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走进老百姓心里 ——记从江县东朗镇摆德村第一书记潘柏君
走进老百姓心里
记从江县摆德村第一书记潘柏君
陆平柳
我叫潘柏君,是贵州省高速公路集团一名工作人员,2018年3月被派驻到从江县东朗镇摆德村担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
摆德村地处从江县月亮山区深处,全村共有373户19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1户1352人,村民世代以耕种为生,偶有外出务工人员,依然难解村里贫困之苦。
和群众一起修建村绿化带
和干部群众一起整治摆德村道路面
初到摆德村,我内心是震惊的,见惯了城市中水泥高楼的我,想不到在边远的山区还有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看着眼前生活拮据的群众,我立志一定要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生活现状,才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培养和信任。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驻村伊始,为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出群众脱贫致富切入点,我经常走村串户,与群众拉家常、聊农事,倾听群众心里最真实的“声音”。
摆德村距离县城路途遥远,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困难,村民脱贫致富的意识不强,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动员群众外出务工,是我驻村之路踏下的第一步“脚印”。
和群众在搬运村路灯器材
用手机给小朋友们看外面的世界
通过“村组干部带、第一书记访”的形式,我主动联系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等省外单位联系就业岗位,寻求“娘家”贵州省高速公路集团帮助,带领村民参加企业用工招聘会,帮助全村714名村民实现外出务工就业,以“工”带富,切切实实为摆德村村民指引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又开始返乡,为解决这一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我结合摆德村世代以务农为生的生活习惯,心想:“既然群众离不开土地,何不以土地实现为民致富?”产业发展带富,是我驻村之路踏下的第二步“脚印”。
为了更好的了解适合摆德村发展的产业,我主动到镇上对接扶贫工作站,了解到有适合当地群众种植的蓝靛和辣椒产业,我充分发挥党支部“火车头”作用,结合“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蓝靛、辣椒等种植产业,覆盖全村215户贫困户,实现群众户均增收7000余元。
在给贫困户妇女解释政策
上户核对危改贫困户信息
改变摆德村基础设置建设,是我驻村之路踏下的第三步“脚印”。
我向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到87万元民生项目资金,落实了摆德路面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项目。我主动寻求“娘家”贵州省高速公路集团帮助,申请水泥及沙石建成摆德村文化活动广场,让村民们有了“夜生活”。我还向省交通运输厅、贵州高速集团争取资金106.8万元及一千余方砂石、三百多吨水泥,同时协调义务施工队伍进村施工,摆德村修建排水沟3962米,安装排污管969米,管涵3座,协调资金维修自来水管网,使摆德村旧貌换新颜。
组织村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学习
在田间查看农户稻谷生长情况
此外,我还重视摆德村教育的发展。通过建立爱心帮扶微信群,联系到3488件学习及文体用品,联系到2.4万元帮扶资金,重建了摆德小学食堂钢架棚,有效改善摆德小学教学条件。联系帮扶单位开展“一对一帮困助学”,长期帮扶13名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联系爱心企业建立“摆德村助学基金”,每年向摆德村考上大专以上学生进行资助。
摆德村开满鲜花的小道
入户慰问帮扶学生
如今,走进摆德村,入眼是一栋栋崭新的房子,一条条干净的大道,一张张群众的笑颜。百姓生活富足,日子也有了盼头。
有时候朋友问起我:“这样的日子苦不苦?”我答道:“苦,但甘之如饴!”。
长路漫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驻村几年以来,我用双脚丈量这个山村,争取把每一步“脚印”都踏进老百姓的心里面。苦不是借口,再累都不能退缩。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我将继续奔跑逐梦,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用三轮车帮村里搬运垃圾去处理
摆德村妇女正在种植蓝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