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以水作为载体,是有形的;2003年被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以水作为表达内容,是无形的。这两种遗产融合在一起,让大家流连忘返,能更好地理解二者的文化积淀。”
昨天下午,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专题展览——古琴·运河文化展名家音乐会上,著名古琴文化研究学者、斫琴师,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吴寒先生深情表露自己对古琴、运河两种无形、有形文化的理解。
古琴在三千年前的《尚书》中就有记载,春秋时期更是发展的巅峰。那时的古琴大家和名曲也更多,如孔子、伯牙、师曹、师旷,正是这些前辈名士对音乐的理解和执着,才有了《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古琴名曲的问世,并流传至今。作为礼乐和士大夫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部分,古琴在中国历史中影响着中国社会的人文心态和价值思想。
本次古琴·运河文化展,首次将古琴与大运河这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进行融合,依托运河两岸生产、生活、人文等实际环境,向观众呈现出运河两岸人文风光,了解两岸的琴人、琴事、琴曲与琴制等故事,将观众带入沉浸式的场景,穿越千年、跨域千里,感受运河两岸的古琴文化。
本次展览的负责人徐小颖女士表示,展览围绕“中国大运河”和“中国古琴”两大主题,从典籍文献史料的视角,结合多项非遗,通过真实“游河道”与“划龙船”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出欣赏运河两岸人文风光,了解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策展初心。将中国传统文化之雅、北京城市副中心环境之雅、运河两岸人文之雅向世人展示。将大运河与古琴这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进行融合,以“大地为琴,运河为弦”奏响一曲文明之乐。
“一代人做一代事,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古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继开
编辑 王雯淼
流程编辑 刘伟利