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为宁省“十四五”发展建言献策。在辽宁省社科联举办的第二届青年社科工作者学术沙龙上,我省青年学者代表围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全球技术产业链重构、谋求中长期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体育产业“量质同升”等方面内容,互动交流,畅所欲言。
看看他们都说些什么——
东北财经大学 李少林
“后疫情时代”加快提振我省与日韩现代产业合作层级提出几点建议:
1、准确把脉全球热门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前谋划基于中日韩合作为平台的“新基建”发展重点领域与技术路线。新型基础
2、以“中日韩科技创新合作年”为契机,实现金融科技、新能源合作新突破。
3、积极对标和引入日韩先进的医养产业,打造中日韩生命健康产业合作示范基地。
4、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为抓手打好“文化牌”,加强我省与日韩的文化交流。
5、以整合与激发省内优势企业活力为基础,增强对日韩资源的协同配置能力。
辽宁大学 何地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流程,补齐补强创新链关键环节。
要加快形成以省内创新网络为主体,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针对创新链空白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搭建企业和创新载体对接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以协会、联盟等产业组织机构为纽带,培育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创新生态系统。
辽宁大学 司亚伟
要立足于对“中等省份现象”“财政收支矛盾”“不确定性风险”“督查激励成效”等方面的考量来设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其中在防范“不确定性风险”方面,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养老金支付风险,加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省级统筹步伐,合理构建各级政府间分担与约束机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与援助。
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妥善处理好地方债“堵与疏”的关系,积极争取将辽宁更多县区纳入国家化解隐性债务的试点地区,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辽宁大学 张紫薇
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打造“服务辽宁”品牌。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计量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主要发展智慧医疗、现代养老、现代旅游、文化与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产业。
促进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内部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增加优质数字产品供应量。
沈阳工业大学 李丹
“十四五”时期,辽宁应加快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以技术创新引领“内循环” 应是一项重要发力点。
第一,要发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在产业创新技术供给中的作用,推动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抓好“卡脖子”技术攻关,增强技术转化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分层级、渐进式引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第三,组建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夯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人才基础,补强工业基础和人才短板。
沈阳建筑大学 侯微
发展“特色小镇”是实现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推动辽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振兴乡村发展及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打造特色产业小镇过程中,政府要为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证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及退出过程完全自由。同时政府要合理界定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严格划定小镇边界,对小镇有一个宏观规划。
沈阳体育学院 邵 凯
“十四五”时期,我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体育产业打造为战略突破口与核心增长极,丰富产业内涵,培育立体化产业空间,优化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体育产业“量质同升”,为实现健康辽宁目标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
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对体育产业从业机构的扶持力度;完善制度规范,优化体育产业营商环境;推动市场规范,充分发挥实体产业带动作用;完善技术支持,重视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技术融合;营造产业氛围,依托体育产业品牌建设联动产业结构;注重人才培养,以“三大球”体育赛事促进人才建设。
北国·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