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少年周瑜的求学故事

2020-11-22新闻10

东汉帝国后期,周瑜的家族,是舒城的世家旺族,在江淮地区,地位显赫,广有声誉。

时任汉太尉的堂伯父周忠,寄厚望于他这个堂侄周瑜。他将周家家族祖传至宝、一块用“和氏璧”边角料雕刻的玉璧,转传给周瑜,并亲自给他起名叫“瑜”、字“公瑾”,希望他长大成才,如瑾如瑜,成龙成凤,支撑起周家显赫的门户。

(少年周瑜 影视图)

小周瑜,就是在这样的家族氛围里,借助家族极其优越的条件,勤学苦练,茁壮成长。

学前教育,由母亲亲自主持。

母亲选用的教材,是汉文帝时代,黄门令史游编篡的《急就篇》。

《急就篇》,是由1394个不同汉字编写的、百科全书式的、儿童启蒙读本,文字简洁流畅,内容全面合理。三岁的小周瑜,天性聪慧,记忆力强,在母亲指导下,很顺利地达到“四会”:会读、会背、会写、会讲解。

四岁,周瑜进家塾。

家塾师傅,都是家族精心挑选的优秀士人,不是失意官员,就是饱学游士。他们知识渊博,见识宽广,教法也往往得宜,更重要的,是能根据各个学童的具体情况,以及家长的特殊要求,因才施教,使每个学童都能各得其所。

在塾师指导下,小周瑜一边学习儒家经典,一边学习武学、武艺。

在家族中,小周瑜拥有一匹朝鲜进贡的“果下马”。它是汉灵帝刘宏赏赐周忠,再由周忠转送给堂侄儿周瑜的礼物。这是一匹“袖珍马”,体小腿矮身健,能在果树林里行走,能负一百多斤重物,是小健儿练习骑射的良马。

(果下马图)

九岁时,周瑜已经身形硕健、长像俊美、力大超群、反应敏捷,“果下马”已经不适合他骑了。正好堂叔周尚,有一匹西域神骏“照玉白”,是从黄巾军手里缴获的战利品,矫健神勇,一般人都治服不了它。可是,周瑜一见,翻身一跃,便骑上神骏,纵横驰骋,骑射自如。家人由惊转喜,堂叔郑重交待,“照玉白”从此专属侄儿周瑜坐骑。

周瑜家族的住房建筑,南依杭埠河,面向华盖山,呈军城结构,总面积约90000平米,遗址至今尚存,人称“周瑜城”;城北有“练三墩”,供家族青年学习布兵排阵、放牧骏马使用,至今也仍然历历在目,是著名的名胜风景,“牧马旧市”。由此可见,史称周瑜“文韬武略,万人之英”,也不是自然天生,而是跟他家族的良好条件、自己的勤学苦练,分不开的。是否多少也含有一点“龙生龙、凤生凤”的遗传因素?

周瑜十岁那年,他父亲周异看到儿子,己长成出挑的小伙子,学识言谈,为文书法,都远比一般同龄人优秀,他知道,有走出家门,给儿子寻找大儒求学的必要了。

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京都纷扰,局势动荡。自己虽是京都首官,但洛阳不是儿子求学的首选之地。

(蔡邕父女图)

其时,朝廷议郎、大儒蔡邕,与弄权宦官有矛盾,害怕受诬陷、遭迫害,辞官退职。他受当时担任庐江郡太守、著名大清官羊续邀请,来到郡府所在地皖城〔今安徽潜山〕避祸,并开馆授徒。

蔡大儒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德隆望重, 学富五车,名重当世。那时,一般公学、私学使用的课本,都是他奉旨,为太学书写的、“五经”碑石拓片的、雕版复印本。在京都,他与周忠在朝仨兄弟,工作上多有接触,结下深厚友谊。

这次,蔡大儒落难,流寓皖城,开馆授徒,正是周瑜拜师求学,进一步深造的天赐良机。

(蔡邕书法熹平石经)

于是,周异偕同堂弟周尚、堂侄周晖,带着周瑜,进蔡大儒学馆求学,并主动交付两百两黄金,权当束脩。

当时学馆已收两名学童:一个是九江巨富之子、也是十岁的蒋干,另一个是大儒自己的女儿、九岁的蔡琰。这俩人成才后,都大名鼎鼎,非常有名气;特别是蔡琰,即蔡文姬,著名的音乐家、诗人、学者,在东汉末年动乱中,散佚失传的中华古典文献里,有四百多部,经由她背诵、手录,而流传下来。伟哉,蔡琰!其功绩,同她的学长比,如何?

学馆课本,《春秋》、《周易》、《礼记》、《尚书》、《鲁诗》,以及《论语》、《公羊传》,都是蔡大儒当年工楷隶书拓片的、雕版复印本,件件精美,本本可人,堪称艺术品,学童们个个都珍爱无比,不忍释手。

周瑜,经过大儒的精心教授,耐心指点,学业精进,知识猛增,情趣也日渐变化,成长为一个风姿潇洒,仪容长壮的大帅哥。

蔡大儒又是著名的音乐家,弹得一手七弦琴。他每天都安排一炷香的工夫,教授学童弹琴学艺,陶冶艺术情操。经过大儒的教授,以及与蔡琰同学的反复切磋,周瑜弹琴水平与音乐鉴赏能力,有了长足的猛进,也达到不仅仅是入门的水平,堪称精通的行家里手了。正因为有如此精湛的音乐修养,所以,后来才有了“曲有误,周郎顾”,风流卓尔的佳话。

这一阶段的学习,周瑜一直持续五年,为他渊博深厚的学识,和超凡卓越的琴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逐渐熏陶出,他儒雅倜傥、风姿俊朗的人格魅力。

陈存选

2020、2、22

#楚汉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