的信息相对应,这些信息还包含了街道等属地位置,实验室里的检测一旦发现阳性样本,会第一时间上报给滨海新区疾控中心,随后将快速定位到所属街道,及时锁定风险人员。
此外,能在两天多内完成如此大量的检测任务,一项由诺禾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工作站起到了关键作用。记者在实验室外观察到,自动化开关盖、自动化扫码的设备无需人工手动干预。曹志生介绍道,这一系统相比人工操作,有近20倍的通量增加,仅5分钟即可掌握操作技能,较大地解放了人力,大大提升检测速度和规模,很适应“滨城大筛”这样大规模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
曹志生表示,在这次全员检测中,样本被送入诺禾的实验室后,平均6-8小时便可得出结果,这在如此大规模人群的检测中已属可喜。他还提到,在未来,缩短检测点位和实验室的距离,有可能更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我们研发了一套可移动的方舱,能搭载上述的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工作站,更加灵活。在十月初青岛的全员检测中,这一设备初显身手。在未来,更为高效、便捷的检测设备和系统,还将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