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太和街道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给居民幸福“加码”

2020-11-21新闻27

原标题:太和街道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给居民幸福“加码”

文化惠民,润泽民心。近年来,官渡区太和街道落实全区“一核多维共建共享”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着力提升质量,推动太和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前列。

作为全市最早开展“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的街道,通过8年的探索和实践,太和街道在党建引领、塑造品牌的基础上,让专业社会组织加入,成功打造“邻里文化节”这一“太和文化品牌”,给居民幸福生活“加码”的同时,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也成为街道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

党建引领文化唱戏

强强联手共享联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依托街道区域化党建、社区“大党委”工作平台,太和街道创新开展“党建载体联创、共建坚强堡垒,道德教育联育、共建文明社区,公益事业联办、共建和谐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建幸福家园”工作内容,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促进各项文化事业发展。

“‘大党委’成员单位是推动社区基层党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有利于发挥街道党组织统筹抓总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还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节约社会治理成本、增加治理成效。”太和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陶静说。近年来,太和街道和辖区内80余家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实现联建共建与文化有机结合。“音乐党课”、小剧场党课《田湘云》、“读书分享”“传统文化(体育)进校园”讲座、“非遗传承进楼宇”“青少年职业体验”等活动,在充分整合辖区公共单位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形成了太和街道独有的“文化活动圈”。

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不仅拓宽了活动渠道,更提升了活动内涵,发挥了社区自治组织、文化社团、社区志愿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沟通和社区教育,激发群众参与兴趣,培育社区公共精神。

“这样的活动形式太好了,暖人心的同时又把国家的重点工作宣传出去了。我在社区也参加这样的文艺活动,说快板、变魔术都是我的‘拿手戏’。”石景才是黄家庄社区居民,虽然不是昆明人,却早已把昆明当作第二故乡。他是邻里文化节的“常客”,也是社区里最热心的大爷。正是在一系列的邻里文化节活动里,越来越多像石景才一样的居民在社区找到归属感,让“邻里文化节”成为太和街道一个“永不落幕的节日”。

塑造品牌专业助力

打造特色文化名片

“乐居”“书香”“上善”“文明城市我爱你”……太和街道每年的邻里文化节坚持“一届一主题”,每一年用心用情,结合当下民生热点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8年来,邻里文化节的内容早已不再是文化艺术、体育保健、科技知识,还有民生帮扶、理论研讨、社会咨询的“大荟萃”,也是辖区各单位、企业相关文化的大展示。结合民生热点,加入“扫黑除恶”“文明城市创建”这样的主题词,让居民感受时代脉搏的同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居民参与其中。“邻里文化节我年年都参加,前几年还是文艺队的,我们还自己编排‘扫黑除恶’花灯去好多社区公园演出。现在年纪大了,跳不动了,但是编排节目少不了我。”已经82岁的居民杨美淮说。

值得一提的是,太和街道通过引入社会组织资源和“以文化人”“双节助力”的社创理念,创新“双节”活动模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方面提高居民参与性,一方面形成“我的活动我做主”全新活动参与模式,破解群众性文化活参与率低的难题。

“在活动中发现群众文化积极分子,引导培养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领头雁’,提升活动的粘连度,为发展成立社区本土文艺团队打下基础。”太和街道社区发展治理创享中心工作人员张军艳说。2019年的“文化节”,街道首次与社会组织合作以“文化月庆国庆”为主题举办居民文化活动创投大赛。大赛从报名的20多个活动项目中评选出11个优秀项目,街道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全程跟踪培训和活动协助,最终11个优秀项目落地变成11台院坝晚会和楼院活动,实现辖区群众从以往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主动策划和自主举办的转变。“参与了两届邻里文化节,确实感觉到了居民的意识在变,院坝的氛围在变。”张军艳说,社区的点点变化她都看在眼里。

今年的“邻里一家亲”群众文化活动项目创投大赛上,佴家湾云铝小区居民苏琴芬带着项目来到了路演现场。“在社工的指导下,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老年人现在也能成为小区自治的力量。”苏琴芬说,“今年我们就打算办个联谊会,让物管和居民可以更好交流,大家生活更舒心。”

正是在一次次这样的活动中,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

科技融合特色凸显

营造全民文化氛围

2019年初,为了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太和街道与省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文化云南云”合作,打造了云南首家街道级网上综合文化服务平台,与微信公众号一起实现线上活动报名、场地预约、现场活动打卡、线上浏览活动、上传图片、点赞、评论……新媒体科技给文化带来了更快捷更有效的传播渠道,扩大了文化服务半径,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与支持。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街道的文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太和街道创新文化供给方式,开启了指尖“云课堂”。疫情期间,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依托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召集辖区“非遗”传承人、优秀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等优秀文艺人才录制了涵盖舞蹈、体育、文化、民俗等内容课程30余期共102课时,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把文化“大餐”给居民送上门。

针对辖区楼宇与老旧小区公共文化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特殊性,街道以惠民文化活动为杠杆,以多元化活动内容为目标,拓宽太和辖区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打造文化服务供给新亮点。

2018年8月,太和街道聘请艺术、体育、“非遗”、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名老师到中心授课。美学艺术类、养生体育类、“非遗”传承类、传统文化类、手工制作类、亲子趣玩类六大特色课程,每月2个主题培训体验项目,每周的周二、周三下午开展活动,从非遗项目到传统文化体验,从生活科普活动到日常生活艺术,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辖区群众身边。据统计,街道目前已开展各类特色活动60余场,惠及千余人。

来源:昆明日报

编辑:彭泽米 责编:熊 楠

#文化#太和#街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