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帕金森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你都知道吗?

2020-11-20新闻20

帕金森病,在生活中属于一类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在50~70岁,而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相对较少见。帕金森属于一类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症,发病原因不明,生活习惯,药物感染都有可能诱发帕金森。帕金森具有遗传学,因此,有些帕金森具有家族史,一家人都会患有帕金森。据统计,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不到10%的患者具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早期具有隐匿性,症状表现不明显,并不容易被发觉,对于震颤帕金森病,一定要早发现及时应对治疗。

那么,你知道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吗?

帕金森病诊断的确立是,诊断帕金森病的优先条件。而诊断帕金森需基于三个核心运动症状,在帕金森病的主要特征: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症状中的一项,而且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所有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照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中所描述的方法进行。值得注意的是,MDS-UPDRS仅能作为评估病情的手段,不能单纯地通过该量表中各项的分值来界定帕金森。

帕金森病的三个核心运动症状,根据其症状表现可以简单划分为“僵”“慢”“抖”

一、运动迟缓

即运动缓慢和在持续运动中运动幅度或速度的下降(或者逐渐出现迟疑、犹豫或暂停)。该项可通过MDS-UPDRS中手指敲击(3.4)、手部运动(3.5)、旋前-旋后运动(3.6)、脚趾敲击(3.7)和足部拍打(3.8)来评定。在可以出现运动迟缓症状的各个部位(包括发声、面部、步态、中轴、四肢)中,肢体运动迟缓是确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所必需的。

二、肌强直

即当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四肢及颈部主要关节的被动运动缓慢。强直特指"铅管样"抵抗,不伴有"铅管样"抵抗而单独出现的"齿轮样"强直是不满足强直的最低判定标准的。

三、静止性震颤

即肢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出现4~6 Hz震颤(运动起始后被抑制)。可在问诊和体检中以MDS-UPDRS中3.17和3.18为标准判断。单独的运动性和姿势性震颤(MDS-UPDRS中3.15和3.16)不满足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确诊帕金森病的几个必要条件:

1.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明确且有效

在初始治疗期间,患者的功能可恢复或接近至正常水平。在没有明确记录的情况下,初始治疗的显著应答可定义为以下两种情况:

(1)药物剂量增加时症状显著改善,剂量减少时症状显著加重。以上改变可通过客观评分(治疗后UPDRS-Ⅲ评分改善超过30%)或主观描述(由患者或看护者提供的可靠而显著的病情改变)来确定;

(2)存在明确且显著的开/关期症状波动,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可预测的剂末现象。

2.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3.临床体检观察到单个肢体的静止性震颤(既往或本次检查)。

4.辅助检测:以下辅助检测阳性有助于鉴别帕金森病与非典型性帕金森:存在嗅觉减退或丧失,或头颅超声显示黑质异常高回声(>20 mm2),或心脏间碘苄胍闪烁显像法显示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

确诊帕金森病后如何应对?

目前帕金森存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包括有美多芭,还有一些受体激动剂包括森福罗、泰舒达,MAO-B抑制剂、咪多吡、安坦、金刚烷胺等药物的选择比较多,但是酯类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主要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病情,使用美多芭森福罗前期可以有效缓解病情,但是一旦渡过药物蜜月期,西药的药物刺激性和副作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服用美多芭森福罗等药物,身体会产生抗药性,从而引发剂末现象和开关反应。长期的用药产生的副作用会使身体僵硬感加深,也会引起血压增高,血小板减少等不良现象,身体的不适感会加深,长期服用弊大于利。

帕金森病属于一类长期发展的病症,因此患者可能需要面临长期性的应对治疗或者长久卧床的状态,在长期性对抗帕金森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自我缩小交往圈子,自责、愧疚、抑郁等等,甚至有患者出现轻生的念头,其实帕金森病虽然可怕,但是并非不治之症,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治疗,是可以达到帕金森的特征表现消失,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水平的。

老年人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到对于帕金森的预防呢?

第一,老年人要在生活中多加强体育锻炼和脑力的活动。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让身心更加健康,还可以有效的缓解神经组织出现衰老。可以跳跳舞、打打太极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第二,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自己的家人,有发现出现上述的几个症状的话,则很有可能是患上帕金森了,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第三,要让老年人减少一些对于神经系统有害的物质的接触,如一氧化碳、锰等物质,经常接触这些物质也会导致发生帕金森。

#心脑血管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