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决战脱贫 逐梦小康】通渭:搬出“穷窝窝” 奔向小康路—通渭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2020-11-22新闻13

搬出大山挪穷窝,喜迁新居笑逐颜。“十三五”以来,通渭县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重要举措,对2765户1352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截止今年11月,计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并实现脱贫。

初冬时节,李家店乡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呈现出一派忙碌的劳作景象,当地村民正在为金银花剪枝并扎稳辅助杆。正在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务工的李家店乡李店村易地扶贫搬迁户马彩霞告诉记者,2019年,她家从原来居住条件差的山区搬迁到李家店乡李店村王河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由原来的不愿意搬到现在的安居乐业,离不开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有限公司为他们提供的在家门口务工挣钱的就业机会。

“旧房子不爱拆,也不爱下来居住,去年刚搬下来的时候心情还很不好。今年到合作社打工条件好,我也不后悔,搬的也很痛快。这真的是在家门口工作,下雨的话我走路都能过来。”通渭县李家店乡李店村村民马彩霞说。

和马彩霞一样,村民祁栓勤也不愿意离开故土,他的担心也很实际,就是去新址怎么生活?怎样养活一家人?

“刚开始不爱搬,现在还感觉特别好。这里现在还好,有地方打工,自己手里多少有些钱。”通渭县李家店乡李店村村民祁栓勤说。

通渭县李家店乡人大副主席孙天兵:“正常在金银花地里务工的话,剪枝、除草这些非常简单的农活,都是农民很习惯的一种农活,随随便便一天就能挣80块钱,有些搬迁户中家庭的劳动力比较多,两三个人可以在这里常年务工,一年一个人的务工收入就有两三万元。”

故土难离,是很多易地搬迁户的真实想法,李家店乡采取领导干部包户等措施,通过与群众拉家常、作对比,耐心劝说群众搬迁,打消群众不想搬、不愿搬的思想顾虑。

“甚至有些干部在群众不愿搬迁时,在周末和晚上放弃回家的时间,到群众家中做工作,帮助群众往外抬家具,到城里或者其他地方采购一些生活用品,通过干部的不懈努力,在2019年国庆节之前李店村王河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达到全部入住。”通渭县李家店乡人大副主席孙天兵说。

村民张五胜除了依恋故土,更担心房屋质量安全,可实地看了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施工程序后,便将多余的担心装进了肚子里。

“新房子质量很好,地震的时候房屋质量绝对牢固,如果跟以前的房子一样的话,那肯定就塌了,木梁的房子农民感觉安全,但和新房子不能比。”通渭县李家店乡李店村村民张五胜说。

“十三五”以来,通渭县坚持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各乡镇结合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后续脱贫措施,为搬迁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脱贫计划,通过扶贫车间、特色种养殖、劳务输转、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夯实脱贫基础。

常家河镇直湾村村民郑想顺从山上搬到易地扶贫搬迁点已有两年多时间了,住着二层小楼房,他特别感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通渭县常家河镇直湾村村民郑想顺:“关键是国家的政策好,不是国家给我们扶贫的话,我们自己只掏一万元,哪里能住上二层小楼房?”

近年来,通渭县把金银花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黄金”产业,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群众增收有了就业保障。

通渭县常家河镇直湾村村民郑想顺:“金银花情况好着呢,我已经收了三年了,刚开始种的时候庄里有六、七户,其他的农户都不种,说种金银花的话把地就糟蹋了,等到我们卖钱了,第二年的时候别的农户都赶着开始在地里育苗了。”

“十三五”期间,通渭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按期实现脱贫目标的最紧迫、最重要任务之一,坚持搬迁与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规划实施搬迁人口2796户136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65户13522人),按照靠近城镇、靠近中心村、靠近产业园区、靠近旅游景区的原则,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建设集中安置点104个,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8户6682人;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87户6840人,让一批批贫困群众挪穷窝、摘穷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一惠民工程的实施,不但确保了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改善了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后续扶持政策,达到了搬迁群众的产业达标覆盖,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通渭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何飞说。

通渭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凯莉:“搬出穷山沟,过上甜日子,这是偏远山区贫困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一批又一批的贫困群众沐浴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拔穷根……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幸福生活越过越甜。”(记者 张赛 李凯丽 杨德权)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