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道家无为思想有道理,为何在春秋战国没有出路?老子:多欲会折腾

2020-07-22新闻15

熟悉诸子百家的朋友,大概都清楚道家的核心主张在于“无为而治”,这也是道家用来救世的主流观念,要求“清心寡欲”和“无欲无求”,没有利害的纠缠,这个社会自然也就不会有过分的矛盾和冲突,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而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老子所说的无欲无求,能够完成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治,那么相信这个社会确实会回归到一种安定和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状态。但是,这看上去非常美好的社会观念和理想却并没有在战国时代得以应用,而众多的历史学家在研究道家的观念的时候都有一个相同的主张,那就是道家的观念是没有出路的。

道家观念有自身道理,却没有出路

换句话说,在现实的社会中是没有办法完全实施的,但同时其又是非常有道理的;这样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很矛盾,毕竟一个很有道理的社会观念,怎么可能没有任何的出路呢?怎么可能不被实施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说到道家的观念,既没有出路,但同时也有自身的道理。

老子观念的出发点

老子最为看重的其实是纯朴,这一点是对人的本性而言,再具体一点是对于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是人在社会的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而老子对于纯朴的看重是因为老子切身地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站在纯朴对立面上的“折腾”到底因何而来?对此老子曾经给出过答案,他说人之所以会折腾,人的心思之所以会不纯,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多欲”,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多智”。

“多欲”会产生折腾

“多欲”意思就是人的念想很多,人想要的东西很多,因此就会想方设法去达到某些目的,去得到某种东西和完成某种心愿,但是一个社会的存在岂能都是顺风顺水的?一个人的想法岂能都是能够安稳实现的?所以,当人们的欲望多了之后,相应的去实现欲望的手段也就会变多;当人们遇到困难时,违背正常社会观念和秩序的行为也就会渐渐萌生,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正是这个道理。

想要的东西多了,人心就会变得复杂,矛盾冲突也就会升级;而多智则是完成折腾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上面所说到的那样,人的欲望多了就会有更多想要折腾的念头,而且搭配上所谓的智慧,那么折腾的念头就会付诸实施,人的行为也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所以说,多欲就会想折腾。

“多智”能折腾

可是这个社会是经不起折腾的,平民百姓的折腾会导致社会的生产力下降,君主的折腾会导致国家的统治变得昏庸,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折腾,会导致连年战争的爆发,所以,天下容不得人过分的折腾,所以人必须要纯朴。而纯朴就是让人们回归到比较原始的方式,有原始的心态,尽可能地无欲无求;这自然有他的道理。

老子提出的具体措施

他其实主张要回到原始社会,因为在老子看来,原始社会是最纯朴的,不仅老子,其实很多的思想家都有这样的观念,比如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书当中就说过,原始社会是纯朴最高峰,并且他还把打破这种纯朴、离开这个高峰的力量,称之为“堕落”,这一点上与老子的观念有相辅相成的味道。

毕竟原始社会确实存在着这方面的行为方式,比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所以人们要对纯朴心存敬畏,要对欲望进行排斥,回到原始社会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高峰。

“无为而治”的潜在含义

“无为而治”其实并不是说让大家什么都不做,它深层次的意思是指,让统治者不要过分地干预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过分地想要去拉动社会的生产力,也不要太追逐于国家利益的搜集,如此一来,如果一个国家不执着于发展的程度,那么社会的进程就会缓慢向前推进,人们的生活也会按部就班。

如此一来,大家之间的焦躁程度就会降低,也就不会执着得失问题,而得失不再被过分的考虑,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就会减少,相应的引发的社会或者阶级的矛盾也就会减少,而如果国与国之间实行这样的方式,那么就不会拥有侵犯其他国家利益的行为存在了,那战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想必是没有的。

所以说,从对于纯朴的崇尚以及对于原始社会的解释,甚至后面对于“无为而治”深层意思的剖析上,我们都可以发现老子的观念确实是有道理的,而且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做人就是要纯朴,原始社会也确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老子 提出的理念,却没有出路

而不过分地干扰社会的发展,也是我们现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重要部分,毕竟拔苗助长所导致的后果是人尽皆知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式,不过分地干预自然,确实能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高的价值。但是又为什么说这样的方式是没有出路的呢?

首先,老子所提出的具体措施有着理解上的问题。

老子说原始社会是最纯朴的,确实,原始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或者说人们的行为方式都很纯朴,恩格斯说的也没有错,原始社会确实是纯朴的最高峰,但问题是,原始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纯朴是天性吗?恐怕不是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原始社会的人未必就想达到这种纯朴的状态,或者说未必就想去做纯朴的人,如果按照恩格斯的表示,那就是说原始社会的人未必不想“堕落“,但问题是他们拥有堕落的条件吗?恐怕是没有的。

原始社会物质匮乏,不具备“多智”,“多欲”的条件

为什么呢?实际上原始社会是物物质非常匮乏的,人们一穷二白,我没有金子,你也没有珠宝,那何来觊觎一说呢?大家都没有东西,都没有金钱财富,都没有大宅子,甚至都没有富裕的粮食,那欲望又从何而来呢?所以说,那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东西可以偷,也没有东西可以去追逐。

最高的权利不就是一个氏族的族长吗?同时允许社会所表现出来天真无邪、互不防范也并非是人们没有这样的心思,而是在原始社会发展时,人们的智力水平不高,所以,当时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心眼,没有那么多的坏手段,自然防范的手段也就会减少。

所以说,老子所说的原始社会纯朴没有错,这也与他自己所说的,人们之所以折腾是因为多欲和多智的观点相辅相成,原始社会的人不折腾就是因为无欲,而且无智。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们自己的天性,不是他们自己想要达到的状态,而是因为时代的原因,因为人们进化问题中的原因,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拥有多欲和多智的状态,自然也就只会表现出纯朴的形式。

春秋战国时代,不同于原始社会,由俭朴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可是,时代已经向前发展了很多年,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其实已经摆脱了曾经一穷二白的状态,欲望变多了,智力提升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又如何去回到原始社会的状态呢?所以,老子其实只看到了原始社会状态的表现形式,却没有深入思考这种表现形式存在的根源。

也就是说,如果想要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回到原始社会的生活状态,那么首先要让他们接受一穷二白的生活方式,可过惯了富裕生活的人,又有哪一个愿意一穷二白呢?就如同龙应台先生所讲的那,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街头两辆自行车相撞都是会打架的,因为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稀有的。

但是现在呢?就算是两辆小轿车撞了都没事,大家会客客气气的交换一下名片就分手,剩下的自然有律师或者保险公司去打理,所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生活水平提升了人们相应的在意程度也就不同了。而开习惯了小轿车的人是不会愿意换乘自行车的,因此回到原始社会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可能。

老子的言论不适合当下发展的时代

老子说原始社会无欲无求,天真无邪,人人平等,相亲相爱,但是这有一个基础,那就是在同等的氏族或者部落内部,这些现象都是可能发生的,但在氏族与氏族或者部落与部落之间就不好说了。比如说,黄帝不就与蚩尤发生过战争吗?炎帝不是也和皇帝较量过吗?所以,原始社会也不存在绝对的天下太平,只能是相对来看,在氏族内部平等的程度更高一点,无欲无求的程度也更标准一点。

但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纷争根源在哪呢?不就是在国与国之间吗?其实每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相对来看都是比较高水平的,之所以会有战争爆发,是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不对等,强盛的国家想要变得更加强大,弱小的国家只能够夹缝中求生存,所以相互之间的攻防关系不断变化。

而为了寻求生存的稳定,国家必须要进行变革,必须往能够获得更大利益的方向发展,而对于利益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复杂,本身就达不到一个平等的状态。因此,“无欲无求”放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国家内部的发展观念,放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不合适的,又如何去实施呢?

春秋战国追逐利益,老子思想并不适合

此外,老子所说的,国家发展不能够过多地干预民生这一问题,也与当时发展不相符合,要知道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追逐利益的年代,无论是君主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也好,表现出来的都是对利益的追求,对欲望的达成。比如说秦国,其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推行变法,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势,能够让国家的地位更加的稳固,然后去蚕食其他国家的领土,掠夺其他国家的利益,而国内的臣民之所以拥有很高的生产积极性,拥有很强的好战心理,那是因为国家有着奖励耕战的政策,生产粮食多会得到奖赏,斩首人数多会得到爵位,而且这些奖赏和爵位都可以世袭下去的,哪怕自己受用不到自己的后代还可以享用。

所以,要想让国家不去干预平民百姓的生产和发展,可能吗?或许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内部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如果这个国家采用这样的政策,那就意味着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实力提升,不会有太多的利益收获,那么周围的国家会放过它吗?想必是不会的。 它会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毕竟不进则退,一个发展停滞的国家,是很容易受到其他诸侯国的攻击的,所以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敢于实施老子的政策,因为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另一种混乱的到来。

结尾

综上所述,之所以说老子的观念是有道理的,是因为老子所提出的社会观念有着一定的可行性,无论是对于纯朴的崇尚也好,还是对于原始社会表现状态的叙述也好,老子都没有问题。再者,他所提出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也很有价值,但问题是放在当时那个历史环境当中没有实施的可能性,这就很尴尬。

而且老子的观念更多的注重在表现形式上的延续,也就是说他看到了原始社会的形式,并且在这种形式上进行了延伸和观念叙述,却没有深入地研究这种社会形式的发展根源,因此老子其实忽略了人之常情,也忽略了国与国之间利害关系的重要性。

毕竟没有哪个人愿意将努力付诸东流,没有哪个人愿意在过惯了富裕生活时回归贫穷,其实不用说经历过富裕生活的人,就算是普通人能够达到安之若素的境界的也是少之又少。所以说,老子的观念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没有可行性的;不过他的观念也是我们的理想,虽然时至今日都没有达成,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向着那方面的目标而努力。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